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 XBB.1.5 的 COVID-19 mRNA 疫苗后的不良事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2-27
  • 含有奥密克戎XBB.1.5的单价COVID-19 mRNA疫苗已在美国和欧洲获准于2023-2024年秋冬使用。在丹麦,从 2023 年 10 月 1 日开始,建议 65 岁及以上的人接种含有 XBB.1.5 的疫苗作为第五剂 COVID-19 疫苗。然而,缺乏支持安全评估的数据。

    研究人员调查了作为第五剂 COVID-19 疫苗接种的含 XBB.1.5 疫苗与 28 例不良事件风险之间的关联。

    通过在个人层面上交叉链接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和人口登记册,建立了一个包含丹麦所有 65 岁及以上已接种 4 剂 COVID-19 疫苗的人的研究队列。研究期为2022年9月15日(即第四剂疫苗的全国推广日期)至2024年1月8日,疫苗接种状态按时变方式分类。这 28 个不良事件改编自对 COVID-19 疫苗特别感兴趣的不良事件的优先列表。每个结局都分别进行研究,并被确定为记录结局诊断的任何第一医院接触者。诊断日期作为事件日期。从第四剂后的第 43 天(第 29-42 天被认为是缓冲期)开始对个体进行随访,直到第一个结果事件,同时在移民、死亡、接受第六剂疫苗(因为此类剂量在研究期间未向一般丹麦人群推出)或研究期结束。

    在1 076 531名受试者中(平均年龄74.7 [7.4]岁;53.8%为女性),其中902 803人在随访期间接种了含XBB.1.5的疫苗作为第五剂(表)。与参考期的发生率相比,接种含XBB.1.5的疫苗与接种疫苗后28天内28种不同不良事件中任何一种的医院接触率在统计学上显着增加无关。例如,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0.96(95%CI,0.87-1.07),脑梗死的发生率为0.87(95%CI,0.79-0.96),心肌炎的发生率为0.60(95%CI,0.14-2.66)。一些结局在随访期间非常罕见(例如,脑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统计学精度较低;然而,在所检查的 28 个不良事件中,有 18 个不良事件的 CI 上限与相对风险的中度至大幅增加 1.4 或更高不一致。

    在全国范围内超过100万名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在接种含XBB.1.5的单价疫苗后,没有观察到28例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


  • 原文来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815787
相关报告
  • 《COVID-19 疫苗和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一项针对 9900 万接种疫苗者的跨国全球疫苗数据网络 (GVDN) 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2-22
    • 全球最大的疫苗安全性研究将 COVID-19 疫苗与涉及大脑、血液和心脏的健康状况的小幅增加联系起来。 国际研究小组强调,患上这些疾病的机会仍然很低。需要注意的是,广泛的研究表明,COVID-19疫苗可以预防严重疾病、死亡和长期COVID症状。在八个国家/地区的近 1 亿接种 COVID-19 疫苗的人群中,通过将疫苗接种后观察到的 13 种特定疾病的发生率与我们根据先前的比率或疾病的“背景风险”(在没有 COVID-19 疫苗的情况下预计这些疾病的发生率)的预期发生率进行比较,确定了称为安全信号的潜在联系。“接种疫苗后42天的风险通常与大多数结果的背景风险相似,”作者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中写道。作者说,他们的多国分析证实了 COVID-19 疫苗接种与心肌炎、心包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和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低风险之间预先建立的联系。但这项研究的巨大规模也意味着他们更有可能发现先前研究可能遗漏的更罕见的安全信号。自世界卫生组织于 2020 年 3 月 11 日宣布 COVID-19 大流行以来,已有近 700 万人死于该疾病,其中包括美国的 100 多万人。已经接种了超过135亿剂COVID-19疫苗,世界上至少有70.6%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疫苗的推出通常会在临床试验期间排除危险的副作用后,确定常见和中度的副作用。但即使在大型临床试验中,极其罕见的副作用也可能未被发现。作者写道:“这种无与伦比的情况凸显了对全面疫苗安全监测的迫切需求,因为与COVID-19疫苗相关的非常罕见的不良事件可能只有在数百万人接种后才会被发现。他们的研究寻求在接受病毒载体疫苗(如阿斯利康)或mRNA疫苗(如辉瑞-BioNTech)后42天内观察到的安全信号。COVID-19 疫苗之前的健康数据集用于确定疫苗推出前普通人群中预期的这些疾病的发生率,观察到的发生率来自接种疫苗后的同一数据集。在病毒载体疫苗之后,研究小组发现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在统计学上显着增加;一种影响神经的罕见免疫系统疾病。在接种这些疫苗的组中,预计有 66 例病例,观察到 190 例。在接种 mRNA 疫苗后没有看到这种增加。在接种第一剂阿斯利康疫苗后,在 69 例事件中观察到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一种大脑中的血凝块)的风险比预期的高 3.2 倍,而预期的是 21 例。接种第一剂辉瑞疫苗后风险高出 1.49 倍,接种第二剂后风险高出 1.25 倍。2021 年 3 月,欧洲一些国家暂停了阿斯利康 COVID-19 疫苗的接种,此前观察到的与预期的分析将血栓形成与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定为安全信号。分析发现,接种 mRNA 疫苗后,心脏炎症(称为心肌炎)的风险更高,在接种第二剂 Moderna 疫苗后观察到的发病率最高。 这些疫苗指示细胞产生类似于 SARS-CoV-2 病毒的蛋白质,为免疫系统提供预览并促使其产生抗体来保护身体。在极少数情况下,这种免疫反应会导致心肌炎症。尽管 COVID-19 疫苗引起的病例大多是轻微的,但已发生 28 例死亡。接种第一剂 mRNA 疫苗后,心包炎(心脏周围组织的炎症)的风险比预期高出 1.7 倍,在接种第四剂后风险高出 2.6 倍。在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后,横贯性脊髓炎(部分脊髓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和脊髓发炎和肿胀)在接种两种疫苗后都发现了潜在的安全信号。与预期的 2 例相比,在接种 mRNA 疫苗后观察到 7 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这项研究中的人口规模增加了识别罕见潜在疫苗安全信号的可能性,”第一作者、丹麦流行病学研究部的流行病学家Kristyna Faksová说。“单个站点或区域不太可能有足够大的人口来检测非常罕见的信号。疫苗通过防止 COVID-19 大流行的传播挽救了无数生命,并且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且有效的。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英国的每个人都完全接种了疫苗,那么 COVID-19 的 40,393 例严重后果(包括死亡)中约有 7,180 例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正在进行许多研究,以建立我们对疫苗的理解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了解疫苗安全性,”全球疫苗数据网络(GVDN)的传染病科学家史蒂文·布莱克说。任何人都可以在 GVDN 的交互式数据仪表板上查看此分析的方法和完整结果。 该研究发表在《疫苗》杂志上。 Petousis-Harris, J. Buttery, S. Black, A. Hviid, COVID-19 vaccines and adverse events of special interest: A multinational Global Vaccine Data Network (GVDN) cohort study of 99 million vaccinated individuals, Vaccine,2024,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24.01.10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410X24001270)
  • 《CNBG公布COVID-19候选灭活疫苗的中期数据》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8-18
    • 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生物技术集团(CNBG)在上周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其候选SARS-CoV-2灭活疫苗I/II期随机试验的中期分析。加上增加的细节,这些数据鼓励该公司计划每年生产2.2亿剂疫苗。 根据中期报告,该疫苗由CNBG子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在96名受试者的一期试验和224名受试者的二期试验中显示了免疫原性,且不良反应率低。 “这是首个报告全病毒灭活COVID-19疫苗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的健康成年人。在不同的注射程序下,灭活疫苗在所有剂量组都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研究人员在8月13日的JAMA上说。 在I期试验中,低、中、高剂量组在第0、28、56天分别接受3次注射,剂量分别为2.5、5、10。在第三次注射后第14天,这些组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316、206和297,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血清转化率均为100%。 在II期试验中,受试者以5千米格/剂量注射两次,第二次在14天或21天后注射。14天组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为121,21天组为247。两组血清转化率均为97.6%。这里是中期研究的完整结果。 研究人员指出:“大多数参与者在第二次注射后开始产生抗体反应,并在第三次注射后14天保持在高水平。” 他们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试验的结果表明,与较短的间隔时间(14天组)相比,第一次和第二次注射间隔时间较长(21天和28天)可以产生更高的抗体反应。抗体滴度在第二次注射后开始增加,在第三次注射后进一步增加,提示需要加强注射。 他们还指出,CNBG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与Moderna Inc.的mRNA-1273疫苗、Biontech SE的BNT-162b1 RNA疫苗、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 plc)和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的ChAdOx1 nCoV-19疫苗的抗体效价相当,高于Cansino Biologics Inc.的ad5载体疫苗Ad5-nCoV。 关于安全性,在整个疗程后7天内,除轻度不良反应外,无受试者报告。在一期试验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20.8%、16.7%和25%的受试者报告了不良反应。在II期试验中,在第0天和14天或第0天和21天接受中剂量治疗的受试者中,有6%和19%出现了7天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其次是发热。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和自限性,不需要任何治疗。在第一阶段试验的三次注射和第二阶段试验的两次注射之间也没有重大差异。 “中期报告显示候选疫苗有积极的结果。人体能够诱导产生对抗冠状病毒的抗体,而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图尔库大学的癌症研究员kwanlong Mung告诉《生物世界》。 “但是抗体能维持多久还有待观察。这也是一份中期报告,没有讨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我们需要一份正式的报告来确定这种候选疫苗是否有效。”他补充道。 CNBG的研究人员还指出,目前还不清楚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是否会持续,以及长期记忆T细胞是否会影响SARS-CoV-2感染的易感性和发病机制。第一/第二阶段研究的对象将被跟踪长达一年。 中期分析于六月十六日进行,并于七月二十七日更新。6月,该公司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称按照14天和21天时间表注射的中剂量组血清转化率为97.6%,而间隔28天注射的组血清转化率为100%。 这种候选疫苗目前正在进行三期试验,将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招募1.5万名受试者。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估疫苗在两次注射后14天内预防SARS-CoV-2重症肺炎和COVID-19合并死亡的保护效果。该研究预计将于2021年7月15日完成。 然而,国家支持的疫苗制造商渴望尽快提供疫苗。CNBG董事长刘景珍上个月对中国官方媒体表示,该公司的疫苗可能会在今年上市。该公司正准备确保其在北京和武汉的生产单位的年生产能力为2.2亿剂。 CNBG还拥有第二种COVID-19灭活疫苗候选,称为BBIBP-CorV,由其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据报道,该疫苗的I/II期数据将很快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