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发现深海软体动物马蹄螺科一新属两新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4-05
  • 近日,《深海研究》(Deep-sea Research Part I, JCR 1区)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贝类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组的最新成果“Integrative taxonomy reveals new taxa of Trochidae (Gastropoda: Vetigastropoda) from seamount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该研究利用整合分类学方法发现了深海软体动物马蹄螺科2个新种,并为此建立了一新属、新亚科。

    研究团队对海洋所历次海山航次采集的腹足类标本进行整理分类时发现了这两种形态特征独特的马蹄螺,标本分别采自马里亚纳海山(水深865m)和卡罗琳海山(水深1332m)。研究发现,两者无论是在贝壳形态、齿舌特征以及软体部分的解剖特征方面,均与已知的马蹄螺科种类存在明显差别。为进一步确认其分类地位,研究人员利用多基因联合建树的方法对马蹄螺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并没有与马蹄螺科中任何已知的亚科聚在一起,而是单独聚成一支。基于上述研究,将这两种马蹄螺分别命名为马里肋马蹄螺Carinotrochus marianaensis Zhang S.Q., Zhang J.L. & Zhang S.P., 2020和威氏肋马蹄螺Carinotrochus williamsae Zhang S.Q., Zhang J.L. & Zhang S.P., 2020,并为此建立了1个新亚科肋马蹄螺亚科Carinotrochinae及1新属肋马蹄螺属Carinotrochus。其中,马里肋马蹄螺生活在竹珊瑚上,以其上附着的水螅为食。通过化石年代标定与分子钟分析推测,该类群可能是于晚白垩纪时期(距今约8千万年)由浅海向深海扩散。据推测,该类群的进化扩散路径可能与一些底层洋流驱动的幼虫扩散密切相关。另外,基于分子数据分析,目前这个新属在西南太平洋还可能存在另外两个未经描述的新种。

    马蹄螺科隶属于原始腹足目、马蹄螺总科,是该总科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包括10个亚科,近100个属,目前已报道的种类超过1000种。该科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海,并在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显示出更高的多样性,但关于深海种类的研究相对缺乏。肋马蹄螺亚科及这些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深海马蹄螺科物种多样性研究内容,而且为深海软体动物的起源、扩散与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科学院经典分类青年人才项目的支持。张树乾副研究员和张均龙特聘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素萍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dsr.2020.103234

  • 原文来源:http://www.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003/t20200330_5521799.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现深海刺胞动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9-29
    • 近日,《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JCR 1区)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最新成果。科研人员采用经典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对采自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与卡罗琳洋脊交联区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并描述三个新物种,分别是海洋所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 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flabellata Li, Zhan & Xu, 2020。 此前,为庆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海洋所分类学者将5个深海新物种以海洋所命名。其中,海洋所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是首个发表的新物种,也是迄今首个以海洋所命名的大型生物新物种。该新种名称由海洋所英文缩写iocas 加拉丁文后缀–ica(意为属于)构成。海洋所紫柳珊瑚于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高约33厘米,呈扇状,亮紫色,寓意“紫气东来”。 紫柳珊瑚隶属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全部生活于深海,常被蔓蛇尾附生,与红珊瑚、拟柳珊瑚等同为海山等深海硬底生境的建群生物,为众多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提供栖居场所。国际上对紫柳珊瑚的分类研究非常匮乏,之前仅报道紫柳珊瑚属1属6种,除1种分布于大西洋外,其余全部发现于太平洋。该研究将该属的已知种类增至9种。 该研究对紫柳珊瑚的各分类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珊瑚虫的骨片特征是对该类物种界定的最可靠分类性状,而常用于区分八放珊瑚物种的mtMutS和COI基因序列因过于保守而难以区分其相近种。该研究所涉4个物种分别采自4座相邻的海山,不同海山无共有种,提示海山间的生物连通性很低。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533、31970489)和“科学”号高端用户项目的支持。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李阳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徐奎栋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标题: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deep-sea purple gorgonians (Octocorallia: Victorgorgiidae) from seamount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ith description of three new species。 论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0.00701/full 。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多个深海新物种及新记录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6-01
    • 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发布了一系列报道的文章,发布了一系列的文章,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欧洲、海洋和海洋学的期刊,并在不久前发布了一系列海蛇尾文章。 蛇尾是中多种不同种类的皮类动物,多种类动物,在100种已知的品种中,在各种不同的品种中,品种繁多,品种繁多,海洋海洋在海洋中广泛存在较之于浅海,受到限制与近距离的限制,人们对深海的深海认识,深入了解这片海域的生物类群的影响。 研究蛇组针对2016-2021年通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深器,在南海、太平洋等分子的深海尾样本,进行形态学和系统学研究,鉴定出4个目、7个科、有3种新人在深海或西北地区共有3个新的尾端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6个描述和研究。 有6个新人以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或西北地区进行了探索)同时,人类对蛇尾蛇的这些重要线索(新种),北极的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蛇尾和太平洋的蛇尾和深海尾等几种重要的数据记录。类群的分类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这些类群中深海蛇尾的分类和形态鉴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剖析。 论文信息:   Nethupul H , St?hr S, Zhang H * (2022). 南海深海海蛇尾(棘皮动物门:蛇尾鱼科)新种、重新描述和新记录,形态学和分子学综合方法。欧洲分类学杂志,810 (1), 1-95。https://doi.org/10.5852/ejt.2022.810.1723。  Nethupul H , St?hr S, Zhang H * (2022).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山的Euryalida目(棘皮动物纲,蛇尾纲),新种和新记录。动物园钥匙 1090:161–216。/https://doi.org/10.3897/zookeys.1090.76292。  Nethupul H , St?hr S, Zhang H * (2022). Ophioplinthaca Verrill综述,1899 年(棘皮动物纲,蛇尾蛇总科,蛇尾蛇科),蛇尾蛇和蛇尾蛇新种的描述,以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新记录。动物园钥匙 1099:155–202。https://doi.org/10.3897/zookeys.1099.7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