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光镊”对单个原子进行精细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中实现“超纠缠”量子态》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6-01
  •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光镊”对单个原子进行精细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中实现“超纠缠”量子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中。

    Manuel Endres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他擅长使用一种名为光学镊子的设备来精细操控单个原子。他和他的同事们利用由激光制成的光学镊子,在原子阵列中操纵单个原子,以研究量子系统的根本特性。他们的实验带来了诸多进展,其中包括为简单量子机器纠错的新技术;一种有望成为世界上最精确时钟的新型装置;以及一个创纪录的量子系统,该系统能够控制超过6000个单独的原子。

    在这项工作中,一直令人困扰的一个因素是原子的正常抖动运动,这使得系统更难以控制。如今,该团队的研究成果中,巧妙地将这一问题转化为解决方案,利用原子的运动来编码量子信息,这是量子技术发展的必要步骤。

    “我们证明,通常被视为量子系统中不受欢迎的噪声来源的原子运动,可以被转化为一种优势,”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Adam Shaw(2024年博士毕业)表示。Shaw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期间参与了这些实验,目前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学者。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Pascal Scholl曾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目前在量子计算公司Pasqal工作。共同第一作者Ran Finkelstein曾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特罗什博士后奖,并在该校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教授。

    最终,该实验不仅在原子的运动中编码了量子信息,还实现了一种被称为超纠缠(hyper-entanglement)的状态。在基本的纠缠中,两个粒子即使相隔很远的距离仍然保持连接。当研究人员测量粒子的状态时,他们会观察到这种关联:例如,如果一个粒子处于称为自旋向上(角动量方向朝上)的状态,另一个粒子则总是处于自旋向下的状态。

    在超纠缠中,一对粒子的两个特征是相互关联的。举个简单的类比,这就像是在出生时就被分开的一对双胞胎,他们不仅名字相同,而且拥有相同类型的汽车:这两个特征在双胞胎之间是相关的。在新的研究中,Endres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实现了原子对的超纠缠,使得它们各自的运动状态和各自的电子态(内部能级)在原子之间相互关联。更重要的是,这一实验演示表明,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纠缠更多的特征。

    “这使我们能够在每个原子中编码更多的量子信息,”Endres解释道。“你可以用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多的纠缠。”

    该实验是首次在质量型粒子(例如中性原子或离子)中展示超纠缠(此前的展示使用的是光子)。

    在这些实验中,研究团队将被光学镊子限制住的单个碱土金属中性原子阵列冷却下来。Endres表示,他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冷却方式,即“检测并随后主动修正热运动激发”,他将其与James Clerk Maxwell在1867年提出的著名思想实验进行了比较,该实验中有一个“妖”可以测量并分拣容器中的粒子。“我们本质上是测量每个原子的运动,并根据结果逐个原子地施加操作,类似于Maxwell的“妖”。”

    这种方法的性能超过了目前已知的最佳激光冷却技术,使原子几乎完全静止。

    随后,研究人员诱导原子像摆动的钟摆一样振荡,但振幅大约只有100纳米,这比人类头发的宽度小得多。他们能够使原子同时激发成两种不同的振荡,从而使运动处于叠加态。叠加态是一种量子态,粒子可以同时表现出相反的特性,例如一个粒子的自旋可以同时处于向上和向下的状态。

    “你可以把处于这种叠加态运动的原子想象成一个荡秋千的孩子,同时被两边的父母推,”Endres表示,“在我们日常的世界里,这肯定会引起父母之间的冲突;而在量子世界里,我们却可以惊人地利用这一点!”

    接着,他们将这些各自摆动的原子与配对原子纠缠在一起,创造出跨越几微米距离的运动相关态。在原子纠缠之后,团队进一步以一种方式将它们超纠缠,使得原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态都相互关联。

    “基本上,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拓展我们对这些原子的操控能力,”Endres表示,“我们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工具箱: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控制原子内的电子,现在又学会了如何控制整个原子的外部运动。这就像是一个你已经完全掌握的原子玩具。”

    这些发现可能会带来新的量子计算方法,以及用于探索物理学基本问题的量子模拟设计。“运动态可能成为量子技术的强大资源,从计算到模拟再到精密测量,”Endres表示。

    这项名为“光学镊子中的擦除冷却、控制和运动的超纠缠”的新研究由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量子飞跃挑战研究所、加州理工学院量子信息与物质研究所(NSF物理前沿中心)等资助。其他作者包括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Richard Bing-Shiun Tsai和前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Joonhee Choi。

  • 原文来源:https://www.caltech.edu/about/news/controlling-quantum-motion-and-hyper-entanglement
相关报告
  • 《探索 | 利用光学晶格中的超冷原子实现可扩展多原子纠缠》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9-2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的研究人员与清华大学的Ma Xiongfeng和复旦大学的Zhou You团队合作在可扩展的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和测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利用捕获在光学晶格中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阵列、生成原子比特纠缠对并依次连接这些纠缠对,成功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美国物理学会也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光晶格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的专题文章来报道这项研究成果。 实验装置和纠缠生成的示意图。图片来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3) 量子纠缠是量子计算的基本现象,而量子计算的能力随着纠缠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因此,大规模纠缠态的制备、测量和相干操纵是量子研究领域的核心挑战。在用于实现量子比特(qubit)的物理系统中,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量子比特表现出优异的相干性、可扩展性和高精度的量子操控性,这使其成为进行量子信息处理的理想选择之一。自2010年以来,中国科大的研究团队系统地研究了光学晶格中的多体相变、原子相互作用和熵分布动力学等。到 2020 年,该团队实现了纠缠保真度为 99.3% 的1000 多对原子纠缠态。这些研究为增强原子纠缠的保真度和原子并行操控能力铺平了道路,为更大的多原子纠缠态和进一步的量子计算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操控单个原子比特的能力有限、光学晶格中的显着相移以及缺乏检测和操控多原子纠缠态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连接纠缠对和操控多原子纠缠态面临了瓶颈。 为了克服这些技术挑战,Pan Jianwei和Yuan Zhensheng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等臂、交叉束干涉和自旋依赖的超晶格系统。他们集成了自主开发的单格点分辨、宽波段消色差的量子气体显微镜和多组用于光斑形状编辑的数字微镜,同时该装置允许多原子全局并行和局部单格点测量和操控。由此,他们实现了填充率为99.2%二维原子阵列,并制备了平均保真度为95.6%、寿命为2.2秒的纠缠贝尔态。此外,他们将相邻的纠缠对连接起来,制备了10个原子的一维纠缠链和8个原子的二维纠缠块。这项研究工作标志着使用光学晶格向大规模量子计算和模拟迈出了重要一步。
  • 《加州理工学院:超导超材料可促进复杂量子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30
    • 传统的计算机将信息存储在一个比特中,比特是一个逻辑单元,它可以取0或1。量子计算机依赖于量子比特,这是它们的基本构建块。传统计算机中的比特编码单个值,即0或1。相比之下,量子位的状态可以同时具有0和1的值。这种特殊的性质,是量子物理基本定律的结果,导致了量子系统极具复杂性。 量子计算是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领域,它或许可以利用这种复杂性来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处理的各种问题。然而,量子计算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它需要使大量的量子位来一起工作,目前来看这还很难实现,因为这要求量子避免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这样将剥夺量子位的量子特性。 Oskar Painter实验室,工程与应用科学系应用物理学教授John G Braun及逆行了一项最新研究,探索了超导超材料的应用以克服这一挑战。 超材料是通过比光波长更小的比例组合多种组分材料而特别设计的,从而赋予它们操纵光粒子或光子行为的能力。超材料可用于反射、转动或聚焦光束。超材料也可以产生禁止光子传播的频带,即所谓的“光子带隙”。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利用光子带隙在超导量子电路中捕获了微波光子,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建设创造了一项有前途的技术。 “原则上,这是一种灵活可伸缩的衬底,可以在它上面构建用于互连某些类型量子位的复杂电路,”Painter说,他是这项研究的团队领导人,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12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不仅可以进行量子比特之间的连通性的空间安排,而且还可以设计连接只发生在特定的期望频率。 Painter和他的团队创建了一个由超导体薄膜组成的量子电路,这种材料能传输电流,并且在硅微芯片上几乎没有能量损失。这些超导图案将微波从微芯片的一部分传送到另一部分。然而,使系统工作在量子态的是使用所谓的约瑟夫森结,它由夹在两个超导电极之间的原子厚度的非导电层组成。约瑟夫森结产生微波光子源,这个源具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孤立状态,就像原子的基态和激发电子态,它们参与光的发射,或者是量子计算的语言中一个量子位。 Painter说:“超导量子电路允许人们使用微波电路进行基本的量子电动力学实验,微波电路看起来像是直接从手机上拿出来的。”我们相信,用超导超材料来增强这些电路可能使未来的量子计算技术成为可能,有了这些,人们才得以进一步研究更复杂的量子系统,这些系统超出了我们使用最强大的经典计算机模拟建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