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将温室气体转化为纯液体燃料》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9-04
  • 通过使用可再生电力生产纯液体燃料的电解槽,可以以有效且环保的方式改变常见的温室气体。

    由莱斯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师王浩天开发的催化反应器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并在其最新的原型中生产高纯度和高浓度的甲酸。

    Wang说,传统二氧化碳装置生产的甲酸需要昂贵且耗能的净化步骤。直接生产纯甲酸溶液将有助于促进商业二氧化碳转化技术。

    该方法详见Nature Energy。

    Wang于1月加入赖斯布朗工程学院,他的团队追求将温室气体转化为有用产品的技术。在测试中,新型电催化剂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约42%。这意味着近一半的电能可以作为液体燃料储存在甲酸中。

    “甲酸是一种能量载体,”王说。 “它是一种燃料电池燃料,可以发电并排放二氧化碳 - 你可以再次抓住并回收利用。

    “它也是化学工程行业的基础,作为其他化学品的原料,以及氢气的储存材料,其能够容纳相同体积氢气的近1000倍的能量,这是难以压缩的,”他说。 “这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主要作者和赖斯博士后研究员川霞说,两项进展使新设备成为可能。第一个是他开发出坚固的二维铋催化剂,第二个是固态电解质,它不需要盐作为反应的一部分。

    “与过渡金属如铜,铁或钴相比,铋是一种非常重的原子,”王说。 “它的流动性要低得多,特别是在反应条件下。这样可以稳定催化剂。”他指出,反应器的结构可以防止水接触催化剂,这也有助于保护催化剂。

    夏可以批量生产纳米材料。 “目前,人们以毫克或克规模生产催化剂,”他说。 “我们开发了一种以千克规模生产它们的方法。这将使我们的工艺更容易扩展到工业领域。”

    基于聚合物的固体电解质涂覆有磺酸配体以传导正电荷或氨基官能团以传导负离子。 “通常人们会减少传统液体电解质中的二氧化碳,如咸水,”王说。 “你想要用电,但纯水电解质太耐用了。你需要加入盐,如氯化钠或碳酸氢钾,这样离子就可以在水中自由流动。

    “但是当你以这种方式生成甲酸时,它会与盐混合,”他说。 “对于大多数应用,你必须从最终产品中去除盐,这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成本。因此我们使用固体电解质来传导质子,可以由不溶性聚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制成,无需盐“。

    水流过产品室的速率决定了溶液的浓度。使用当前设置的低吞吐量产生的溶液重量接近30%甲酸,而更快的流量允许定制浓度。研究人员希望从接受气流的下一代反应堆中获得更高的浓度,从而产生纯甲酸蒸气。

    莱斯实验室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合作,查看正在进行的过程。 “X射线吸收光谱是Brookhaven Lab国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的内壳光谱(ISS)光束线上的一种强大技术,使我们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探测电催化剂的电子结构 - 即在实际化学过程中“共同作者,国际空间站主要光束线科学家Eli Stavitski说。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遵循铋在不同电位下的氧化态,并能够确定催化剂在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的活性状态。”

    利用其当前的反应器,实验室连续生成甲酸100小时,反应器组分(包括纳米级催化剂)的降解可忽略不计。 Wang建议可以很容易地对反应器进行重组,以生产乙酸,乙醇或丙醇等高价值产品。

    “总体情况是,减少二氧化碳对于它对全球变暖以及绿色化学合成的影响非常重要,”王说。 “如果电力来自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环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物质,而不会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合着者是赖斯研究生彭竺;研究生Qiu Jiang和Husam Alshareef,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学(KAUST)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Ying Pan;和东北大学的员工科学家Wentao Liang。 Wang是William Marsh Rice受托人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 Xia是Rice的J. Evans Attwell-Welch博士后研究员。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3日

相关报告
  • 《二氧化碳“变身”纯甲酸液体燃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3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与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员合作,基于固态电解质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解反应器。他们利用可持续的清洁电能,配合所研发的铜基单原子催化剂,可以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价值、高纯度的液体燃料甲酸,无须进一步产物分离。该成果12月14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带来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关注。 利用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可持续能源的“绿电”,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电解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学品,是二氧化碳利用的新兴技术,有望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过程得到的产物驳杂,既包括经济价值高的甲酸,还会得到一氧化碳、乙烯、乙醇等众多副产物,并且将液体产物从电解质溶液中提取和纯化将占用巨额生产成本。如何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降低产物分离成本,是实现二氧化碳电解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曾杰教授联合团队研发了一种低成本、高活性的铜基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甲酸的单一转化。令人兴奋的是,他们基于固态电解质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解装置,配合所研制的催化剂,以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可以直接连续制备得到无须分离的纯甲酸液体燃料。利用这一新技术,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实现了浓度为0.1摩尔每升的纯甲酸水溶液的公升级制备。 审稿人认为,这一研究集原理创新突破、机理深度发掘、催化性能卓越于一体,是一项杰出的工作。这一成果有望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电解工艺中的产物分离成本,推动绿电驱动二氧化碳转化的产业化进程,对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 《从二氧化碳到液体燃料的研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1-11
    • 科学家们说,在寻求可持续的替代能源和燃料来源的过程中时,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可能就是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最近,已经报道了用于从含氧的碳前体的液体燃料的产生替代转换化学物质。使用铜电催化剂,CO和CO 2可以被转换为多碳产品。现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教授他的研究生已经开发出一种模型系统来演示CO转化为烃类这一过程的初始步骤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这项研究结果于2015年12月21日发表在作为一种先进的在线出版的Nature杂志上(2016年1月7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