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Redwood Materials南卡罗来纳基地投产,年处理2万吨电池材料强化美国供应链》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刘飞
  • 发布时间:2025-11-08
  • Redwood Materials在南卡罗来纳州伯克利县的600英亩基地开始关键材料的回收工作。该公司表示,这一地点标志着其运营的开始,预计每年将增加20,000公吨的材料生产。这是建设全球最大的回收、精炼和制造园区的初步但重要一步。该“电池材料园区”于2022年首次宣布,当时Redwood Materials表示将投资350万美元回收阳极和阴极组件并将其加工成新的电池材料。

    该基地预计每年生产100GWh的阴极和阳极组件,目标未来扩展至数百GWh级电极材料产能,目前已成为美国唯一规模化钴供应源及最大镍来源之一。公司数据显示,其内华达基地去年产出超6万吨材料,处理北美近90%的废旧锂离子电池。 在最新的新闻发布中,Redwood Materials强调了这一项目对美国经济和安全的重要性。公司指出,美国依赖于钴、锂、镍和铜等关键材料,这些材料是现代经济的支柱,涵盖从计算机、智能手机到能源储存、防御系统和AI数据中心等各个领域。公司目标是确保这些材料在美国被回收、精炼并重新利用。

    目前,Redwood Materials处理了北美约90%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并且其内华达校区去年生产了超过60,000吨的材料。 Redwood Materials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镍来源之一,也是唯一大规模供应钴的国内企业。此外,该公司表示,其操作是数十年来最重要的、也是唯一新的国内锂和铜来源之一。Redwood估计,美国现有的五百万辆电动汽车中含有约2.25百万公吨的关键材料,这些资源可以首先在固定能量储存系统中重复使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electrive.com/2025/11/07/redwood-starts-critical-materials-recovery-in-south-carolina/
相关报告
  • 《【Cirba Solutions】俄亥俄州电池回收工厂扩建,助力美国关键材料供应链》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11-25
    • 位于俄亥俄州兰开斯特的Cirba Solutions电池回收和材料回收设施一旦启动并运行,将生产电池级金属硫酸盐和碳酸锂。这些将成为电池正极活性材料(pCAM)和正极活性材料(CAM)的原材料。 该站点的扩建已经花费了4亿多美元,其中包括美国能源部根据两党基础设施法提供的8200多万美元。除了每年生产足够的电池级盐来为超过25万个电动汽车电池供电外,扩建还将提供100多个新一代的工作岗位。作为这项支出对当地社区产生积极影响的证据,该公司目前在俄亥俄州兰开斯特的招聘目标已经超过了25%。 今年8月,美国能源部(DOE)制造和能源供应链办公室(MESC)的代表见证了俄亥俄州兰开斯特工厂的报废电池和废电池处理能力提高了300%。建设完成后,整体现场处理能力将比2022年增长600%。
  • 《撬动“千亿级”市场!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备受追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2-15
    •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发展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急速增长。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火热的市场需求难以抵挡。 然而,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批量“退役”的动力电池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 作为整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不仅成本高,回收难度更高。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政策愈发明晰,二级市场投资热情也瞬间被点燃。 动力电池回收“催生”新蓝海 众所周知,电池并不能像普通的垃圾一般随意处理掉,如果置之不理对于土壤和水源可能产生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动力电池处理回收亦不简单。 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对于报废的动力电池主要有梯级利用和回收再生两种处置方式。 具体看,梯级利用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领域进行二次使用;回收再生则通过干法、湿法等特定回收工艺筛选再生得到有价值的金属材料。 相较而言,报废拆解回收流程相对简洁,为目前电池回收的主要技术手段。而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储能、电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从产业链角度看,回收回来的电池,还需要经过炼制,形成再生可利用原料才可供上游厂商生产销售。即是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划分为“回收—再生利用—销售”三个环节。 要知道,2021年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一度趋于紧缺,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供应格局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得到了重视,一定程度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站在市场的角度,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逐步放量的背景下,回收产业链有望成为一个千亿级市场。国家能源署预测,未来10年该行业的规模将会达到1648亿元,或将成为一个新的爆发行业。 巨头争相抢食大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回收系统尚未成熟,正规的回收企业仍然比较少,目前经过工信部“认证”的拥有合格回收资质的企业只有27家。 其中,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邦普循环现有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12万吨/年,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均属亚洲前列。 “钴爷”华友钴业已有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能6.5万吨/年以上;主营报废汽车拆解业务的天奇股份,现有回收规模达2万吨/年,计划2023年回收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年。 “固废回收龙头”格林美则与全球超250家整车及电池厂签署电池回收协议,共同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目前该公司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量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2025年预计回收动力电池达25万吨。 面对庞大的电池回收市场,以及可预见的市场前景,汽车后市场龙头也开始顶上这块“肥肉”。 比亚迪作为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企,也是最先布局动力的电池的回收工作,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近40个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点。2021年12月比亚迪宣布成立新的电池公司,重点对废旧蓄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整车厂蔚来汽车选择与宁德时代、国泰君安等企业共同投资了电池资产公司“蔚能”,目标不只是做回收,而是要做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福特汽车宣布与美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合作,致力于建立电池回收和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 面对各方巨头的加速入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对回收企业的各项要求正在补充完善,对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相关责任亦逐渐明确。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制定速度加快,未来相关细分领域的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会逐步扩充,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市场放量在即。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占比逐步提升,2030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61%,2035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70%。电池回收再生作为电池后周期行业,将显著显著受益于客观的累计装机规模与未来持续装机高增,电池回收行业维持长周期高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