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府宣布上调油价并实施新的配给制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18
  • 伊朗政府15日宣布上调汽油价格并实施新的配给制度。

    伊朗国家石油供销公司发布公告说,补贴汽油的价格从每升1万里亚尔(约合0.6元人民币)上调至1.5万里亚尔(约合0.9元人民币),家庭普通汽车每辆每月可按照这一价格购买60升汽油,超出部分的价格为每升3万里亚尔 (约合1.8元人民币)。这一措施从15日开始生效。

    伊朗《德黑兰时报》援引伊朗计划和预算组织负责人穆罕默德·诺巴赫特的话说,上调汽油价格是为了弥补政府严重的预算赤字,从而向伊朗约1800万个贫困家庭提供额外补贴。

    据悉,汽油价格突然上调引起伊朗一些民众不满。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伊朗首都德黑兰市中心和部分加油站附近加强了警力部署。

相关报告
  • 《美国加码制裁伊朗 强力搅动国际油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3
    • 美国又对伊朗出手了:从5月2日起不再向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或地区发放制裁豁免。一石激起千层浪,地缘政治形势再度紧张,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美国对伊朗石油的制裁近一年来已经给国际油价带来几次大的波动。2018年8月,美国重启对伊朗金融、金属、矿产、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制裁,并宣布从2018年11月5日开始,制裁将升级至能源、航运领域。 国际油价迅速做出反应,WTI石油一度突破75美元/桶,布伦特石油站上了86美元/桶。沙特等产油国也大幅调整产量计划,增加石油生产,以填补伊朗的供应缺口。但到了11月,美国留有豁免窗口的制裁措施正式实施,已经增加的产量和并未从市场消失的伊朗石油使得市场整体供应显著过剩,国际油价短短两个月下跌了25美元,WTI石油重新回到50美元/桶附近。 如今,美国关上了当初打开的豁免窗口,国际油价又将面临大幅波动的局面。 石油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不仅具有商品属性、金融属性,还具有政治属性。 美国对伊朗打石油牌早有历史。1953年,当时的伊朗政府谋求将石油资源国有化,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禁止伊朗石油进入世界市场,美国中情局甚至直接参与策动政变,推翻了伊朗当时的政府。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关系全面恶化,在过去四十年里,美国对伊朗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制裁,伊朗经济受到严重伤害,但美国的目的也并未实现,伊朗也没有屈服。从历史来看,本轮的制裁是伊朗和美国之间长期争斗和博弈的延续,双方积怨颇深,短期仍然看不到妥协和解决的曙光。 美国本轮对伊朗的制裁站队意味明显,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直言不讳:“若与伊朗做生意,就不要再跟美国做买卖”。不仅是石油的消费国,石油的生产国也在美国的威胁之下,为了在制裁伊朗的同时保证油价的稳定,美国多次要求主要产油国提高产量,保证市场供应,美国议会也不时将“NOPEC”草案提上议程。 在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美元霸权地位下,石油的运输企业和保险公司也难以承受制裁的压力。可以说,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对全球石油的供应、运输、销售格局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供应方面,美国的目的是要将伊朗石油出口降为零,但即使目的达到了,理论上国际石油市场应该也不会出现供应缺口。 一方面,当前石油库存相对充裕。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商业2月石油库存228.7亿桶,较五年均值高出1600万桶。 另一方面,由于“欧佩克+”减产等因素,市场存在一定的闲置石油产能。IEA估计,当前闲置石油产能在330万桶/日,而伊朗今年以来的石油出口在100万桶/日左右。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沙特、阿联酋等几个海湾国家与伊朗的关系非常糟糕,如果通过增产就能达到封杀伊朗石油出口的目的,沙特等国家是非常愿意的。问题在于,去年11月的经历让他们有被欺骗的感觉,所以这次的增产会相对谨慎,同时还要顾及到“欧佩克+”的减产协议。 石油进口国方面,印度是伊朗石油的主要购买者,伊朗为印度提供了超过1/10的石油需求。印度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势必需要从其他国家寻找供应,以弥补进口伊朗石油的缺口。数据显示,印度在近几个月增加了对美国石油的进口,2019年1月,印度进口美国石油及石油产品1382.5万桶;2018年1月的进口量为500.4万桶,变化巨大。 作为当事国,伊朗的应对也非常关键。伊朗外长声称,伊朗在应对美国制裁方面具有“博士学位”,伊朗石油仍然可以绕过美国的制裁进行出口。伊朗还宣布将暂停执行伊核协议部分内容,恢复更高丰度的铀浓缩活动,向伊核协议其他签署国施加压力。外界还担心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那将彻底打乱全球市场原油供应体系,引发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为此还向波斯湾增派了一支航母战斗群和一个轰炸机部队,地区局势出现紧绷。 美国取消伊朗石油进口豁免的举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难以独善其身,运输、保险等服务产业也卷入其中,中东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宗教矛盾又被添了一把火,大国博弈在其中也是时隐时现。地缘政治的乱局加上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的忧虑上升。 伊朗问题正处在风口浪尖,国际油价首当其冲,在各方的争斗和博弈之下,价格大幅波动可能难以避免。
  • 《美国宣布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削减目标降为5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14
    •   美国削减伊朗石油出口目标为50%   有消息称,美国将在11月对伊朗实施原油制裁之前,说服其他国家把伊朗原油进口削减最高100万桶/日,也就是降低50%。此前特朗普还强硬的表示要伊朗原油零出口。预计伊朗原油可能会削减70至100万桶/日。虽说这个数字比零出口好很多,但伊朗去年平均每天原油出口约为210万桶,即使是削减50%也会给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伊朗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   在5月份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就重启了对伊朗的制裁。并要求其他国家降低伊朗原油的进口,甚至做到伊朗原油零进口。也就是说,美国要把伊朗原油销售量降低100%。牵头游说各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的美国官员BrianHook曾在7月份表示,美国的目标是要将伊朗原油销售的收入降至零。美国此前还威胁各国,谁要是在11月4日之后还进口伊朗原油,就对该国进行制裁。   特朗普失去了欧盟的支持   其实早在2011年,伊核协议签订之前,奥巴马就对伊朗实施了最为严厉的制裁。尽管当时奥巴马有欧盟的支持,在当时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实现削减伊朗原油出口的目标,最后伊朗有120万桶/日左右的石油未能进入全球市场。现在特朗普要制裁伊朗,说没有难度是不可能的。毕竟奥巴马有欧盟支持还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这次特朗普已经失去了欧盟的支持。   欧盟外交委员莫盖里尼、英法德三国外长亨特、勒德里昂和马斯共同谴责美国制裁伊朗。在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后,欧盟、中国、俄罗斯以及伊朗继续遵守相关协议。该协议确保伊朗只能和平利用核能。美国对伊朗制裁措施8月7日起生效,与伊朗有生意往来的欧洲企业也将受到惩罚。   欧委会认为,美国对欧洲企业实施的“次级”制裁属于非法。美方禁止欧洲汽车制造商、银行和能源企业与伊朗做生意,若违反这一禁令,它们在美财产就将被没收;与在伊朗活动的欧洲企业有商务关系的美国企业也将被罚。   对此,欧盟出台了所谓的“阻断法令”,抵抗美国制裁。新的法律――欧盟最新版“阻断法令”于8月7日生效。该法律保护与伊朗进行合法交易的欧洲企业不受美国制裁的影响。“阻断法令”禁止欧盟企业遵从美国的制裁令,让这些企业得以自这类惩罚造成的伤害获得补偿,而且任何外国法庭对它们作出的不利判决都无效。欧盟还警告称,顺从美国制裁的公司可能会受到欧盟的制裁。   因此,分析师认为,11月4日这个最后期限实际上可能只会开启一个更长的谈判周期。华盛顿咨询公司ClearViewEnergyPartners的主管KevinBook表示:“美国或其对立方都不想在谈判中放弃任何一个在下轮谈判中有用的筹码,造成了目前僵持不下的局面。”   美国无法说服中国削减50%的伊朗原油进口   虽然韩国已经减少了伊朗原油进口,但还有很多国家美国还要花很多精力去说服。印度和中国占据伊朗石油出口近50%,并且,在上一次的伊朗制裁中,印度和中国就是为数不多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而且经过上一次的伊朗制裁,中国已经有绝招可以绕开美国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印度也在增加伊朗石油进口,但该国也在增加美油的进口。彭博则认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有可能会在9月初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一同前往印度访问时向印度官员施压,要求印度削减伊朗进口。   就连一向对美国比较“尊重”的日本,也表示会跟美国商议,继续进口伊朗石油。   美国国务院目前拒绝证实这一目标下降50%的传言,但一名官员表示,当前的目标仍然是尽快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此外,美国正在与世界各国的官员会晤,以阐明美国的计划。该官员还表示,美国政府准备根据具体情况给各国提供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