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个光伏路面示范项目落地永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1
  • 福建省首个光伏路面示范项目落地永泰县荷溪公路服务区,以后驾驶电动车辆再也不怕中途没电啦!
    记者看到,在国道G534永泰县荷溪公路服务区,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停车厂路面进行光伏面板的铺设。
    福州大学道路与机场研究中心研究生李泽炜介绍:“光伏路面有别于其他的光伏工程,我们采用了改性的树脂,将光伏板固定在中间,还用钢框进行加固,使它的承载力、耐久性都有所提高,可以满足车辆通行的要求。”
    该光伏路面应用示范项目为福建省首例建设的光伏路面工程,也是永泰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今年的技改项目之一,由福州大学胡昌斌教授领衔的道路与机场研究中心团队进行建设。光伏道路面板利用多种复合材料和特殊结构设计,具有减震、耐久性好、承载能力高等优点,安装了光伏道路面板的路面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供正常车辆通行。
    永泰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师鲍仕榕介绍:“这是一种可以自发电的路面,每平方一天发电量可达到一度左右,我们本次实施的项目有100平方米。”
    目前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本月底前可投入使用。
    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荷溪公路服务区的供电以及汽车、电动车充电桩的充电需求,也为未来能源自供新基建道路提供技术示范和支持。
    光伏路面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公路的固定印象,改变了电动车对电池的依赖,开启了未来智能交通的序幕。

相关报告
  • 《全国首个万吨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开始单机调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5
    • 近日,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开始单机调试,预计八月份正式投料试车。该项目是全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在国内首次突破60公里长距离光氧一体化技术,通过电解水工艺实现太阳能与氢能两大清洁能源的高效融合。 此项目利用采煤回填区建设光伏电站,并通过高压输电线将绿电输送至制氢厂区,采用电解水工艺制造氢气,实现全流程“绿色化”。光伏厂区平均年发电量为7.4亿度电,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9.4万吨,二氧化硫119吨,氮氧化物113吨。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氢气约1万吨、氧气约8万吨。 7月11日,国家电投河北公司北京公司天津宁河东棘坨50兆瓦风电项目全部风机基础浇筑完成,标志着该项目进入风机吊装施工的关键阶段。 该项目位于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境内,总装机容量为50兆瓦,共安装10台5.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混塔形式组建。该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1.21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约10.33万吨,二氧化硫40.89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 《云南省首个“橙光互补”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6
    • 目前,云南省首个“橙光互补”示范项目——云南玉溪新平漠沙13.5万千瓦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持续为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当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境内,预计建设光伏场区总用地面积3200亩,规划装机容量135兆瓦,额定容量约为166.8兆瓦,容配比约为1.24,拟为光伏电站配备10%/2小时储能系统,储能容量15兆瓦/30兆瓦时。项目施工内容包括光伏区、35千伏集电线路、110千伏升压站及监控中心、储能系统、送出工程、对侧变电站改造等工程,规划以110千伏线路电压等级接入电网。 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认真研究区域土质特性,采用无人机吊装光伏组件、支架、混凝土等来提升施工效率,进一步确保了光伏组件的精准安装和电站布局的最优化。同时,项目团队通过农林光互补的“灌区+光伏”模式开展建设工作,将果园种植业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利用成熟果园空间铺设光伏组件,高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双绿色生态开发模式,这一举措既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又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增长。 项目建成投用后,预计每年可产生约2.1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8万吨、二氧化硫约2133.9吨、氮氧化物约2809.99吨,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推动当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