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多角度偏振遥感观测的气溶胶高度信息反演算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2-16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何贤强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在遥感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Retrieval of the Aerosol Scale Height over the Ocean Based on Near-infrared Multiangl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基于近红外多角度偏振观测数据的气溶胶层高反演算法)的研究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潘天峰,通讯作者为何贤强研究员,合作者包括白雁研究员、王迪峰研究员、李腾副研究员、龚芳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刘佳副研究员,以及印度理工学院Madras分校的Palanisamy Shanmugam教授。

    气溶胶垂向分布(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AVD)是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和空气质量评估的关键参数,对水色遥感大气校正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偏振遥感卫星的近红外多角度偏振测量数据,开展气溶胶垂向分布信息反演。本研究首先定量分析了AVD对卫星接收Stokes矢量的线偏振分量和总辐射强度分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线偏振分量和总辐射强度分量对气溶胶高度变化的敏感性差异。通过Mie散射理论计算,证明了近红外波段偏振测量与AVD之间具有高相关性,并据此开发了气溶胶层高度的多角度偏振遥感反演算法。

    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基于非线性优化和近红波段离水辐射偏振信号的“black ocean”假设,通过非线性优化拟合近红外波段偏振观测得到的线偏振辐射,成功反演了AVD信息。与CALIOP激光雷达观测数据比较,在三个典型海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反演均方根误差小于1公里,精度明显优于GRASP-HP算法反演的气溶胶层高结果(RMSE: our method = 0.967 km vs. GRASP-HP = 2.605 km),说明了本研究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总体而言,本研究证明了多角度线偏振数据在近红外波段可以有效反演气溶胶垂向分布结构,这为气溶胶垂向结构遥感反演提供了新的途经。

    论文引用:

    Pan, T., He, X.*, Bai, Y., Shanmugam, P., Liu, J., Gong, F., Wang, D., & Li, T. (2024). Retrieval of the Aerosol Scale Height over the Ocean Based on Near-infrared Multiangl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 原文来源:https://www.sio.org.cn/a/yjcg/22503.html
相关报告
  • 《强吸收性气溶胶的水色卫星遥感大气校正算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4-02
    •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何贤强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在国际遥感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13.8)上发表了题为“Atmospheric correction of absorbing aerosols for satellite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over coastal waters”的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与河海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宋梓庚,通讯作者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何贤强研究员, 合作者包括白雁研究员、王迪峰研究员、李腾副研究员、朱乾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龚芳高级工程师,以及南京大学的董新奕副教授。 沿海水体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受到吸收性气溶胶垂直分布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蓝光和紫外波段的遥感反射率(Rrs(λ))反演。我们前期构建了吸收性气溶胶垂向分布反演模型(Song, He*, et al., 2020)和吸收性气溶胶光学特性模型(Song, He*, et al., 2022),可以定量反演吸收性气溶胶的垂向高度,并利用海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吸收性气溶胶情况下的大气顶 (TOA) 反射率(ρt(λ))和遥感反射率(Rrs(λ))。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基于大量的辐射传输模拟和机器学习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校正算法 (OC-XGBRT),考虑吸收性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用于反演蓝光波段的Rrs(λ),以降低吸收性气溶胶的影响。 OC-XGBRT算法的目标是提升沿海水域在吸收性气溶胶的影响下Rrs(λ)的数据质量。本研究将OC-XGBRT算法应用于MODIS-Aqua水色传感器上,并用SeaBASS和AERONET-OC实测站点数据进行验证,与NASA SeaDAS、POLYMER、OC-SMART大气校正算法进行对比,Rrs(412 nm)、Rrs(443 nm)、Rrs(488 nm)和Rrs(547 nm)的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OC-XGBRT的平均绝对百分偏差(APD)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小于36.9%和5.5 ×10-4 sr-1,表明OC-XGBRT在沿海和内陆水域能提供更准确的遥感反射率产品。 本研究选取6个典型近海区域(西非沿岸,波斯湾,美洲东、西海岸,黑海,、中国渤黄海)进行定量评估。图3所示为波斯湾的结果,OC-XGBRT的校正结果与NASA产品相比有明显的改善,Rrs(412 nm)和Rrs(443 nm)不再出现负值的情况,并且与实测值比较接近。OC-XGBRT在6个典型区域的应用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吸收性气溶胶的情况下,与NASA产品相比,OC-XGBRT的Rrs(412 nm)和Rrs(443 nm)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此外,OC-XGBRT算法能够显著增强蓝光波段Rrs(λ)的空间覆盖,具有处理存在吸收性气溶胶的情况下水色遥感数据的潜力。 论文引用: Song, Z., He, X.*, Bai, Y., Dong, X., Wang, D., Li, T., Zhu, Q., & Gong, F. (2023).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f absorbing aerosols for satellite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over coastal water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90, 113552.
  • 《合肥研究院在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2-24
    •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孙晓兵团队为满足单角度多波段偏振气溶胶探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波段强度和偏振信息联合利用的最优化反演算法,相关成果发表在Remote Sensing上。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常用来表征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在遥感大气校正及细颗粒物污染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团队提出的反演算法主要利用短波红外波段的偏振信息,在不需要地面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对地面和大气信息进行分离,然后使用标量信息来获得最终结果。利用该方法进行地气解耦,可以避免地表反射率数据库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反演误差和时空匹配误差。 研究人员利用搭载在高光谱观测卫星(GF-5B)上的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的观测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与不同地区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ENT)站点的AOD产品比对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反演不同地表上空的AOD;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AOD产品进行比对,验证了算法在不同污染条件下的有效性。 相关研究得到航天科技创新应用研究项目、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项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项目的资助。 图1 POSP的反演结果与AEROENT产品比对 图2 POSP的AOD反演结果(a)与MODIS产品(b)对比(2022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