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注射剂增长滑坡 碳青霉烯类同比下跌9%》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2-28
  • 自2011年国家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限抗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后,限抗令进一步细化、加大了落实力度。城市社区医疗取消注射诊室,各地的限制输液政策陆续出台,在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均陆续落地。

    卫计委发布2017年3月抗管通知,强化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强调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经过近1年的整治活动后,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已初见成效。笔者根据米内网公布的最新数据进行详细解读。

    强化限抗,不能松懈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培南类)是一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其特点是:广谱、强效、细菌耐药发生率低,但其同样有许多种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神经系统毒性、肌肉痉挛、神经错乱、震颤、肌肉痉挛或癫痫等。在抗生素使用逐渐升级情况下,遏制培南类药物扩大化使用不容小觑。

    近年来,随着“国家限抗政策”推行,全身用抗菌药物直线上升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2012年~2013年抗生素医院市场的直线下滑,使增长速度趋于常态化。尤其是国家卫计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成为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抗生素的里程碑。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1~3季度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药金额为16.66亿元,由此预测出2017年全年用药金额为23.3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4.80%,增长率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可见2017抗管通知取得了成效。

    碳青霉烯类刚需,不可乱用

    迄今,全球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共有7个,其中单方药物分别是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和替比培南5个品种,复方制剂分别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在原研药物化合物专利期满及仿制药上市影响下,国外市场销售额已从巅峰期急转直下。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TOP3碳青霉烯类药物原研品牌药市场销售市场为10.08亿美元,与上一年持平,这为仿制药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物市场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总体来看,进口品种和国产品种已形成两阵对垒态势。但是在2017抗管通知下,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物市场呈现出低迷态势。

    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碳青霉烯TOP3

    目前,我国城市公立医院使用的抗细菌感染药物分为10个亚类,TOP5品类是头孢单药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头孢复方制剂、复方半合成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国内上市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仅有6个品种,占据抗细菌药物市场13.96%的份额。2017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碳青霉烯类TOP3品种均是超过3亿元的品种,占据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95%的市场比重,同时也是国内公立医疗机构抗细菌感染药物超过20亿元的大品种。

    美罗培南领军抗细菌感染市场

    美罗培南是由日本住友与英国ICI公司共同开发的品种,1999年美罗培南进入中国市场,商品名为“美平”。 1998年国产美罗培南已研发成功。迄今进入国内公立医院的美罗培南共有10家,进口企业1家,国内与合资企业9家,国产和进口药物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1~3季度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美罗培南用药金额为8.96亿元,预测2017年全年用药金额在12.55亿元,增长率为9.41%,在国家限抗令和2017抗管令制约下,2017年9.41%的增长率较2016年19.77%的增长率降低了10个百分点。

    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美罗培南供应厂商中,日本住友的原研进口药“美平”占据42.83%,国内生产的药物占57.17%。其中深圳海滨的“倍能”占据28.35%,石药欧意的“中诺舒罗克”占据10.15%,海正辉瑞的“海正美特”占据9.26%,海口制药的“安吉利”占据5.35%。

    另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美罗培南的销售额达到46.3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3.88%。预计2017年销售额约在50亿元左右。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口药把持

    亚胺培南是美国默沙东公司研发的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985年FDA批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正式上市。1991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入中国市场,商品名“泰能”。目前进口产品由默沙东、韩国JW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台湾政德和台湾信东生技4家销售,国内5家公司获得制剂批文。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1~3季度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金额为4.67亿元,预测2017年全年用药金额在6.54亿元,增长率为4.09%,与2016年增长率相近。2006年以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培南类药品市场的领头羊,2006年后是仅次于美罗培南居第二位的药物。

    2017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供应厂商中,默沙东的原研药“泰能”占83.86%,海正辉瑞占10.01%,珠海联邦占3.56%,深圳海滨占1.27%,南韩永进占0.35%,其它企业占有0.95%的份额。另据米内网智能版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销售额超过了25亿元,进口药及合资药占据95%以上的主要市场,国产药约占5%。

    比阿培南实现国产化

    随着生物抗体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上市,抗肿瘤药市场已从预热期转入升温期。比阿培南是由日本Lederle公司和美国氰氨公司于1989年开发的注射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02年在日本上市,商品名为“Omegaei”。2008年,先声药业和正大天晴药业先后取得比阿培南粉针剂生产批文。正大天晴药业比阿培南商品名为“天册”,先声东元制药的产品商品名为“安信”。2009年石药集团中诺药业获得制剂生产批文,商品名为“诺加南”。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1~3季度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比阿培南用药市场为2.25亿元,预测2017年全年用药金额为3.15亿元,同比上一年下滑4.41%,与2016年增长率16.65%相比下降了21%,是明显下降的药物之一。其中正大天晴的“天册”占59.10%,南京先声的“安信”占39.96%,石药欧意的“诺加南”占0.87%,山东罗欣占0.08%。预测国内比阿培南用药销售额超过20亿元。

    结语

    随着国内“限抗令”政策的相继落地,抗生素市场从一路走高经过下滑转入常态化良性发展。碳青霉烯类是抗感染临床用药中最有抵御能力的重要品种,俗称“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一类药物研制难度较大、生产工艺最复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是利润颇为丰厚的品种,合理规范的使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新一类抗感染药物的问世,国内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环脂肽类抗生素达托霉素、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族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市场的快速增长,将成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直接挑战的新产品。(生物谷Bioon.com)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18005.html
相关报告
  • 《百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市场将迎国产1类新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9-24
    • 近日,四环医药发布公告称,该集团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百纳培南已正式进入中国Ⅱ期临床试验。据悉,百纳培南是国内第一个自主创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获得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百纳培南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安全性,半衰期长,支持每日一次给药,明显优于同类已上市药物。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碳青霉烯类的市场规模已经上涨至97亿元,TOP4企业包括了默沙东、日本住友制药、深圳海滨制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其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 碳青霉烯类有望成为全身用抗细菌药中第五个百亿市场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市场规模已经上涨至1919.7亿元,增长率为4.04%。在“限抗令”的影响下,全身用抗细菌药的销售额增速继续放慢,仅为2.14%,但市场份额仍占超过八成。其中,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四个小类的市场规模已超百亿,而碳青霉烯类则以接近97亿元排在第五,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37%上涨至2017年的6.20%。 从市场格局来看,碳青霉烯类产品的主要市场仍是城市公立医院以及县级公立医院,其中城市公立医院所占份额保持在80%以上。 TOP4企业销售额均超10亿,合计市场份额超六成 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碳青霉烯类TOP4企业分别是默沙东、日本住友制药、深圳海滨制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2017年四大企业的碳青霉烯类产品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为21亿元、15.7亿元、12.1亿元和11.4亿元,合计市场份额为62.18%。 2017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碳青霉烯类品牌包括了默沙东的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日本住友制药的注射用美罗培南、深圳海滨制药的注射用美罗培南以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注射用比阿培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默沙东在1979年研制开发,于1985 年在德国首次上市,1985 年11月26日在美国批准上市。该产品在国内上市后一直占据着碳青霉烯类品牌的榜首位置,2017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19亿元,市场份额接近20%。 美罗培南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也是第一个可单独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由日本住友制药公司与英国ICI制药公司开发,1994年最早在意大利上市,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美罗培南在国内开发较早,是国内目前批文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品种,2017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49亿元,领军企业日本住友制药与深圳海滨制药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2.01%、23.94%。 比阿培南是由日本Lederle公司和美国氰氨公司于1989年开发,2002年在日本上市,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2017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接近17亿元,领军企业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67%。 1类创新药百纳培南、艾帕培南均获批临床 四环医发布公告称,百纳培南是国内第一个自主创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获得中国、美国专利授权,临床上拟用于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引发的感染,以及多种复杂性感染等。目前百纳培南已正式进入中国Ⅱ期临床试验,此次试验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以评估该新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拟入组约120例患者。 已获得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百纳培南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安全性,半衰期长,支持每日一次给药,明显优于同类已上市药物。该新药广谱、强效的抗菌活性与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可比,其中对肠杆菌属的抗菌活性优于亚胺培南。 2008年,四环医药收购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60%股权,以提高集团研发创新药物的能力。2012年,四环医药继续收购山东轩竹余下40%权益,至此,山东轩竹成为该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据米内网数据显示,山东轩竹获批临床的1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除了百纳培南外,还有艾帕培南。 结语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以及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尽管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抗菌谱最广的一类抗生素,但其研究开发速度比较缓慢,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也使得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挑战。市场规模不断上涨,也令新药上市后的爆发力备受关注,尽管百纳培南目前在临床阶段,但也为国内全身用抗细菌药市场带来了新希望。
  • 《GSK长效HIV注射剂遭FDA拒绝》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25
    • 葛兰素史克(GSK)旗下控股公司ViiV Healthcare近日宣布,收到了美国FDA的完整答复函,其HIV长效组方注射剂Cabenuva(CAB/RPV)被拒绝批准。该方案是全球首款长效艾滋病药物,看来想要减轻用药负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得不继续等待。 FDA给出的原因是“与化学生产和控制(CMC)”有关,但目前尚未有与CMC有关的安全问题的报道。ViiV在最新声明中表示,CMC问题与药物安全性无关,在临床试验中也未发现该产品的安全性发生变化。ViiV表示将与FDA紧密合作,以确定适合该长效注射剂应用的后续步骤。 Cabenuva由cabotegravir和rilpivirine组成,其中cabotegravir是ViiV开发的一款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rilpivirine是强生旗下Janssen Sciences Ireland UC开发的一款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rilpivirine的片剂已于2018年11月在中国获批上市。 截止2018年数据显示,全球有约379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3620万为成人,170万为小于15岁的儿童。截止2019年6月,已有约2450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要求患者每天服用药物进行控制,而Cabenuva将减少患者用药至每月接受一次肌肉注射即可。 此次ViiV提交的上市申请主要基于两项关键3期临床试验——ATLAS (NCT02951052) 和FLAIR (NCT02938520)。两项研究显示,Cabenuva抑制HIV的效果,与每日口服3种药物的标准口服抗逆转录病毒方案相当。在ATLAS研究中,Cabenuva的48周患者病毒学抑制率为92.5%,三药标准疗法为95.5%,组合疗法在维持HIV-1成人感染者病毒学抑制方面具有非劣效性。在FLAIR试验中,组合注射剂的48周病毒学抑制率达93.6%,ViiV研发的三联疗法Triumeq病毒学抑制率为93.3%。 在上述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高。但公司强调,大多数事件都是可控的,很少有患者退出试验。 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还在进行Atlas-2M研究。Atlas-2M是对该二联疗法进行的每8周一次注射治疗的观察,今年8月发布的结果显示,与每4周注射一次相比,每8周注射一次在感染HIV-1的成年人中疗效相当,达到抑制病毒的非劣效性标准。 传统上,完整的艾滋病病毒治疗方案包含三种药物成分。GSK旨在减少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数量,已经将Juluca和Dovato双重药物疗法推向市场。Juluca(DTG/RPV)由Tivicay和rilpivirine组成,被批准用于治疗HIV已经被抑制的患者。Dovato(DTG/3TC)是Tivicay和lamivudine的联合,目前获准用于以前没有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对DTG或3TC没有已知抗性的成人HIV-1感染者。 ViiV是一家专门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有感染风险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研发公司,于2009年11月由GSK和辉瑞联合成立,日本盐野义制药于2012年10月加入股东行列。在此之前,该公司已有其他产品获批或申请上市,包括用于HIV儿童感染者的dolutegravir分散片剂,以及全球首款针对有多药耐药性的HIV成人感染者的fostemsavir。 尽管如此,GSK挑战吉利德科学在艾滋病毒市场领先地位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二联疗法的成功。目前为止,GSK尚未对吉利德迅速增长的Biktarvy产生太多影响。2019年前九个月,吉利德的HIV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3%,达到118.6亿美元,而GSK该领域产品的销售额为36亿英镑(46.9亿美元),仅增长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