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芯片传感器在家用便捷式呼吸机的应用》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05-29

  • 在临床中,医用呼吸机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通过肺动力学参数监测随时调整支持压力,氧气供应量,并依靠伺服反馈控制系统,利用优化算法保持供气与患者呼吸同步。这套复杂系统对稳定性的要求也很高,无论是压力驱动系统、患者回路、过滤器还是阀门,任何零部件发生故障,呼吸机都可能失灵,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中使用。

    而家用呼吸机,基本都是无创呼吸机,使用条件相对简单,可以视作医用呼吸机的 “简化普及版”。家用呼吸机比较便携,方便携带和治疗,家用呼吸机主要构成部分由马达,主板,流量传感器,湿化器,面罩和管路。

    家用呼吸机用于缓解病人睡眠过程中的打鼾、低通气和睡眠呼吸暂停,中轻度呼吸衰竭和呼吸功能不全者,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目的,通常用于家庭环境,也可用于医疗机构。主要有:家用呼吸支持设备、睡眠呼吸机、睡眠无创呼吸机、持续正压呼吸机、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机等。

    而呼吸机中最重要的参数监测便是气体流量的监测,流量监测多功能呼吸机一般在呼气端装有流量传感器,以监测呼出气的潮气量,并比较吸入气的潮气量,以判断机器的使用状态、机械的连接情况和病人的情况。也有的呼吸机应用呼气流量的监测数据来反馈控制呼吸机。
    呼出气潮气量可监测病人实际得到的潮气量。在环路泄漏的定容量通气,特别是定压通气中,有一定的价值。有的呼吸机甚至用此数据馈控吸气压力,还可提供给微电脑计算其顺应性。

    呼出气分钟通气量可通过流量的滤波(即把呼气流量平均,可得到呼出气的分钟通气量)或由潮气量、呼吸时间来计算。前者反应慢,后者反应快﹔前者可有分立元件实现,后者必须采用微电脑计算。由于每次呼出气的潮气量与呼吸时间均可能有变化,每次计算出的数据变化较大,一般是将 3~6次呼吸平均后作为呼出气的分钟通气量。该数据可作为控制分钟的指令通气的关键数据,也可作过度通气与通气不足报警,还可作管道导管接头脱落或窒息等报警监测。流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病人的Y型接管处,缺点是增加了一定量的死腔量,优点是可用一个传感器同时监测吸入与呼出气的流量。

    而气体流量是通过流量传感器去监测的,对于家用呼吸机和便捷式呼吸机来说,对于流量传感器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体积方面,小型呼吸机的内部空间有限,同时也对性能方面也有要求,需要有 2%以上的高精度监测,和超快的响应速度,并且消毒杀菌方面也是有要求的。

    ISWEEK官网上有一款专门合适的应用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呼吸机方面的流量芯片传感器,其体积如芯片大小只有5 mm x 3.5 mm x 0.2 mm。ISWEEK公司品牌AFE-01的流量芯片,是欧洲原始生产厂家代工的公司。采用MEMS技术流量传感器。拥有引以为傲的高级别灵敏度,可以精确检测达到0.001m/s的气体流速变化。AFE-01流量传感器由四个铂薄膜电阻组成,基于流速的函数,通过了解热传递,可以从维持恒定温度所需的电压补偿量来确定流速。同时AFE-01流量芯片因为体积小且耐高温(-20°C~150°C的工作环境),很好的温度补偿电路。产品如下图:

    主要参数性能如下:

    体积非常小,双流向检测、检测小质量物体的流动、简单的信号处理电路和标定、完全固定的机械元件、优异的重复性、优异的长期稳定性、适用于多种行业或安装到不同外壳、最优的性价比。如图:

    特性:测量原理:热量原理
    检测量程: 0 m/s ~1 m/s (半桥模式)
    0 ml/min ~50 ml/min (半桥模式), 管径大约1 mm
    0 m/s ~100 m/s (CTA模式)
    0 l/min ~5 l/min (CTA 模式), 管径大约 1 mm
    灵敏度: 0.001 m/s
    精 度: < 2%测量值(取决于电路和标定)
    响应时间: T63% < 0.5 S
    温度范围: -20…… +150 °C
    电气连接:绝缘漆包铜线 (一般长度25 mm)
    加热元件: RH (25°C) = 34Ω± 10%
    检测元件: Rs_i (25°C) = 425Ω±10%
    参考元件: RR (25°C) = 710Ω± 10%
    供电电压:一般为 2~5 V(取决于气体流速)  .
  • 原文来源:http://bbs.gongkong.com/d/202305/905521/905521_1.shtml
相关报告
  • 《无锡首条红外传感器芯片自主封装线正式投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22
    • 据无锡日报消息,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作为数字核心驱动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也进入发展加速期。6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由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红外传感器芯片自主封装线正式投产,作为无锡唯一一家专注额温枪、监护仪等医疗设备芯片设计的企业,封装线的“上马”,“无锡芯”医疗设备产能将从百万台增至300万台,在大量出口助力国外抗击疫情的同时,公司年销售额有望新增近亿元。 无锡首条红外线芯片封装线的投产只是湖湾数字产业化支柱领域——无锡集成电路设计核心区迈出增链、强链、补链的代表性一步。据悉,一季度无锡集成电路行业成绩喜人,其中集中了101家企业的无锡集成电路设计核心区销售达到了13.5亿元,同比增长45.1%,射频芯片设计排名第一的卓胜微因华为关键元器件国产化迎来发展良机,一季度销售5亿元,增幅达221%。“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百亿元,成湖湾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产业数据增长背后还有一个突出表现,一大批高精尖设计企业不再仅囿于“设计”阶段,介入封装、滤波器生产、系统集成等产业链环节的愿望愈发迫切,企业愿景不断实现的同时,产业“筋骨”亦愈发健壮。 蠡园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路新说,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担当海量数据处理的集成电路芯片领域机遇增多,产业竞争渐从“点”(某个环节)转入“链”(产业链),前端的设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要进军产业链后端。针对企业需求,蠡园开发区今年将通过清理、归并整合等手段扩大集成电路产能载体,吸纳产业链上下游落户。 芯感智负责人刘同庆说,今年前几个月,他对“产业链水平低,关键环节只能受制于人”是有切身感受的。疫情期间,额温枪一“枪”难求,芯感智销售300%的增幅“本可以更大”,原来承接封装业务的安徽、广东等地厂家,在一季度要货关键期“突然”毁约,致使销售“最起码损失了5000万元。”3月初,得益于开发区提供的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芯感智投入600万元迅速上马封装线。刘同庆说,有了这条线,芯感智芯片从设计、生产、封装到测试等所有产业链环节全部在锡完成,真正实现“无锡造”。 更为外界所关注的是,卓胜微“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用声表面波滤波器”项目也已启动,投产年销售将达3亿-5亿元,目前项目5000平方米厂房已开始规划。 滨湖区发改委主任郑天羽表示,滨湖区土地空间资源紧张,发展数字经济前景大也是“实地”需要,与数字经济高度吻合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车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集中了10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但因过多集中于一端,产业链水平还不高,未来将对数字产业深度挖掘,培育更多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提升数字产业化支柱领域和支柱企业的竞争优势。
  • 《DNA生物传感器芯片实现高灵敏度实时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19
    •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款芯片,能够检测到一种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以下简称SNP)的基因突变,该芯片能够将结果实时、无线传输到电脑、智能手机或其它电子设备。芯片感测SNP的灵敏度至少是目前可用技术的1000倍。 基于石墨烯的SNP检测芯片将信号无线传输到智能手机 《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于7月9日报道了研究团队的成果,此项研究为价格更低、速度更快、便携性更强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及早检测出如癌症等疾病遗传标记铺平了道路。 SNP被视为DNA序列中单核苷酸碱基(A、C、G或T)的变化。这是典型的基因突变类型。大多数SNP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但也有少数会增加发生病理状况的风险,如糖尿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传统的SNP检测技术有几大限制: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差;它们需要使用的仪器较为笨重;它们需要扩增以获得许多基因副本用于检测;它们无法无线运行。 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领导所创建的新型DNA生物传感器是一款比指甲盖还小的无线芯片,能够检测到溶液中极微量浓度的SNP。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雅各布工程学院(Jacobs School of Engineering)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系的教授Ratnesh Lal表示,“基于微型芯片的DNA电子检测装置可以对特定DNA序列和多态性进行现场和按需检测,以便及时诊断或预测即将发生的健康危机,包括基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流行病。” 芯片本质上捕获包含特定SNP突变的DNA链,然后产生能够无线传输到移动设备的电信号。它包括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其特殊设计的双链DNA可以附着在表面上。这段DNA在中间弯曲,其形状像是一把镊子。这些“DNA镊子”一面用于特定SNP的编码。每当具有该SNP的DNA链接近时,它与“DNA镊子”的那一侧结合,将其打开并引起电流变化,通过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进行感测。 该项目由Lal主导,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和内蒙古农业大学都参与了这一研究。 DNA链置换 驱动该技术的是一种被称为DNA链置换的分子过程。其中的DNA双螺旋交换其中一条链用于新的互补链。在这种情况下,“DNA镊子”用一条特定的SNP交换其中的一条链。 由于“DNA镊子”的特殊设计而使上述描述成为可能。其中一条链是“正常”链,其与石墨烯晶体管结合并包含用于特定SNP的互补序列。另一条是“弱”链,其中一些核苷酸被不同的分子取代以弱化其与正常链的结合。包含SNP的链能够更有力地附着于正常链并移除弱链,使得“DNA镊子”具有可以被石墨烯晶体管轻松感测到的净电荷。 全新改进后的SNP检测芯片 该研究基于Lal团队此前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工程研究院研究科学家Gennadi Glinksy,以及其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第一款无标记和无扩增的电子SNP检测芯片。全新的芯片具有额外的无线功能,至少比其前身灵敏1000倍。 “DNA镊子”的设计赋予新款芯片的高度灵敏度。当包含SNP的链附着时,它打开“DNA镊子”,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使它们几乎平行于石墨烯表面。DNA的净电荷接近石墨烯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信号。相反,嵌入先前芯片中的DNA探针具有不能接近石墨烯表面的结构,因此在结合包含SNP的链时产生较弱的信号。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计划设计能够在单次检测中检测多达数十万个SNP的阵列芯片。未来的研究还将涉及到测试从人类或动物身上采集血液和其它体液样本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