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资助343项》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6-08
  • 近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集中接收期间项目申请情况,共接收269671项。经基金委初审,不予受理2137项,实际受理267534项。

    实际上,除了集中提交的基金申请外,国家基金委已经立项批复了343项非集中期申请的项目,合计经费超1.74亿元。具体包括:

    1. 重大研究计划:1项

    由浙江大学段树民院士承担的《情感记忆调控环路解析的战略调查研究》,批复资金241.6万元;

    2. 新冠疫情专项:110项

    新型疫情发生后,为有效应对近期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增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月22日就启动了第一个专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础研究”,2月24日又启动了第二个专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

    截止今日,已有110个专项项目获得基金委的资助,总资助金额9064万元,从依托单位来看,北大、清华、复旦资助项目数量最多,资助金额最多的分别为北京大学1017万元、复旦大学985万元、中山大学459万元,身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获得6项资助,总金额440万元。

    3. 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232项,其中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批复资金2298万元。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MzEyNTI0OA==&mid=2247493048&idx=2&sn=d634ff8b06d8b91eb4f241245ba46cfa&chksm=c0313257f746bb413c87551de41ade0384aea60f8765671efc8c7391c04712f378fcdcfaa3d0&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91576613014&sharer_shareid=9e8fc1f0c4813654867c146bb6c9bb7e#rd
相关报告
  • 《等离子体所24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19
    • 9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等离子体所集中申请期获得各类资助项目24项,其中相关人才计划1项,联合基金1项,面上项目12项,青年基金10项,资助经费总额达1369万元。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面推进实施升级版改革,试点实施原创探索,推进人才资助体系升级等,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着力构建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针对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和管理工作,等离子体所提早部署申报工作。为提升基金申请的质量,避免盲目申报,前期对基金申请开展专题的讲座、讲述撰写体会并对新政策及时解读;同时,逐步完善基金申报过程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申请书的形式审核、预算审核,基金申请连续五年初审合格率达到98%以上。   近年国家基金项目申请量增长较快,对基金项目申请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对论文等研究成果署名和标注规范性问题更为重视,各位基金申请人应加强科研成果的梳理,规范标注,注意合理选择科学属性。此外,在今后的基金形式审查工作中,还应加大对人才类项目联合查重的力度,保障初审的通过率。   丁锐研究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人才计划项目的资助。他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的实验与模拟研究,现负责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偏滤器物理设计,并入选ITER scientist fellow。近年来先后主持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家磁约束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课题。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9次,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共发表SCI论文七十余篇。
  •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支持哪些材料、化学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29
    • 虽然官网还未正式公布,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在网上流传。材料人编辑为此整理了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中材料、化学学科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面上项目 重点项目 2018 年度化学科学部拟资助重点项目领域如下: 1. 无机固体合成化学(B01) 2. 簇合物制备及结构化学(B01) 3. 金属配合物与配位聚合物(B01) 4. 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B01) 5. 合成中的新反应与新试剂(B01) 6. 光化学反应/自由基化学反应(B01) 7. 不对称催化反应(B01) 8. 天然产物合成(B01) 9. 自组装与超分子催化(B01) 10. 光电功能分子合成方法学(B01) 11. 仿生高分子可控合成(B01) 12. 高性能聚合物绿色合成方法(B01) 13. 基于多组分反应的生物大分子精确合成与功能化(B01) 14. 构筑特定结构和功能催化材料的新方法与新概念(B02) 15. 高效催化过程及其动态表征(B02) 16.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B02) 17. 电催化体系的可控构筑与功能调控(B02) 18. 复杂界面电化学体系的原位动态方法与过程研究(B02) 19. 光电化学过程的本质和机理研究(B02) 20. 反应机理及计算化学(B03) 21. 功能导向的结构化学实验研究(B03) 22. 化学谱学新方法(B03) 23. 复杂体系的理论与计算化学新方法(B03) 24. 理论与计算化学应用研究(B03) 25. 激发态分子反应动力学(B03) 26. 复杂体系化学热力学理论和方法(B03) 27. 功能材料的光化学与光物理过程(B03) 28. 微纳尺度的物理与化学机制(B03) 29. 非平衡态高分子体系理论计算与模拟(B03) 30.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B04) 31. 电化学测量与分析新方法(B04) 32. 光谱测量与分析新方法(B04) 33. 质谱波谱学测量与分析新方法(B04) 34. 化学成像新方法(B04) 35. 单分子单颗粒单细胞测量与分析(B04) 36. 原位在线活体分析(B04) 37. 分子功能材料(B05) 38. 多尺度及孔结构材料的化学(B05) 39. 纳米材料化学(B05) 40. 仿生材料化学(B05) 41. 光电功能高分子(B05) 42. 刺激响应高分子水凝胶及其仿生功能(B05) 43. 高分子液晶光电材料的理性设计与精准合成(B05) 44. 生物医用高分子与生物膜相互作用(B05) 45. 放射性物质或典型污染物的微界面过程与转化机制(B06) 46. 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环境传播机制与健康效应(B06) 47. 新型功能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基础化学问题(B06) 48. 土壤污染控制或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化学原理(B06) 49. 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新化学原理和方法(B06) 50. 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毒性机制和复合效应研究方法学(B06) 51. 微量元素与金属的化学生物学(B07) 52. 天然产物的发现及活性研究(B07) 53. 生态农药的分子设计与作用机制(B07) 54. 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小分子调控(B07) 55. 基于在体活性探针的新靶标发现和功能(B07) 56. 生物活性分子的组装、功能与调控(B07) 57. 重要生物活性分子的在体识别、定位及相互作用(B07) 58. 合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转化过程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59. 生物炼制过程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60. 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61. 新能源体系的化工基础与关键技术(B08) 62. 化工新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的科学基础(B08) 63. 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64. 生物质高效利用的化工基础与关键技术(B08) 65. 化学反应及反应器的科学与工程基础(B08) 66. 化工系统工程与化工安全的科学基础(B08) 67. 化工分离的新方法及新技术(B08) 68. 非常规条件下的化工传递新理论(B08) 69. 绿色化工过程和化工环保关键技术(B08) 70. 钠(钾)碱金属离子快速传输的关键电极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B0X) 71. 非铅钙钛矿材料光电动力学(B0X) 72. 离子液体在质膜蛋白质规模化分离与分析中的作用机制(B0X) 73. 理论与计算化学前沿(B0X) 该重点项目群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新方法;(2)电子激发态的理论方法;(3)生物大分子动态结构及相互作用的低标度高效算法;(4)基于超级计算机集群的材料模拟人工智能算法及软件研究。 2018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拟在前沿探索、学科基础、国家需求等方面的91个领域资助重点项目100项左右。 1. 钢铁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E0101、E0109、E0113) 2. 有色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E0101、E0109、E0113) 3. 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与金属基复合材料(E0101、E0102) 4. 亚稳及纳米金属材料(E0103、E0104、E0105) 5. 金属能源与催化材料(E0105) 6. 金属生物医用、智能与仿生材料(E0105) 7. 金属磁性与信息功能材料(E0105) 8. 金属新相、新功能与具有金属性质的新材料(E0104、E0105、E0106、E0114) 9. 金属材料结构表征、表面与界面(E0107、E0110) 10.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与服役行为(E0108、E0111、E0112) 11.“铁性玻璃(包括应变玻璃、团簇自旋玻璃、弛豫铁电体/铁电玻璃)理论及性能”项目群(3~4 项)(E0105)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体系探索(E02) 13. 无机材料表征新技术与方法(E02) 14.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E02) 15.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新技术(E02) 16. 结构与性能导向的高分子材料化学(E03) 17. 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调控及其与性能的关系(E0314) 18. 高分子材料加工(含微纳加工和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和新理论(E0315) 19.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E0310) 20. 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E0309) 21. 与能源、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E0313) 22.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E0307) 23.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分子材料领域重大难题/挑战的基础研究(E03) 24. 数字矿山及智能化开采基础(E0401、E0402) 25. 废弃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E0401、E0402) 26. 提高油气井采收率新方法(E0403) 27.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灾害预防与控制(E0410) 28. 金属矿尾矿绿色处置基础研究(E0411) 29. 大数据冶金及关键冶金热力学数据获取(E0412) 30. 冶金反应器新原理与新流程(E0413) 31. 湿法冶金新理论及节能减排新方法(E0415) 32. 绿色钛合金制备科学基础(E041503、E0416) 33. 粉体物料加工基础研究(E0417) 34. 金属及合金制备新理论及新方法(E0418) 35. 资源再利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E0419) 36. 重金属污染治理及控制技术(E0420) 37. 面向功能和性能的机构/机器创新原理与设计(E0501) 38. 精密驱动/传动系统的新原理、新方法(E0502) 39. 面向服役安全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E0503) 40. 机械装备的零件/结构/机构的失效机理及寿命设计(E0504) 41. 机械表面/界面功能设计与性能调控(E0505) 42. 复杂机电系统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E0506) 43. 生物/仿生设计与制造(E0507) 44. 复杂构件精确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原理与方法(E0508) 45. 高效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的理论、技术、方法(E0509) 46. 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E0508、E0509) 47. 智能制造的新原理、新模式、新系统、新装备(E0510) 48. 机械动态参数测试理论、方法和技术(E0511) 49. 微纳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E0512) 50. 面向节能环保的热力系统分析、控制、优化(E0601) 51. 流体机械内流流动机理及流动控制(E0602) 52. 能量转换与利用中的传热传质基础(E0603) 53.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理论与燃烧新技术(E0604) 54. 固体燃料的燃烧、污染和减排机理(E0604) 55. 能源动力中的多相流基础(E0605) 56. 复杂热物理量场的测试新原理和方法(E0606) 57. 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 58. 工程热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基础问题(E0608) 59. 高效能高品质电机系统及控制基础科学问题(E0707) 60. 以电力为核心的新一代能源系统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E0704、E0706) 61. 先进电工材料与电气设备制造及安全运行基础理论和技术(E0702、E0703、E0705、E0711) 62. 电力电子器件、装备与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E0706) 63. 电磁–生物相互作用及医学应用基础研究(E0712) 64. 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关键基础技术(E0708、E0709) 65. 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电能存储关键技术基础(E0702、E0713) 66. 新型电磁能量转换与传输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础(E0701、E0706) 67.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E0801、E0802) 68. 未来城市建筑室内环境营造理论和设计方法(E0803) 69. 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方法(E0802) 70. 建筑气候分区理论、方法与区划(E0803) 71. 城市污水再生与生态储存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E0804) 72. 工业排水中高风险物质调控新方法与新技术原理(E0804) 73. 未来村镇污水及固废污染控制与资源转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E0804) 74.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理论与技术基础(E0804) 75. 装配式结构抗灾新理论研究(E0808) 76. 结构抗风抗震设计理论关键问题研究(E0805、E0808) 77. 气候环境作用下人工边坡灾变机理研究(E0806) 78. 耐久性沥青路面新结构体系及设计原理研究(E0807) 79.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性能研究(E0805) 80.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与控制(E0807) 81. 区域水-农业-生态复合系统的稳定性与优化(E0902、E0901、E0903) 82. 河流过程与综合管理(E0904、E0903、E0901) 83. 水力装备新材料与结构安全(E0906、E0908) 84. 水力装备非稳态流动及其诱发振动(E0906、E0910) 85. 深部重大岩体工程灾变的机理与模拟、监测与预警(E0907) 86. 低热水泥或者混凝土的基础理论与筑坝技术(E0908) 87. 人类活动影响下珊瑚礁海岸动力地貌过程(E0909、E0904、E0907) 88. 岛礁开发利用的工程安全与生态保护(E0909、E0907、E0903) 89. 深海潜水器的故障控制和安全设计的关键科学问题(E0910) 90. 船舶大型推进轴系的安装和振动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E0910) 91. 水下生产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E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