《矿石涨价凶猛 电动车快配不起电池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4
  • “要是能料到这款车型去年在美国调价近十次,我应该早点下手。不过,我对电动车还有一些顾虑,所以还是需要多加思考下。”她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比较注重驾驶感,但电动车一般无法连续开超过三小时以上的路程。即便路程所需时间仅需两个小时,我也要在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寻找充电桩。”

    对于火热的电动车屡屡涨价,特斯拉方面则表示,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我们正面临不确定的环境及成本结构的问题。”特斯拉首席财务官(CFO)霍恩(Zachary Kirkhorn)此前在财报会上表示。

    实际上,自去年年底以来,电池价格不断上涨,正为电动车成本增加较大不确定性。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 的数据,在2021年后期,锂离子电池价格上涨了约10%~20%。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为132美元/千瓦时(约合840元人民币)。

    欧洲矿业基金Commodity Discovery分析师李冈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电池价格成本上涨,是由于电动车销量激增、上游电池原材料供给短缺,导致电池供需失衡。“全球汽车行业电气化转型的最大风险在于,上游原料不够用,这可能威胁多国的电动车转型目标。”他称。

    电池价格缘何上涨

    李冈峰表示,近段时间电池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去年电动车销量猛增,带动电池需求增长。但电池中关键金属的价格正在飙升,使得电池供给减少。

    追踪全球电池供应链的机构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112%至630万辆以上。从2020年1月初到2022年1月中旬,电池级钴、硫酸镍、碳酸锂价格分别上涨了119%、55%和569%。以三元材料电池为例,含锂、钴、镍等金属元素的正极材料成本占据了电池材料成本的近50%。

    李冈峰认为,电池需求、供给存在差距,主要是由于在电动车产业链中,开采矿产、设立电池厂、生产汽车存在较大的时间差。据美国媒体统计,开设一个新矿山通常需要10年,兴建一个电池厂约要3年,而一辆电动车的研发周期约为2年,大约每10小时就有一辆特斯拉汽车从工厂下线。

    李冈峰进一步解释称,相对于电池、电动车,上游矿产生产周期较长,除本身生产问题外,还在于开发及开采时外界阻力较大。“欧洲的问题在于周边居民反对,北美的问题在于当地热情不足,而拉美的问题则在于资源民族主义逐步抬头。”他说道。

    在塞尔维亚、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有大量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反对兴建锂矿项目。在北美,从矿业公司推行上游项目、投资者推行电池原料项目进度来看,其热情均低于亚太国家,导致项目进度过慢。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国之一,智利政府的矿山开发政策愈发不友善。近日,智利制宪议会通过一项提案,旨在促进该国铜、锂矿等重要资产的国有化。

    Trend 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曾佑鹏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供应受波及的原因在于,一些电池制造商缺乏国际定价权。目前锂、钴等新能源金属缺乏较透明的交易机制,电池制造商难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一般而言,掌握大宗商品的控制权就掌握了定价权。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目前全球44%、22%和9%的锂储量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和阿根廷;钴储量的50.7%则集中在刚果(金)。而上述矿山则主要由智利矿业化工、瑞士的嘉能可等巨头把持。

    在交易方面,相较于铜、铝等有色金属,目前锂、钴缺乏较大的透明机制。主要交易模式是矿山资源端与终端客户的现货直接对接。直至2021年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才分别上市了锂期货合约。1月,新加坡交易所称,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推出锂、钴期货合约。

    成本低于100美元/千瓦时无望?

    在电动车市场,“电池成本降至100美元/千瓦时(约合640元人民币)”一直被视为里程碑——如果电池成本降至这一价格,消费者使用电动车将比燃油汽车更为划算。

    “此前,大家预计这一里程碑事件可能在2024年达成。但现在来看,我们正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远。”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首席数据官劳尔斯(Caspar Rawles)说道。彭博新能源财经则称,如果没有其他可以减轻当前影响的改进措施,这或将使锂离子电池价格降至100美元/千瓦时的时间表推迟两年。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电池原材料供需基本面仍将趋紧,原材料价格仍将上涨。同时,电动车需求还将走高。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内电池价格易涨难跌。

    中信建投预测称,预计2022年全球锂资源实现73万吨碳酸锂当量供给。若以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941万辆测算,预计全球2022年锂资源需求量约70万吨碳酸锂当量。

    彭博新能源财经称,未来十年内,电池需求量或将增加20倍以上,其规模或将达到 TWh(亿千瓦时)规模。

    不过,李轩提醒,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后,会增加电动车成本,而这也将逐渐影响终端需求,进而影响电动车、电池销量。

    曾佑鹏也表示,2022年,德国、法国等多国关于电动车的财政补贴继续退坡。考虑到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大部分还未实现盈利,整车企业消纳电池原材料成本上涨的空间不大。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称,目前,一些提供长期固定价格合同的电池制造商已向电动车整车企业提供可变价格交易,这种 “成本转嫁”条款使得电动汽车制造商不得不承担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

    寻求各类新型替代电池

    面对当前上游原材料供给短缺的问题,诸多企业仍不断在全球“扫矿”。近期,中矿资源(002738.SZ)出资11亿元收购非洲锂矿。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称,除此之外,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电池制造商,其实还有诸多方法来应对当前电池价格上涨态势。

    近期,特斯拉、宝马、雷诺、福特等车企均表示,将考虑改用更具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这使得电池在阴极中可以使用更便宜的铁,而不是更昂贵的金属,如钴和镍。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还称,电池制造商还可以发展电池回收业务。由于新的电池化学成分可以抵消对钴和镍等金属材料的需求,这将不断扩大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来源。

    锂紧缺的潜在解决方案是替代电解质。去年,有电池制造企业推出了一款钠离子电池,这大大降低了电池所需的锂含量。虽然该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但上述公司表示,计划到2023年建立完整的电池供应链。

    电池部件制造商 Sila Nanotechnologies 首席执行官、特斯拉前员工别尔季切夫斯基(Gene Berdichevsky)表示,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代替三元材料电池,不失为当下一个较好的方案。

    不过,在李冈峰看来,任何电池技术的革新及大规模生产都将面临一定风险,目前距离电池技术和设计成熟的生产尚有一段距离。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则表示,随着新的采矿项目不断上线,预计在21世纪后半期,电池供应链的瓶颈或将解决。尽管大宗商品价格正不断上涨,但随着更多制造商加入电动车市场竞争,预计届时电池及电动车价格有望下降。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3667.html
相关报告
  • 《成本叠加供应链压力 美国电动车掀涨价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9
    • 近一年,美国汽油价格飙升了62%,让更多的人开始转向电动车。但现在,想买电动车的人也面临着涨价的难题。不仅特斯拉、福特等巨头提价,Rivian、Lucid这样的新兴电动车企也没有落下。对厂家来说,涨价是为了抵消电池原材料的成本飙升。而全球通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应链短缺问题,正持续困扰着汽车行业,特别是电动车。 涨幅超过油车 据《华尔街日报》6月27日报道,近几个月以来,特斯拉、福特、通用汽车、Rivian和Lucid纷纷提高了其电动车的价格。 根据JD Power的数据,5月份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22%,约为54000美元。相比之下,在此期间,燃油车的平均支付额仅增加了14%,达到约44400美元。另外,汽车研究公司Edmunds.com的数据则显示,上个月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达到了60984美元,远高于整体汽车市场的46634美元。 价格上调似乎成了电动车企新的常态。此前在6月16日,特斯拉也大幅提高了其所有产品线的电动汽车的价格,其中一些车型的价格涨幅高达6000美元。而特斯拉最畅销的Model Y今年三次提价,价格上涨了约9%。 北美电动车新势力Rivian在今年3月1日表示,R1T皮卡和R1S SUV都将大幅涨价,R1T将上涨18%至79500美元,R1S则上涨21%至84500美元。 同样宣布涨价的还有北美豪华电动车制造商Lucid Group,5月5日,Lucid公司CEO Peter Rawlinson表示,Lucid在售的Air车型,除最顶配的Air Grand Touring Performance价格将维持不变外,其余所有版本将上调10%至12%的售价。 Edmund insight执行董事Jessica Caldwell表示,“由于汽油危机,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一问题已经持续了数月,而且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但随着需求的增长,供应非常有限”。 此外,传统车企们也感受到了压力。就在上周,通用汽车称大宗商品和物流成本增加,将GMC悍马电动皮卡的价格上调6250美元,目前悍马的价格在8.5万美元至10.5万美元之间。 而在5月16日,凯迪拉克宣布上调旗下电动车型Lyriq起价至6.3万美元,涨幅为3000美元。凯迪拉克此前还表示,2022年凯迪拉克的商品成本开支将达到50亿美元,这是早先预测的两倍。 成本上涨是主因 除了需求增长之外,电动汽车提价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材料成本失控。福特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最近说,现在制造一辆Mach-E的成本比制造一辆燃油驱动的Edge SUV要高出2.5万美元。成本上涨已经抹去了福特电动汽车的利润。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认为,在市场的需求没有发生比较大规模变化的情况之下,原材料价格的大规模上涨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提升,这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核心因素所在。 一些电动汽车公司表示,最近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影响电动车涨价的重要因素,电池是电动汽车迄今为止最昂贵的组件。而大型电池组的成本价越来越高,几乎占到汽车总成本的三分之一。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数据显示,自全球疫情开始以来,锂、镍和钴的价格大约翻了一番。其中,碳酸锂原料今年1月份首次突破30万元/吨,2月更是狂涨到38万元/吨,在一年内涨幅达到近8倍。 江瀚指出,从成本端的角度来看,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直接导致了整个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快速上涨,特别是电池的涨价影响,实际上正在不断推动整个市场价格的提升。而从碳酸锂等原材料到镍等重要的汽车生产原料,这些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而在一些人看来,电池成本上涨才刚开始。美国科罗拉多州研究公司E Source的一份新报告显示,由于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短缺,生产电动汽车的成本将在未来4年飙升。“电池需求的浪潮即将到来。” E Source预测,电池成本的飙升可能会将2026年售出的每辆电动汽车的价格推高1500美元至3000美元。E Source负责电池解决方案的副总裁Sam Jaffe指出,“但我认为电池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 销量会受影响吗 虽然近期纷纷涨价,但电动车的买家仍然络绎不绝。Rivian首席财务官Claire McDonough上周在德意志银行会议上表示,自3月1日提价以来,“我们看到需求实际加速。我们有1万份新订单,平均售价为9.3万美元”。 在江瀚看来,涨价对于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不会太大。当前由于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燃油车的使用成本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衷程度,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江瀚进一步指出,从整体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购买新能源汽车依然是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但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都需要权衡一下到底是买新能源汽车还是买燃油车,毕竟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是相对比较低的,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电动车都随着成本上扬而涨价。对于有一定销量规模的车型来说,即便制造商同样会受到成本走高所带来的影响,但规模效应仍旧帮助制造商维持现有价格。 同为通用集团品牌之一的雪佛兰,旗下电动车型Bolt相较年初只上涨了500美元,目前起价为3.15万美元;而早在2010年就问世的日产电动车Leaf聆风则没有进行任何价格调整,两款细分型号售价分别为2.74万美元和3.54万美元。 目前,雪佛兰Bolt和日产Leaf聆风销量均已迈过10万大关,截至2021年,两款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分别为10.06万及16.57万辆。 事实上,供应链短缺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让整个汽车行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目前的困境何时结束,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看法。悲观如Stellantis集团CEO塔瓦雷斯,认为目前的情形只是未来更多困境的序章;而部分分析师则认为这种现象会在2022年年底开始逐步得到改善。
  • 《近20家新能源车企的40余款电动车涨价 原材料上涨是推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1
    • “不仅没有优惠,还比半个月前贵了5000元。”3月18日,在位于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北京金泰凯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位看上了广汽埃安V70智领版的消费者颇有些后悔之前没下手。进入3月以来,记者走访多家4S店和商圈卖场,发现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的40余款电动车宣布涨价。上游原材料价格猛涨,经过动力电池厂家的传导,最终还是蔓延到了整车企业。 车企纷纷上调售价 3月17日,哪吒汽车发布车型价格调整说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供货紧张等诸多因素影响,哪吒汽车从18日零时起对在售车型的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从3000元至5000元不等。 同一天,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后轮驱动版起售价提高至31.69万元,较之前上涨1.506万元。这是今年3月以来,特斯拉中国对旗下产品第三次上调价格。此前3月15日,特斯拉中国刚进行完一轮调价,Model 3后轮驱动版、高性能版起售价分别上涨1.42万元、1.8万元,而Model Y的长续航版、高性能版起售价则分别上涨1.8万元和2万元。而3月10日,特斯拉也涨过一轮价,同样是上述车型,包括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起售价各上涨1万元。 3月16日,比亚迪汽车则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了调整,上调幅度从3000元至6000元不等。据了解,比亚迪本轮涨价涉及10款车型共39款配置。其中,涨幅3000元的车型主要为DM-i车型,涨幅6000元的主要为纯电动车型,海豚、元PLUS等最新车型也在涨价范围之内。这是比亚迪今年以来官宣的第二次调价。今年1月,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已对旗下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过一轮涨价,上调幅度从1000元至7000元不等。 与此同时,奇瑞新能源也发布公告称,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奇瑞新能源汽车将对小蚂蚁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从3000元至6000元不等,已于3月17日零时起生效。 在此轮涨价潮中,还有3月1日,欧拉好猫GT涨价1.2万元;同日,几何EX3涨价7000元。3月4日,广汽埃安AION Y涨价1万元,广汽埃安AION V Plus涨价5000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涨价4000元。 此外,蔚来汽车还宣布全系从3月31日起,将不再提供5400元补贴。 原材料上涨是推手 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相比,多家车企在涨价公告中称,调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此前很多车企与电池供应商的协议价较低,车企压力并不突出,但是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签订新订单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钴、镍都出现较大幅度涨价。生意社数据显示,3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在48万元/吨至52.2万元/吨,而在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与此同时,钴价也从去年初不到30万元/吨上涨至56.8万元/吨,涨了近一倍。此外,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三大镍生产国,镍价格出现猛涨。仅硫酸镍的价格变化,就使得三元材料价格每吨上涨16万元至25万元。相应地,三元锂电池每千瓦时价格上涨31元至47元。以70千瓦时的电动车为例,一辆电动车近期的电池成本上涨幅度达2000元至3300元不等。 “除了动力电池涨价,缺芯也增加了芯片的购置成本。”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解释,“一些车企为了解决芯片问题,不得不到市场上高价收购芯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占全球氖气产量约一半的两家乌克兰氖气供应商均已中断生产,而氖气是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气体,加重了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短缺。而3月16日深夜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的7.4级地震,也影响了包括瑞萨电子、索尼、村田制作所等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其中,瑞萨电子是全球最大的车用微控制单元的供应商;村田制作所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龙头厂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特斯拉未公开披露这几次上调产品价格的原因,但结合特斯拉的定价逻辑和公司高管此前的表态,很大程度与供应链上遇到的挑战相关。在全球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复杂、自然灾害频繁的背景下,汽车产业作为供应链最长、全球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未来或许更多车企将加入到涨价队伍。  产业链协同待深化 今年初,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市场渗透率在22%左右。其中,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5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5%左右。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需求,未来如果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乘联会或将根据实际市场情况对新能源汽车全年预测销量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崔东树建议,车企可以通过提升产品技术指标、提升单车规模销量降成本、改善电池供应商结构等多方面应对成本上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当前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大部分还没有盈利,市场也不会接受新能源汽车价格明显高于同等级传统汽车,“此次原材料上涨幅度过大,单靠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很难消纳全部上涨,产业链上下游要一致协同,共同分担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 “除了产业链上下游要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以外,我们还需要努力提高新能源汽车能效、适当设置续航里程,以便节约资源。”董扬补充道。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当前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适当减少储能电池的使用量,尤其是出口储能电池的使用量,也有利于缓解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紧张,实现“保供稳价”。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动力电池供应趋紧压力下,国内整车企业也已开始采取投资、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与上游动力电池企业联手,稳定供应链。今年3月1日,欣旺达汽车电池母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增资公告,共有19家企业向旗下的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24.3亿元,其中就包括了蔚来、小鹏、理想以及东风、上汽、广汽等整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