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美国最有可能是“北溪”管道泄漏的肇事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08
  • 新华社华盛顿10月3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前特别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种种迹象表明,“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最有可能的肇事者是美国。

    萨克斯说,“北溪”管道泄漏的最大输家是俄罗斯和德国。这一袭击的源头最有可能是美国,可能与其他几个国家联手所为。

    萨克斯认为,“北溪”管道泄漏在很多层面上对欧洲造成“严重打击”,暂时甚至可能永久地摧毁了欧洲一个重大基础设施,让欧洲更容易受到能源危机引发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不得不更加依赖美国。俄罗斯也失去了一个谈判筹码。美国指责俄罗斯是非常没有说服力的。

    日前,萨克斯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直升机在“北溪”管道附近异常飞行、美国官员曾警告“北溪”项目将终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这一事件是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巨大机会”等,种种迹象都把矛头指向了美国。

    美国前国防部长高级顾问、美军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日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和英国可能是“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的幕后黑手。他说,“北溪”管道设计非常坚固,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有能力炸毁管道。“北溪”是俄罗斯巨大的经济来源,“不可能是俄罗斯”,“也不可能是德国”。剩下的选项不多,而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具备这个能力。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3369.html
相关报告
  • 《外国专家:谁有动机炸毁“北溪”管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1
    • 俄罗斯美国政治问题分析师安德鲁·科里博克2月16日在中国日报网撰文称,俄罗斯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不留痕迹地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真正有此动机的是美国。 俄罗斯毫无动机 文章指出,去年9月“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后,各方围绕谁是肇事者相互指责。美西方及其主流媒体宣称,俄罗斯故意破坏了从本国通往德国的战略能源管道,并且侥幸逃脱。然而事实上,此事发生在北约控制的波罗的海。俄罗斯方面则指责美国是罪魁祸首,并呼吁进行公正的多边调查。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近日爆料称,2022年6月中旬,借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波罗的海行动”年度演习掩护,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远程遥控炸弹。同年9月26日,由挪威海军飞机投下一枚声纳浮标,引爆炸药,炸断“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不出所料,美国官方对此予以否认,并斥其为“假新闻”。然而,观察人士早就对西方关于爆炸事件的官方说法产生怀疑。事实上,俄罗斯没有理由单方面切断通往德国的战略能源管道,特别是考虑到未来管道重启后可能对俄罗斯财政预算大有助益。 此外,北约完全控制了波罗的海,因此很难想象俄罗斯能金蝉脱壳且不留下丝毫证据。 美国动机充足 文章进一步表示,正如赫什所指出的,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和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等高级官员都曾公开威胁称要破坏“北溪”管道。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迫于美国的压力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这就导致德俄原本互惠互利的经济和能源关系突然“脱钩”。“北溪”管道爆炸后,德国的利益也受到波及。也就是说,美国可能也损害了这位欧洲最重要伙伴、北约盟友的利益。 若“北溪”管道未被炸毁,并在俄乌冲突结束后重新启用,那么德国的经济和能源危机将得到有力缓解。此外,德国一些决策者可能考虑促成俄乌和解,以期重启“北溪”管道。若俄德恢复互惠互利的经济和能源合作,德国的战略自主能力将增强,这将阻碍美国重振单极霸权地位。 “北溪”管道被毁,意味着上述假设都难以成为现实了。由此引发的后果是,美国得以重振单极霸权地位,德俄难以恢复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而美国能源公司将从对欧盟的高价能源出口中获得额外利润。
  • 《不修了,俄罗斯计划“封存”北溪管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7
    • 能源对于欧洲的发展和民生来说十分重要,对于俄罗斯来说也同样重要。令人惊讶的是,负责运送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桥梁北溪管道遭到破坏,给欧洲国家和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经过长期的调查,罪魁祸首依旧没有被抓到,但美国的嫌疑很大。如果此时对北溪管道进行修复,管道或许会被再次破坏。为了维护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决定“封存”北溪管道。 俄罗斯计划“封存”北溪管道 在北溪管道发生泄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一次采访中对德国隔空喊话,称是否要修复北溪管道,也得看德国的意思。据了解,北溪管道是德国和俄罗斯共同修建的,德俄双方都是此次事件的直接受害者。 但在北溪管道事件发生前,德国已经逐渐减少了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这是为了摆脱俄罗斯的能源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德国政府也是受到了其他西方国家的压力,才不得不与俄罗斯进行能源脱钩,目的就是为了限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影响其战争能力。此外,德国政府也认为,长期进口俄罗斯能源不是办法,毕竟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可能随时将能源切断。于是德国政府痛定思痛,直接回绝了俄罗斯的好意,决定寻找其他替代品。既然德国无意修复管道,那俄罗斯也只有将管道“封存”起来了。 前不久,一名美国知名记者赫什爆料了北溪管道事件的真相,一切都是由美国政府主使的。但西方各国并没有打算对美国调查,几乎无视了俄罗斯的呼吁。对此,俄罗斯政府也只能暂时将北溪管道“封存”。 欧洲将面临更大的麻烦 众所周知,北溪管道是德国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也是诸多欧洲国家的能源来源的重要渠道。因此北溪管道泄漏可能会导致能源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如果天然气供应不足,可能会导致能源供应中断,影响工业生产、家庭生活等方面。 曾经欧洲多国已经爆发多次示威游行,都与能源账单有关。去年欧洲运气好,迎来了一个温暖的冬天。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一再恶化,明年冬天欧洲拿什么来抗呢?特别对于欧洲第一经济体德国来说,面临的困境将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