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4-08
  • 原标题:《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将报请省委常委会研究

      4月4日上午,《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专家咨询论证会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召开,会议邀请省内外10位海洋领域专家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认真咨询讨论。

      专家组一致同意《行动方案》通过论证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代表省海洋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会议,传达了省领导的有关意见,详细介绍了方案编制的有关背景。省重大办梁文跃副主任代表方案编制组汇报了《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宋继宝、国家实验室有关领导以及起草小组有关成员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认为,《行动方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和在山东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衔接山东省新旧动能总体方案、规划和实施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和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对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在海洋强国建设中作出山东贡献具有重要意义。《行动方案》指导思想明确,方向把握准确,总体布局合理,目标符合实际,责任分工清晰,可操作性强。

      专家组一致同意《行动方案》通过论证。下一步,起草组将根据专家意见尽快修改完善后报请省委常委会研究。

      海洋国家实验室科研队伍2000人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由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依托青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团队开展原创性研究,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队伍已有2000人,计划未来5~10年拥有5000人的研究队伍和重大科研平台,跻身全球海洋科研中心前三名。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担任。

      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省委经略海洋蹄疾步稳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发展海洋经济重要讲话精神,一年来,山东省委高站位谋篇布局,着力推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2017年5月24日-25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到青岛市调研期间,专门到青岛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了解情况。

      2017年6月13日,刘家义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优化海洋开发布局,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以青岛蓝谷建设为核心,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作用,打造海洋科技高地。实施“透明海洋”工程,以国家深海基地等为依托,建设全国深远海战略保障基地。健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017年12月5日,刘家义在中国海洋大学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发展海洋经济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在全省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强调,坚持陆海统筹,着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山东发展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海洋,要摸清底数实情,集中力量搞好战略规划。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刘家义指出,着力在推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挥山东海洋科技优势,构建开放型海洋产业体系。抓住全球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机,加大陆海内外联动力度,提升海洋产业合作水平,全力打造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外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和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带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尽快抢占海洋产业制高点。

      为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省委专门成立海洋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省委书记刘家义任组长,省长龚正任副组长,省直多个部门参与。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为山东加快海洋强省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22年山东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万亿元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现代海洋产业”一节中,实施规划指出:

      增强经略海洋意识,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探索人海和谐、陆海统筹、彰显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到2022年,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

      巩固提升海洋优势产业。推进海洋装备自主化、高端化,发展大型高端深海钻井装备关键技术,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大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发展冷藏集装箱船、邮轮游艇、高端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支持青岛、烟台、威海建设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创新中心,东营建设高端海洋石油装备创新中心,青岛、潍坊建设绿色大功率船用发动机生产基地。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突破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海水增养殖优质品种和繁育健康苗种。支持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

      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实施“智慧海洋”“透明海洋”工程,加快建设海洋牧场观测网,积极发展深海环境监测探测、海洋卫星遥感等新型技术,建设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发展,突破活性物质创新药物、海藻类海洋化学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与化妆品等技术研发,打造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水源热泵技术、温差发电技术,推进可燃冰开采、储运、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全国性海洋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威海国家级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青岛海上试验场建设。积极开发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综合利用的关键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

      壮大发展海洋服务业。积极发展远洋远航,推进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建设区域性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船舶和航运经纪、船舶管理、海事仲裁、海事审计与资产评估及其衍生业态。支持发展涉海金融、融资租赁、商务服务和海洋文化产业。加快海洋咨询与论证机构建设,提高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海洋工程勘察等服务水平。

      对于现代海洋产业重点建设内容,实施规划明确了以下重点:

      海洋示范工程:水产养殖绿色示范工程、胶东“海上调水”工程,长岛国家公园(创建),日照离岸深水海域开发试验和黄海冷水团深远海智能化生态牧场。

      重大科研平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海洋水下设备试验检测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基因库、青岛海洋测绘装备研究院、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国家海洋应用信息服务中心、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潍坊山东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威海海洋生物与碳汇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威海)生物遗传育种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威海)。

      国际交流平台: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国际航海博览会、国际海事装备展。

      海洋交易平台: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青岛国际远洋渔业交易所和拍卖中心,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威海国家冷链物流基地,滨州国际海蜇交易中心。

      在“统筹陆海联动发展”一节中,实施规划指出:

      坚持陆海资源互补、陆海发展并举、陆海安全并重,综合考虑陆海承载能力,协同推进陆海开发、建设和保护,实现陆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新陆海统筹管理模式。全面开展陆海产业规划衔接,繁荣发展湾区经济。以临港临海产业为重点,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建立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海洋信息联动机制,建设全省海洋大数据中心,创建全国“智慧海洋”建设示范区。在维护海洋生态空间安全的基础上,统筹滨海土地、围填海造地、海岛开发,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统筹海陆水资源利用,实施“胶东海上调水”工程,沿海重化工业园区要优先利用淡化海水,沿海城市要逐步推广大生活海水利用,以海补淡,节约稀缺的内陆淡水资源。

      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利用。强化河湖海域空间生态管控,保护自然岸线,推进人工岸线生态化。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严格河流水质考核。保护山东半岛黄金海岸资源,建设国家岸线资源保护利用试验区。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浅海海底森林营造、蓝色海湾治理、重要河口生态环境修复、黄金岸线恢复和潮间带湿地绿化美化五大工程,在沿海7市开展河海共治、海岛生态、占用优质岸线退出、海洋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等试点,支持威海推进重点海湾保护治理“湾长制”试点创新。支持长岛创建国家海洋公园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建设一流基础设施”部分,实施规划指出:

      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港口资源,带动航运协同合作及一体化运营,打造现代化港口群。按程序成立省港口发展管理委员会,作为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对港口群进行统一规划,实现港口间合理分工和良性互动。支持各市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港口运营,打通出海通道。加快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及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推进港口内部优化整合,打造新一代国际智慧港口。

      关于港口建设,实施规划明确:

      推进日照港岚山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航道拓宽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东营港区原油码头,新开工东营港东营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及导堤工程、潍坊港5万吨级航道等项目;加快推进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日照港岚山港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原油码头三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东营港东营港区10万吨级及以上液体散货泊位,潍坊港中港区5万吨级通用泊位及液化品泊位,滨州港海港港区5万吨级液化码头及散货码头等项目。

  • 原文来源:;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4-08/48824.html
相关报告
  •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专家论证会在青岛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9-04
    • 8月31日,山东省科技厅和财政厅在青岛组织召开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专家论证会。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出席会议,山东省财政厅和青岛市科技局有关领导、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部分共建单位、项目组专家共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专家组组长、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院士主持。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筹建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所长王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对海洋所和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关心和帮助,感谢省科技厅在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并向大家汇报了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总体建设进展情况。   随后,会议听取了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各个项目的情况汇报,审阅了申报材料。经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符合“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支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项目目标清晰,技术路线可行,方案基本合理,建议完善方案尽快启动实施。   王凡所长感谢各位专家的建议,会后将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他表示,平台建设是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能力建设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一定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围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做好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有力支撑海洋高质量发展。   李储林副厅长感谢各位专家的论证工作,并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山东省海洋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山东科研实力雄厚,涉海科研院所、高校人才队伍优势巨大,中国科学院集聚13家研究所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心筹建工作,积极筹集资金支持中心平台建设,希望中心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建议,发挥自身优势,以山东省海洋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平台建设带动技术集成和创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海洋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助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
  • 《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中心筹建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3-02
    • 本报讯 (记者 宋翠茹) 日前,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中心筹建方案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中心建设具有紧迫性、必要性,意义重大。研究中心的建设将揭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维持机制,集成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技术和模式,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和协调区域生态安全与民生改善提供科技支撑。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具备坚实的工作基础和扎实的条件保障,筹建方案目标明确、建设内容合理,预期将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魏辅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纪远、樊杰,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克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汪小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张超远,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赵千钧等各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筹建方案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