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率先在国内实现白天全部清洁能源供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5
  • 记者16日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获悉,柴达木盆地率先在国内实现白天全部清洁能源供电。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近年来,海西州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依托资源优势,创造了同一地区短期内最大太阳能光伏电站安装量、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系统工程等多个“世界之最”。

      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统计显示,自2018年以来,柴达木盆地已稳定实现了连续突破五百天白天电力全部由清洁能源提供,这也是国内首个白天用电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供电的地区。

      据介绍,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领下,柴达木盆地依托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条件,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


      目前,柴达木盆地已建成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基地等新能源项目206个,建设并网容量8446.009兆瓦,分别占青海全省、海西全州的26.53%、90.41%。2019年,柴达木盆地新能源发电量110.7274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65.127亿千瓦时,风力发电44.7643亿千瓦时。

      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梁彦国此前表示,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新能源发展,海西州正在积极谋划第二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并将尽快推进启动太阳能热第二批示范项目、海西州大型综合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高地,将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孙睿 晓常 韩文静)

     

相关报告
  • 《中国“聚宝盆”实现白天全部清洁能源供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6
    • 青海省海西州州长孟海25日在该州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上表示,柴达木地区实现白天全部清洁能源供电。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海西州发展清洁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州可开发太阳能、风力发电的未利用土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500小时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7000兆焦/平方米,是全国第二高值区。同时,年均风速3米/秒以上,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5000小时,是中国发展风电产业最理想的区域之一。 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青海海西新能源高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海西第一大电源,占海西电网总装机容量的91.88%,其中光伏电站162座,装机容量564万千瓦;光热电站4座,装机容量16万千瓦;风力发电场69座,装机容量439万千瓦。 孟海表示,“十三五”以来,海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440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2020年的619.81亿元,年均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人均GDP连续多年青海全省最高。同时,该州以盐湖资源开发为核心,基本构建起了融合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清洁利用、金属冶炼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多产业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循环型工业体系。目前,海西州第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架构顺利实现,柴达木地区实现白天全部清洁能源供电。
  • 《柴达木盆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渐具雏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4-02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该州共建成172项新能源项目,实现并网容量5617.5兆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3亿元,累计实现发电量246亿千瓦时。 海西州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年均日照时数为3096.3小时,年总辐射量为6950兆焦/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日光城”。 2017年,格尔木市全面实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打造风电、光伏、光热、储能等多种能源互补集成优化的纯清洁能源基地。格尔木光伏发电“领跑者”应用示范基地项目成功列入国家10个应用领跑基地之一。 据介绍,预计到2018年底,海西州将建成新能源项目221个,总装机容量达8655.5兆瓦,在2吉瓦光伏“领跑者”基地实施后装机容量可达10655.5兆瓦,柴达木盆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已渐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