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产省将讨论让消费者负担核电站重启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28
  • 共同社7月26日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26日表示将讨论采用一项新制度,对于电力公司为重启现有核电站而投入的巨额安全对策费,允许通过电费广泛地向消费者回收。经产省拟在“支援新设为去碳化作贡献的发电站”这一制度的对象中加入现有核电站。若被采用,那么即便是与把源自可再生能源作为卖点的新电力公司签约的消费者,也将负担重启核电站的费用。

    日本政府2月敲定写有“最大限度活用”核电站的面向去碳化的基本方针。5月修改的《原子能基本法》规定,由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完善核电企业可以安全投资并稳定开展业务的环境。

    该制度名为“长期去碳电源竞拍”,力争兼顾去碳化和电力稳定供应,将在明年1月导入。把由电力零售商筹措的资金分配给发电企业,保证从开始运转起20年内的收入,从而促进投资。不仅可再生能源以及通过新技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火力发电站,新设和改建核电站等也将被作为对象。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8635.html
相关报告
  • 《为求重启 日本一核电站申请材料竟错上千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06
    • 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5日宣布,将再次中断敦贺核电站二号机组安全审查进程,缘由是运营商反复提交充斥错误、篡改数据的申请材料,数年来累计发现大约1300处错误。这座存在地震风险的核反应堆重启依旧遥遥无期。 【或存地震风险 材料屡屡出错】 敦贺核电站位于日本中部福井县,面朝日本海,由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原电)运营,共两座反应堆。2012年12月,原子能规制委专家实地调查评估,认为二号机组正下方断层可能属于活断层,意味着可能不得不作“废炉”处理。 活断层指现今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且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它是破坏性地震的主要危险源。 原电否认敦贺核电站二号机组正下方断层是活断层。按照东京广播公司的说法,是否为活断层,成为安全审查的焦点。 原电2015年11月提交敦贺核电站二号机组安全审查申请。然而,原子能规制委2019年发现,其中关于地震和海啸风险防范措施的文件存在超过1000处错误;2020年2月,这一核电监管机构再次发现,原电未经允许,擅自改写二号机组正下方断层钻探调查的分析数据。审查因此中断。 在原电“完善”申请材料后,原子能规制委去年12月重启审查进程,可截至今年3月,又发现165处错误。《每日新闻》报道,申请材料累计出错大约1300处。 【再次要求修改 警告拒绝重启】 原子能规制委5日在记者会上指出,没有看到申请材料改善,无法进入实质性审查。委员长山中伸介说:“不能认真审查的状态持续4年,非常不好。” 据山中介绍,原子能规制委考虑了两种方案。一是勒令原电撤回申请材料,重新申请。二是再次中断审查,要求原电修改材料中出现大量错误的机组正下方断层相关部分,在8月底前提交。鉴于从头开始审查只会加重原子能规制委自身负担,当天的讨论决定采取第二种方案。 山中暗示,如果再不改善,就可能不允许重启。分管地震海啸防范措施审查的委员石渡明敦促原电“负责任”,“如果不能认真准备审查材料的话就麻烦了”。 作为政府发言人,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当天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尊重原子能规制委的判断。” 官方数据显示,日本现有30余座核电机组,其中10座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通过安全审查并重启。包括敦贺核电站二号机组在内,10座仍在等待原子能规制委审查。 日本2012年再次修改《核物质和反应堆管制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把核电站机组“寿命”限定为40年,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才能破例延长运营期限。敦贺核电站一号机组当时便已超龄,现已计划“废炉”。
  • 《核电政策展露曙光 欧盟重启核电不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0
    • 欧盟重启核电不易 欧盟能源转型讨论已久,俄乌冲突无疑将加速欧盟能源自主路线图的制定。出于尽快向清洁能源转型和寻找俄气替代品的考虑,核电成为欧洲实现能源自主的重要选项。但是,欧盟想通过重启核电度过眼前的能源危机也非易事。说到底,俄乌冲突并非决定欧盟成员国核电去留的关键因素,各成员国还需算清改造账、成本账和投资账。 俄乌冲突以及带来的欧洲能源安全问题成为3月份刚刚闭幕的欧盟峰会非正式会议重要议题之一,欧盟成员国同意“尽可能快地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的依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建议,欧盟要在2027年之前停止使用俄化石燃料。 欧盟约40%的天然气、27%的石油和46%的煤炭都要从俄罗斯进口,目前欧盟虽然还未就如何在5年内“逐步摆脱”俄能源达成共识,但核电作为能源发展中的一个可选项,毫无疑问已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背景下被逐渐边缘化的境地重回欧盟决策者的面前。 核电政策展露曙光 核电一直是欧盟发电的主力军。欧盟统计局2022年数据显示,包括法、德在内的欧盟13个成员国建有核电站,核能发电量约占欧盟总发电量的25%。欧盟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共计109个,其中最大的核电生产国为法国,其核能发电量约占欧盟核能总发电量的52%;其次为德国、西班牙和瑞典,上述四国核能发电量共占欧盟核能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中东欧的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捷克等国也都建有核电站。 在欧盟有核电的国家,核电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国和斯洛伐克发电量的一半以上由核电构成,比例分别达67%和54%,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约为41%,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捷克均约为38%。 但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欧盟发展核电的势头被生生地踩了刹车,不少欧盟国家由此看到核电站存在无法掌控的危险而对于现有核电站安全产生质疑,减少或停建了新建核电项目。 同时,2019年针对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欧盟曾推出《欧洲绿色协议》,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碳减排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65%以上。但是,欧盟的共识是绿色清洁能源并不包括核电,欧盟核电行业跌到低谷。 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能源价格飞涨引发通货膨胀加剧,2021年欧盟对核能态度大转弯,认为“如果将利用核能排除在外,世界将不能实现已经商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2022年1月,欧盟不得不采取务实态度,重新评估绿色投资战略,宣布将核电和天然气重新纳入欧盟的“可持续融资类别”,旨在通过划定真正绿色的“黄金标准”,为金融市场重新定义可持续的投资方向。 而俄乌冲突让欧盟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核电上,在推动实现欧盟气候变化目标、加强欧盟能源安全、助力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清洁电力这三者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内部分歧难消 欧盟能源转型讨论已久,俄乌冲突无疑将加速欧盟能源自主路线图的制定。 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中一些无核电国家,如奥地利、卢森堡、爱尔兰、希腊和丹麦等,因核电带来的不安全感,及不满核电能够获得欧盟巨额贷款和政策支持而坚决反对发展核电。 德国态度则是逐步淘汰核电。德国原计划在2022年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为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让路,使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份额增长到46%。当时预计“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能够开通,俄气将为德国确保一半以上的年天然气消费量,让德国能够完成到2038年淘汰煤电的雄伟目标,并让德成为西方工业大国里第一个全面弃核的国家。 法国、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六国为应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状况,则开始积极调整核电政策。 2021年12月,荷兰提出核能可有效补充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通过核电站建设,减少天然气进口依赖,计划新建两座核电站,并让现有核电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行更长时间,同时2025年前将为新核电站建设提供5亿欧元财政支持。 法国发展核电的步子则迈得更大。2022年2月11日,法国宣布重新发展核电计划,将新建6座新型欧洲压水核反应堆,预计第1座将在2035年投入使用。同时研究再修建8座核反应堆的可行性计划,并且要在保证安全性基础上,将现有核反应堆的使用年限都提升到50年以上,只要安全条件允许,法将不再关闭现有核反应堆。 俄乌冲突为欧盟能源自主加入了新的变量,让欧盟能够以能源“去俄化”视角重新审视各自的能源政策,并最终决定核电在本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而不仅仅出于环境安全和国内绿色环保压力考虑“无核”或“去核”,但之前存在的分歧也不可能被欧盟倡导的能源自主所完全消化和统一,相信反对、赞同、逐步取消核电的声音将在不同的欧盟成员国并存。 还需算清“三笔账” 核电和天然气虽被欧盟贴上可被市场投资的准入“绿标”,但欧盟同时规定,满足了特定条件的核电和天然气属于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无疑,俄乌冲突让欧盟核电再次得以“续命”,这也是当下欧盟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和寻找俄气替代品的无奈之举,但想重启核电帮助欧盟度过眼前的能源危机也非易事。 即使加入俄乌冲突因素,德国去核化的态度并没有根本动摇。2022年3月,德国再次审查核电发展项目,认为现阶段不建议让剩余的3座核电站继续运营,现在对即将关闭的核电站进行改造为时已晚。 匈牙利的态度则完全不同。保克什核电站是匈境内唯一一座核电站,承担着全国近一半的电力供应,设计年限到2037年,因此匈积极着手进行改扩建工程,此前已同俄罗斯签订协议,拟新建两台发电机组。俄乌冲突后,匈政府顶着巨大压力,强调保克什核电站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仍坚持交由俄罗斯建造。 所以,俄乌冲突并非决定欧盟成员国核电去留的关键因素,如果以下“三笔账”算不清楚,各成员国不会轻易重启核电。 一是改造账。欧盟核电站“老龄化”问题严重,改造不易。据评估,目前欧盟境内的大部分核电站即将达到当初的设计年限,预计到2050年,欧盟90%的核电站面临退役或改造,而改造核电站需要巨大投入。 二是成本账。与欧盟运行多年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核电维护费、保障安全性能方面的研发费用高,经济上并不划算。 三是投资账。在欧盟成员国中,只有近一半的成员国使用核能发电,即使考虑俄乌冲突让部分成员国再对发展核电产生兴趣,但欧盟如仍像解决新冠肺炎疫情一样让欧盟27国以债务形式共同承担扶植核电基金,那么其中一部分无核电国家肯定不支持。解决不了巨额的资金投入,就无法真正激活核电市场。 因此,欧盟对于俄气完全可以做到“一关了之”,但欲部分借助核电实现欧盟能源自主,恐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