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文:一批抗生素限制使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4-24
  • 4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其中提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8项核心制度

    归纳起来,《要点》有18项核心制度。

    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多省已发文明确

    2017年7月25日,国办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

    67号文中就提出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查房、分级护理、手术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安全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

    随后不少省份都跟进发文。2018年1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2017年1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81号。

    2018年1月22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8〕4号 。

    豫政办〔2018〕4号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大幅下降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近5年的全国范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和平均费用呈下降趋势。

    笔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出版的《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中了解到:

    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7.3%下降到39.1%;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9.4%下降到9.4%;

    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从19.7%下降到11.3%,人均抗菌药品费用呈现递减趋势。

    ▍多地基层抗菌药物限制使用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发布的2017年12月《北京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公示》显示:

    北京家圆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第(一)项相关规定,被警告、罚款10000元。

    除北京外,2016年3月,四川成都市就因“擅自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处罚了6家诊所,最高罚款近两万,并且市卫计委将行政处罚在卫生官网上进行了公示。

    江苏则规定7类抗生素村卫生室不得采购。从2016年4月开始,按照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规定,村卫生室不允许采购以下抗生素:

    阿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除基层外,据媒体报道,根据《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广东将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成为建设现代医院的要求之一,可见,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制除基层和部分二级以上医院外,还将进一步推开。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1090.html
相关报告
  • 《机器学习提升抗生素的使用》

    • 来源专题:先导专项——抗突发性传染病药物监测服务
    • 编译者:李子艳
    • 发布时间:2020-12-02
    • AI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领域,最近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发现了一种强大的抗生素,几乎可以杀死世界上一些最危险的耐药细菌。 据《卫报》报道,为了找到新的抗生素,研究人员首先训练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来识别杀死细菌的分子种类。在研究中,他们向程序提供了近 2500 种药物和天然化合物的原子和分子特征的信息,以及这些物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 一旦这个算法了解哪些分子特征可以用来制造优质的抗生素,科学家们就把它应用到一个包含 6000 多种化合物的文库中。研究人员正研究把这些化合物用于治疗各种人类疾病。需要知道的是,该算法没有寻找任何潜在的抗菌素,而是专注于检测出看起来有效但与现有抗菌素不同的化合物。这增加了这些药物以全新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可能性,而细菌还没有对这种新方式产生抗药性。 这项研究的作者Jonathan Stokes表示,算法用了几个小时来评估化合物,并找出一些有前景的抗生素。《卫报》补充道:(这位高级研究员)现在想利用这一算法找到对其杀死的细菌更有选择性的抗生素。”这意味着服用抗生素只会杀死引起感染的细菌,并且不会杀死肠道内所有的有益细菌。此外,科学家们还设想利用该算法从头开始设计有效的新抗生素。
  • 《患者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不到10%》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25
    • “能口服就不打针”已成为用药原则,怕的就是抗生素滥用。日前国家卫健委再次明确,抗生素要分三级管理!近年来我国严查抗生素滥用,很多省份的大医院门急诊已叫停吊针,全国门诊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直接“腰斩”。日前,卫健委发布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提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据了解,不良反应、医保控费等因素正在助推抗生素进一步被严管。 抗生素既分级又限用 该文件指出,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医院应严格按规定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医院应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采购、处方、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此外,不少基层医疗机构也被要求限用甚至禁用部分抗生素。江苏早已开始实行抗菌药分级管理规定,其直接要求:包括阿奇霉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在内的7类常见抗生素,村一级医疗机构不得采购;而据了解,广东或将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注射抗生素。 门诊抗生素使用率腰斩 此前国家卫计委公布了近5年来全国范围监测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和平均费用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7.3%下降到39.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9.4%下降到9.4%;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从19.7%下降到11.3%,人均抗菌药品费用呈现递减趋势。 尽管门诊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已经降到9.4%,住院患者这一指标降到39.1%,但在部分医生看来,比例依然偏高,还有下降空间。此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曾分析认为,抗生素滥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开药习惯”的影响。“既包括医生也包括患者的习惯,比如能用口服的却用注射的,能用基础的却用高级的。”他还指出,企业促销手段也助推了抗生素滥用。 为何对抗生素的使用要慎之又慎?对此,广州一位专科医生透露,一方面是滥用抗生素负面影响多多,容易导致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从而发展到患病之后无药、少药可用;另一方面,静脉注射抗生素药物是不良反应的重灾区,由此导致的死亡事件层出不穷;此外,此举也有助于解决很实际的医保控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