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龙团队开发了基于内源CRISPR系统的植物病原菌基因组编辑新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1-05
  • 高效便捷的基因组操纵技术可推动病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由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邱金龙团队利用水稻白叶枯菌内源CRISPR-Cas系统,建立了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方法,实现了对白叶枯菌的精准遗传修饰,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efficient genome editing in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through repurposing the endogenous type I-C CRISPR-Cas system”发表在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杂志上。

      水稻白叶枯菌基因组中存在唯一一个CRISPR-Cas系统,根据其特征它属于I-C型。RNA-Seq的实验数据证实该CRISPR-Cas系统重要组分的编码基因在白叶枯菌中被转录,表明其可能具有生物学功能。

      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并结合质粒干扰实验,研究人员鉴定了该CRISPR-Cas系统识别的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为5’-TTN-3’和5’-CTC-3’。他们利用设计靶向目的基因的向导RNA及同时提供修复模板DNA,此内源CRISPR系统可实现基因编辑,然而效率较低,很大程度是由于水稻白叶枯菌自身的同源重组效率低下。

      为进一步提高编辑效率,研究人员引入了外源λ-Red重组系统,从而获得了高效的多种基因组编辑,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插入、碱基替换和基因替换。更为重要的是,基于Cas3核酸酶单向持续性降解DNA的特点,研究人员利用该内源CRISPR-Cas系统可在白叶枯菌基因组上实现长达212 kb的大片段删除。这一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方法可助力以水稻-白叶枯菌为模式系统的植物免疫研究。 此外,基于内源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不需要递送多个编辑元件,极大简化了基因编辑的流程和难度。因此,该策略也应同样适用于其他含有内源CRISPR-Cas系统的植物病原细菌,从而推动不同病原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邱金龙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姜丹丹、博士后张丹丹和助理研究员李盛楠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邱金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专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互作卓越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经费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11/mpp.13178

  • 原文来源:http://www.im.cas.cn/xwzx2018/kyjz/202201/t20220105_6334100.html
相关报告
  • 《新方法有望加快植物新品种的开发》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12-17
    • 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以显著加快基因编辑植物的生产速度。他们希望能够缓解基因编辑方面的长期瓶颈,并在此过程中,利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描述的两种新方法,使开发和测试新的作物品种变得更容易、更快。 尽管科学家利用CRISPR和TALENs等基因编辑工具编辑植物基因组的能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研究人员仍在使用一种过时的方法——组织培养。它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成本高,劳动密集,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精确的工作。研究人员利用组织培养将基因和基因编辑试剂或化学物质传递给植物。 “少数年前美国国家科学院植物科学家们召集了一次会议,呼吁社会来解决组织培养的瓶颈,帮助实现基因编辑在植物的潜力,”丹·丹尼尔说,教授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发展生物科学学院和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我们有先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但我们需要一种新颖的方式来有效地将基因编辑试剂传递给植物。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方法。 新方法将: •大幅减少编辑植物基因所需的时间,从最长的9个月到最短的几周; •在更多的植物物种中工作,而不是使用组织培养,这仅限于特定的物种和品种; •允许研究人员在不需要无菌实验室的情况下生产转基因植物,这是小型实验室和公司可以利用的可行方法。 为了消除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基因编辑的繁重工作,共同第一作者Ryan Nasti和Michael Maher开发了新的方法,利用负责植物发育的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因子。 利用生长调节剂和基因编辑试剂,研究人员激发幼苗生长出含有编辑基因的新芽。研究人员从这些基因编辑过的幼苗中收集种子,并继续进行实验。不需要细胞培养。 这些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何应用增长调节剂,以及适用范围。Nasti开发的方法允许小规模的快速测试——结果在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内对不同的生长调节因子组合进行测试。他说:“这种方法允许快速测试,因此研究人员可以优化生长调节剂的组合,提高它们的功效。” Maher使用了相同的基本原理,通过消除对无菌实验室环境的需要,使这个过程更容易实现。“用这种方法,你不需要无菌技术。你可以在你的车库里这样做,”他说。他补充说,这项技术开辟了一种可能性,即资源较少的小型研究小组可以对植物进行基因编辑,并测试它们的表现。 Nasti和Maher使植物基因编辑大众化。它将不再需要几个月的无菌实验室几十人在组织培养,”Voytas说。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烟草作为他们的模型,但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在葡萄、番茄和马铃薯植物中有效。他们相信这些发现可能会在许多物种间传播。植物遗传学家和农业生物技术专家的目标是确保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为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些新方法将使他们工作得更有效率。
  • 《植物所开发出基因组组装质量评估和改进新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11-10
    •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和算法的开发,大量动植物基因组被陆续测序和组装,但基因组组装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不同程度的组装错误,影响后续的相关研究。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对于基因的精准注释和功能研究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和调控元件的挖掘等至关重要。目前已有一些基因组组装质量评估的方法,而多数方法仅提供概述性的评估值,未能针对特定区域设置特定碱基给出精准度的评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焦远年研究组研究开发了新的不依赖参考基因组的组装质量评估工具CRAQ (Clipping information for Revealing Assembly Quality),可以在单碱基水平检测和评估基因组序列的精准度,并提供了相关纠错方案。     CRAQ通过将原始测序序列比对到组装的基因组上,基于序列比对产生的有效剪切对齐(clipping alignment)信息,精准地检测基因组中存在的组装错误。结合SMS长读长测序片段和NGS短读长测序片段与基因组比对的特征,CRAQ可以识别基因组内小规模的区域组装错误(CREs)和大范围的结构组装错误(CSEs)。不同类别的错误数量经过统计和标准化处理后被转化为两个组装质量评估指标——R-AQI和S-AQI,以反映不同层面的基因组组装质量。     此外,CRAQ能够将组装错误与基因组内的高杂合区域或单倍型差异区分开来,并在单碱基分辨率下指示低质量组装区域和潜在错误断点的位置。因此,CRAQ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基因组中存在的嵌合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准确地拆分,以利于结合光学图谱或构象捕获(Hi-C)技术进一步构建结构更加准确的参考基因组。     10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交叉团队项目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