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创开放式新架构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3-07-12

  • 据新华社3月9日报道,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首创量子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该架构在确保量子通信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安全是量子通信的最大特征。作为量子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的不可测量性、不可克隆性,借助“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为量子通信上了一把“安全锁”。“双场”是目前所有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中,最适合远距离传输的一种。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袁之良介绍,双场架构下量子通信,需要相距遥远的两个独立激光源各自发出“信号”。如果激光源发射的“信号”频率不同,就会出现传输中的“信号”失误。想要避免“信号”失误,就需要一个能实现两端“信号”频率相同的“工具”:服务光纤。这意味着通信两端之间还需额外架设“一条路”,这也就构成了由“两条路”构成的传统架构。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实现千公里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

    • 来源专题:量子信息科技
    • 编译者:于杰平
    • 发布时间:2023-10-12
    •  2023年5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论文链接:https://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Lett.130.210801
  • 《中国科学家刷新纪录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3-07-12
    • 据新华网3月14日报道,中国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联合研究团队研发出高速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刷新世界纪录。该研究团队研发的系统稳定运行超过50个小时,在传输距离328公里下码率超过每秒200比特,实现了10公里标准光纤信道下每秒115.8兆比特的密钥率,将国际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该研究成果表明,量子密钥分发可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密钥分发,能够满足高带宽通信需求,对未来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