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将实施六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24
  • 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近期发布的六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9月25日实施,涵盖钢筋和钢丝绳的多项标准。这些标准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人身安全和公共利益。标志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将促进建筑、电梯、索道和矿井等领域的设备更新,强调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此次标准的发布是推动钢铁行业标准化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实现安全生产底线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报告
  • 《六项项目和举措荣获国家钢铁可持续发展奖》

    • 来源专题: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2-23
    • 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的改造和扩建,由公共艺术花园连接的两座建筑赢得了首届澳大利亚钢铁协会(ASI)钢铁可持续发展奖的“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型项目”类别。该建筑项目将展览空间扩大了近一倍,采用了最新的可持续实践,包括材料的再利用,并获得了世界领先的六星级绿星认证。建筑服务公司奥雅纳(Arup)参加了该项目的角逐,设计师SANAA和Architectus担任执行建筑师;奥雅纳担任工程师;理查德·克鲁克斯建筑公司(Richard Crookes Constructions)担任总承包商;SSA认证的Samaras结构工程师作为钢结构制造商。该艺术画廊是2月20日表彰的六个项目或倡议之一,旨在为澳大利亚建筑环境提供可持续的钢铁解决方案。
  • 《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1-23
    • 《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根据不同区域耕地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等9大区域,各区域评价指标由13个基础性指标和6个区域补充性指标组成,明确了相关评价指标的涵义、获取方法和划分标准等。 农业部2014年曾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根据这份公报,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27.9%。 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一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实现了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标准统一,有利于摸清耕地质量家底,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科学评价耕地质量保护成效,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同时,标准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指导各地根据耕地质量状况,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下一步,农业部将结合《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的发布实施,做好《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同时,加快推动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耕地质量基础数据库和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和耕地质量监测年度报告,为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