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关键一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5
  • 近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研制的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完成了两个长循环辐照运行考验,在反应堆中运行三年并顺利出堆,至此,我国完成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全周期商用堆运行考验。这标志着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了关键一步,是我国自主化核燃料研发保持与国际核燃料前沿技术并跑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也实现了中核集团核燃料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方向的重要突破。

    ATF耐事故燃料是针对燃料元件抵御严重事故能力而提出的一种革新型燃料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核燃料及反应堆的安全性。中核集团面向世界核燃料技术发展科技前沿,致力于加快ATF技术的工程应用目标,制定了Cr涂层包壳技术与自主燃料组件技术融合的发展路线。本次完成全周期服役运行的Cr涂层包壳耐事故燃料组件,能够显著提升包壳抗高温氧化性能,有效降低失水事故下氢气生成量,并且明显增强燃料组件抗腐蚀、抗磨蚀性能,可应用于华龙一号、玲龙一号、M310等核电机型。

    核动力院与中国核电、中国原子能紧密围绕核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牢固树立“协同增强整体功能”的基本理念,持续推动产研协同,联合中核建中、福清核电等单位共同承研,先后攻克了ATF燃料特征化组件设计技术、涂层包壳工艺技术、涂层包壳堆外试验技术等,于2021年11月开始了国内首次商用堆服役运行。在各个循环运行结束后均开展了燃料组件池边检查,结果显示Cr涂层包壳和ATF特征化组件均表现出了优异的堆内性能,为支撑后续ATF先导组件入堆运行考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5471.shtml
相关报告
  • 《新疆油田智能压裂设计迈出关键一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19
    • 国际能源网获悉,2月7日,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压裂数智化研发团队应用147口页岩油水平井地质工程及生产数据进行了室内测试,顺利通过压裂参数智能优化程序。这表明,人工智能算法已成功应用于现场压裂数据分析,标志着新疆油田在智能压裂设计项目上迈出关键一步。这也是国内首次将人工智能与压裂现场数据实现有机结合。 据了解,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在压裂方面的应用多数仍处于研究阶段,现场应用的较少。大数据模型如何建立,目标函数如何确定,机器学习模型如何优化迭代,参数如何自动寻优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都需要研究人员逐一破解。 “我们通过收集分析2012年以来上千口水平井的25万条数据,建立了多参数产量智能预测模型,实现了人工智能算法与现场压裂数据的有机结合。目前,预测模型拟合精度达90%以上,盲测精度达到83%以上。”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RDC智能压裂项目组负责人何小东说,“这表明,以后的压裂设计参数可实现智能匹配。这可以使压裂效果达到最佳并获得最优产量。” 2022年,RDC智能压裂项目组联合李根生院士工作站,共同启动智能压裂设计项目。经过两年的艰难摸索,2024年初,智能压裂研发团队在完全消化“基于数据驱动的压裂设计参数优化”项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成了十余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自主掌握了多种机器学习智能算法模型及程序化应用,破解了地质工程参数和产量数据内在关联的技术瓶颈。 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压裂现场数据有机结合只是智能压裂设计迈出的第一步。这个项目组还将继续深入研究,收集更多的地质工程参数,持续提升智能压裂设计模型精度,集成在RDC一体化平台,并尽快应用于现场试验。
  • 《节水增粮 四省区迈出关键一步》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