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近海冰间湖 与南半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1-26
  • 南极近海冰间湖被认为是深海热量的通风窗口,这一并不常见的现象对深层水的性质和深层环流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卫星、浮标、科考船和搭载传感器的海豹等获得的观测数据,Campbell等人(2019)指出威德尔海区冰间湖的出现是上层海洋背景条件和气象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动剖面浮标在2016—2017年观测到了自1976年来形成的最大的冰间湖,结果表明强风暴引发并调制了冰间湖的形成,强热量损失驱动了深层翻转过程。在此期间,创纪录的强风导致的上升流弱化了上层海洋盐度层结,增强了上层海洋的不稳定性,先前威德尔冰间湖的形成可能也是在类似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文章指出,人类活动对南半球环状模(SAM)、威德尔低压和正风应力增强的影响还在继续,这些条件又会增强上升流,加剧海冰的变化,进而对作为深层海洋通风窗口的冰间湖产生重要的影响。

    摘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全球海洋科技发展动态》2019年第七期,肖鑫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94-0
相关报告
  • 《研究表明,冰山延迟了南半球未来的变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9-02
    • 近期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 究发现,南极冰山可以削弱和延缓南半球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有增无减,威胁着南极冰盖的稳定。最近的观察显 示,南极洲的松岛和斯韦茨冰川地区正在迅速变薄,这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归因于海洋变暖。这些发现引起了对南极西部冰盖加速损失以及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 潜在影响担忧。 随着未来南极冰盖的退缩,科学家们预计冰山流量排放将会加剧。冰山可以存在多年,被 大风和洋流带入南大洋,直到它们到达温暖的水域并最终融化,融化过程会使海水冷却。此外, 冰山的淡水排放通过降低海洋盐度来影响海流。这种“冰山效应”能否减缓或改变南半球未来的 气候变化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来自夏威夷大学(美国)、IBS 气候物理中心(韩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和马 萨诸塞大学(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现在首次量化了南极冰山崩裂对未来南半球气候的影响。 该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全球变暖的计算机模拟,其中包括冰山对海洋的淡化和冷却效果。在他们 的模型中释放的冰山大小和数量模拟了南极冰盖在数百年的时间内逐渐消退的过程。通过打开 气候模型中的“冰山效应”,研究人员发现冰山可以显着减缓南半球人为引起的变暖,影响全球 的风和降雨模式。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极融化和冰山的影响需要包含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计算机模型模 拟中。目前用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 6 次气候变化评估的气候模型并不能解 释这一过程。”Fabian Schloesser 博士说。 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 Tobias Friedrich 博士补充道:“要融化 21 世纪在南极冰盖消退情况下 释放出来的冰山,将需要目前全球年均能源消耗的 400 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 80 厘米,影 响全球许多沿海地区和社区。” 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融水排放对海洋的影响可能导致冰盖融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进一 步加速。本研究描绘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潜在动力学图景。包括冰山的冷却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前被认为加速南极融化的过程。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PNAS:从冰芯一氧化碳记录推断南半球历史上的生物质燃烧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0-14
    • 生物质燃烧在气候强迫和大气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两个世纪对火灾活动的驱动因争论很多,同时由于对工业化前火灾制度的规模和趋势缺乏了解,加剧了对火灾驱动因素的争论。作为生物质燃烧的强力示踪剂,古大气一氧化碳的重建可以为工业化前向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火灾活动的演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现有一氧化碳记录之间的重大分歧推断得出不同的火灾历史。 在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近期主导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重建了公元1821年至1995年间南极冰芯一氧化碳的连续记录。记录表明,直至1995年,南半球一氧化碳负荷从工业化前的约35ppb混合比率增加到约53ppb,增加了 50%,其可变性超过了最先进的化学气候模型所允许的变异性,这表明历史上的一氧化碳动态尚未得到充分解释。利用六对流层箱模型,南半球生物质燃烧排放减少40%至50%,与20世纪初前所未有的人为土地利用变化率相吻合,被确定为这种不匹配因素的有力可能。(刘思青 编译;熊萍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