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 甘肃首次实现普氏野马自然放归野外 推动重建普氏野马野生种群》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18
  • 2023年9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的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普氏野马自然放归野外。这是1985年“野马返乡计划”提出以来,首次实现普氏野马的自然放归。普氏野马又称亚洲野马,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普氏野马又称亚洲野马,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留着马属动物的原始基因,也是目前世界上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据了解,甘肃西湖自然保护区计划两年内陆续放归102匹普氏野马,未来,敦煌西湖保护区野外生活的普氏野马数量预计达200匹以上,为重建普氏野马野生种群持续努力。




    本文内容转载自“央视新闻”。

    原文链接:https://news.cctv.com/2023/09/17/ARTIGtULlQMBxHJ4KApNpbP2230917.shtml

  • 原文来源:https://news.cctv.com/2023/09/17/ARTIGtULlQMBxHJ4KApNpbP2230917.shtml
相关报告
  • 《在新疆诞生的普氏野马已到第6代》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7-09
    • 在新疆诞生的普氏野马已到第6代。近日,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半散放普氏野马连产4驹。我国从1985年实施普氏野马引入项目以来,在新疆诞生的普氏野马已到第6代,累计数量达到703匹。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是有6000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世界上现有约2000匹,比大熊猫还少。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是亚洲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图为7月6日在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拍摄的野马。
  • 《罗述金研究组首次揭示青藏铁路对普氏原羚种群基因交流的影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27
    • 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 - 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通过线粒体测序和微卫星基因分型,对中国特有物种普氏原羚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分析,并首次揭示了近期通过修建护栏网实现全线封闭的青藏铁路,已经开始阻隔普氏原羚基因交流,可能加剧栖息地片段化。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全世界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为我国特有物种,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青海湖地区,仅存 1300-1600 只。栖息地的丧失和种群片段化是威胁普氏原羚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而青藏铁路由于横穿目前最大的分布区——哈尔盖,该地区于 2006 年在铁路两侧建设近两米的护栏网,使之从开放式成为全封闭式,其对普氏原羚种群迁徙可能产生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采集了涵盖普氏原羚全部 9 个种群的 275 份粪便或组织样品,获得基于 3 段线粒体片段和 9 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种群遗传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普氏原羚整体遗传多样性极低(π = 0.0033),并存在明显的种群遗传结构,其 9 个分布区可以被划分为 5 个种群,青海湖东岸和西岸的种群间遗传差异尤为显著。本研究首次检测到了青藏铁路隔离的哈尔盖南北两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可能与近期建成的铁路两侧护栏网有关,尽管封闭时间不到 10 年亦即相当于普氏原羚的 5 个世代,极可能已经在景观遗传学尺度上加剧栖息地片段化和多样性丧失。该结果显示了人类活动和道路建设对于野生动物的重要影响,凸显了在铁路沿线建设适合野生动物使用的生态廊道、并进行长期监测的重要性。 该论文 发表 于《Scientific Reports》,北京大学 2013 级 PTN 博士生遇赫为第一作者,罗述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晟研究员参与了此项研究。感谢北京大学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青海省林业局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支持,以及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北京大学毛玉刚基金的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