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纳米开关让光子在芯片间“跑得更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19
  • 美国和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光学开关,让光能在20亿分之一秒内在芯片间移动,这一速度远超其他类似设备。研究人员称,这款紧凑型开关是首个能在足够低电压下运行的开关,因此可被集成到硅芯片上,并以极低信号损失改变光的方向,有望在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大显身手”。研究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网站。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朝着创建使用光而非电来处理信息的计算机迈出重要一步。与依靠电子进行通信相比,依靠光子在计算机内传输数据拥有多项优势。首先,光子跑得比电子快,并且不会因为加热计算机组件而浪费能量,可提升计算机的性能。数十年来,光纤使用光信号来远距离传输信息,但光纤占用空间太大,无法在计算机芯片间传输数据。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4日报道,在新的光学装置中,一束光被限制在一个管状的波导内传播,该波导拥有一个出口匝道,一些光可射入距匝道仅几纳米并被刻成磁盘的空腔中。该开关还拥有另一个关键组件:悬在硅盘上方几十纳米处的一层金膜。这些纳米金、硅光学、电学和力学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可引导光进出一个微型通道,改变其速度及行进方向。

      研究合作者、NIST兼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克里斯蒂安·哈夫纳指出,一些研究人员此前认为光—电—力学开关不切实际,因为它们“块头”大,操作速度慢且电压要求过高,计算机芯片的组件无法承受,但最新研制出的这款开关解决了上述问题。该设备的紧凑性设计,确保光信号损失仅为2.5%,而之前的开关为60%。

      研究人员表示,该设备有望在无人驾驶、神经网络等多个领域“大显身手”。此外,新开关改变光信号时耗能极少,因此有望成为量子计算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目前科学家只研制出了模型,但其可用于商业领域。该团队现在正通过缩短硅片和金膜间的距离来使设备更小,这将进一步减少信号损失。

    总编辑圈点

      传统硅芯片曾创下摩尔定律的传奇。按照这个定律,大约每隔18到24个月,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就会增加一倍,芯片的性能也随之提升一倍。但随着芯片越来越小,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摩尔定律开始日益挑战极限。这就是为什么科研人员开始探索新型芯片,以便为芯片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光子芯片、量子芯片等等都在此列。这些新型芯片目前刚刚崭露头角,但未来可能颠覆整个芯片产业的生态。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11/18/content_434944.htm?div=-1
相关报告
  • 《可定制纳米晶体管面世,芯片有了新选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02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只有原子厚的半导体晶体,可造出下一代更强大、体积更小的电子产品所需的微芯片——显示著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将再次灵验。 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早在1965年提出,集成电路晶体管在一定面积内所能容纳的数量每隔约两年便会增加一倍,被称为摩尔定律。半个多世纪以后看来,果真大体上如此。不过,自最近的一次电脑性能的飞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份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的研究,称利用特殊处理的硅表面材料,可精确、快速地定制纳米级别晶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纳米技术的又一项革新应用。 研究人员称,这种半导体晶体在量子计算、电子消费品、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都有潜在用途。新晶体的主要特性包括: ● 这种芯片是定制合成,不像传统由压图和蚀刻方式制造,使晶片有高效统一原子结构和性能,改善太阳能电池或催化剂的导电和能量转换效率;·通过改变使用膦(phosphine)的数量,精确控制产出晶体的规格; ● 支持模块化,意味着研究机构和商业实验室都可将此技术与现有的晶体生产流程结合,制造新材料; ● 这些模块还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成本和生产时间; ● 造出的单维晶体为带状,调整其宽度便可改变其发光的颜色,这在量子信息应用上有潜在用途。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教授肯帕(Thomas J. Kempa)说:“我们在为合理控制纳米级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的根本性发展作出贡献。”
  • 《日本NTT开发纳米光子学芯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15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在处理器中引入光网络技术,正在开发高性能、低耗电的光电融合型信息处理芯片。第一步已开发出集成纳米光子学技术的芯片,实现了超小型光电变换元件。其特点是使用方便,可在芯片上高密度集成光元件,比OEO转换元件少两个数量级。芯片应用于异构计算系统,节能、高通量数据处理以及超低延迟检测、模式匹配处理等。NTT今后目标是,让该处理器芯片性能超过目前已接近极限的OMOS半导体芯片。   图为NTT开发的纳米光子学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