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瑞瓦特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1-10
  • 2020年1月8日上午,随着牌匾上的红彩布被轻轻揭下,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古瑞瓦特分中心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罗安院士,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蒯瑜副主任、汪洪亮教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瞻、处长葛亮,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孙楠,石岩街道办党工委委员卢清等20余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

    ▲揭牌仪式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古瑞瓦特分中心主要负责集中开展国家急需的新能源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智能装备产业转型、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优秀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古瑞瓦特总裁丁永强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分中心以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的优势,整合内外资源,突破新能源技术瓶颈,把“基地”建成领先国内同行的技术研发中心,抢占全球新能源技术制高点为目标。

    “产学研”高效协同,加速新技术产业化

    在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制定并践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无不紧跟国家的政策导向,大力践行着新能源及相关技术的深化探求。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就已初具规模,从研发到产销均占据着主导地位。

    罗安院士致辞中表示,2013年,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科技部批复,依托湖南大学组建,由教育部主管。该中心主要围绕我国电能变换与控制的关键共性理论与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科技服务等工作,从而引领电能变换与控制关键共性技术的科学发展,提升我国工业电气节能与减排产业升级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此次在古瑞瓦特建立分中心,主要是一直与古瑞瓦特有着紧密的科研合作,作为全球单相逆变器前三品牌,十分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未来将携手古瑞瓦特把分中心打造成为先进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充分发挥科研和学科优势,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瞻表示:古瑞瓦特分中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该企业综合实力和技术实力已获得了各界的高度认可,也代表着深圳在新能源领域跨出了新一步。10年来,古瑞瓦特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营造好口碑,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逆变器企业,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智慧基因”。未来,希望古瑞瓦特以科研基地启用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强大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深圳发展当中来,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科研基地一定可以发展壮大,结出累累硕果。

    建多层次研发体系,夯实技术实力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古瑞瓦特分中心的成立与正式运营,对于古瑞瓦特可谓意义重大。首先,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它将为古瑞瓦特光伏发电系统,微网储能系统,虚拟分布式发电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将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开展该领域前沿创新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抢占全球光伏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

    “技术创新是古瑞瓦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培育了一支由最早涉足光伏逆变器领域十五年以上技术沉淀的核心专家团队为引领,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抢占世界制高点,形成古瑞瓦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古瑞瓦特将紧抓校企合作契机,实现双方技术与人才等优势资源多维互补,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把世界领先的新能源科研技术与成果推向国内外,带动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丁永强在揭牌仪式上表示。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孙楠副主席表示,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形成良性的长远发展,在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尤其如此,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积累,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加速产学研成果化,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路径。未来,希望古瑞瓦特继续加大科研和人才投入,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和价值链体系,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相关报告
  • 《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浙江)中心》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3-27
    • 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浙江)中心(简称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是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于2002年2月9日经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筹建,按照《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采取边建设、边使用、边发展、技术成果边工程化应用的建设模式,经过两年半的积极筹备建设,于2004年10月9日通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验收,并正式挂牌成立。近年来,在依托单位承担建设的浙江省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两大创新载体的支撑下,工程技术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集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工程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重要创新基地。
  •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落户绍兴文理学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4
    • 6月11日上午,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揭牌仪式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海工业区、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和绍兴文理学院共同为中心揭牌。这是绍兴文理学院在更名设置大学关键阶段,继不久前共建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后建立的又一校政企合作平台。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樑华教授,浙江精功集团董事局主席金良顺、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卫江,柯桥区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卫刚,校党委书记汪俊昌、校党委副书记沈赤,浙江省特级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伍法权,纺织服装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外联处、科学技术处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学科老师参加揭牌仪式。仪式由沈赤主持。 孙卫江宣读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章一文专程发来的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浙江分中心的成立,必将为我省建设制造强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材料工作升级换代,支撑高端装备制造,践行《中国制造2025》注入强大动力;必将为绍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相关科技人才的集聚搭建平台,前景值得期待。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作为新材料和战略材料,已成为国家“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为服务绍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绍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绍兴文理学院、滨海工业区、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校、政、企合作,成立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打造升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中心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基地,共创“中心+园区+基地”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据悉,中心成立后将开展碳纤维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及成果推广和应用;接受产业链企业的委托项目研究,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开展碳纤维产品性能检测;培养相关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等服务。 揭牌仪式上,汪俊昌还为徐樑华颁发了鉴湖学者讲座教授聘书。 徐樑华在简要介绍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情况后表示,接受了鉴湖学者讲座教授聘书意味着今后就是文理学院的一员,他将全力以赴,支持浙江分中心的发展建设,为绍兴文理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和故乡绍兴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汪俊昌表示,提高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一直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他希望中心成立以后要站在更高更全局的视角推进分中心建设,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地落实,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集聚和培养建设,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服务。 金良顺在讲话中表示,今年是精功集团成立50周年,今天共建浙江分中心也是集团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精功集团于2012年在滨海工业区成立浙江精业新兴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集成创新首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可取代进口的高端碳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深海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他表示,纺织业是绍兴的传统产业,中心成立后,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大,精功集团将积极投身到中心建设工作中去,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推动中心健康有序发展。 赵卫刚代表滨海工业区管委会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将尽全力共促中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