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成功使猕猴对一种与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产生了免疫》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1-01-04
  • 2009年5月17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来自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相关研究成果,他们绕过常规途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并成功使猕猴对一种与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产生了免疫。该成果为人类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希望。 负责该研究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首席科学家菲利普•约翰逊博士称,过去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尝试大多集中于使用一种物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以期消灭病毒,防止感染。然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并不乐观,正如人体自身不能产生有效反应来防止艾滋病感染一样,艾滋病疫苗也无法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 菲利普•约翰逊博士和他的研究伙伴、俄亥俄全美儿童医院的病毒学家里德•克拉克博士经过十余年的摸索,采取了跨越式战略,绕过了先前研究所关注的天然免疫系统反应,另辟蹊径,采用基因转移技术,达到防止感染艾滋病的目的。 该研究分为两个过程:在第一阶段,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种被称之为附着性免疫蛋白(immunoadhesins)的类抗体蛋白,这种蛋白将起到绑定SIV并阻断其感染健康细胞的作用。在证实其能够有效防止SIV感染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置入另一种中转病毒。他们选取了一种被称为腺群病毒(AAV)的病毒作为携带该类抗体蛋白的中转病毒,因为它能有效地插入DNA中,也容易进入猕猴细胞和人体细胞。 在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将携带类抗体蛋白的腺群病毒注射入猕猴肌肉,这样植入的基因就会制造出附着性免疫蛋白,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1个月后,再对接受过免疫的猕猴注入能导致猕猴艾滋病的SIV病毒。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接受过疫苗注射的猕猴都对SIV感染产生了免疫,所有猕猴均未出现艾滋病症状。实验一年后,在接受过免疫的猕猴血液中还存有较高浓度的类SIV抗体。而对照组中,未进行免疫的猕猴则均被SIV感染,且三分之二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约翰逊博士指出,这种方法还可用于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而要想使该方法成为防止人类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还需对抗HIV分子,包括人类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原文来源:http://www.nature.com/nm/journal/v15/n8/abs/nm.1967.html;http://www.sciencenet.cn/htmlpaper/20095251536538856141.html
相关报告
  • 《《免疫学》: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在雌性猕猴身上实验成功》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03-24
    •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研制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在雌性猕猴身上实验成功。实验结果表明,疫苗能够有效防止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
  • 《实验性mRNA艾滋病疫苗前景看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13
    •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科学家表示,一种基于mRNA的实验性HIV疫苗在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显示出希望。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该项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疫苗是安全的,并能引发针对HIV样病毒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与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相比,接受初免疫苗后多次加强接种的恒河猴,感染猴/人免疫缺陷嵌合病毒(SHIV)的风险降低了79%。论文合著者、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代表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实验疫苗的工作原理类似于mRNA新冠疫苗,但并不携带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mRNA指令,而是提供编码指令来制造两种关键HIV蛋白——Env和Gag。接种动物的肌肉细胞将这两种蛋白质组装在一起,产生病毒样颗粒(VLP),其表面散布着大量Env副本。这些VLP由于缺乏HIV的完整遗传密码,能像HIV一样刺激免疫反应,却不会导致感染或疾病。   研究人员报告说,在实验中,两次注射形成VLP的mRNA疫苗在所有动物中诱导了中和抗体。根据mRNA指令在小鼠中产生的Env蛋白与整个病毒中的Env非常相似,这比之前的实验性HIV疫苗有所改进。   研究团队随后在猕猴中测试了Env-Gag VLP mRNA疫苗。疫苗接种方案的细节在接种动物的亚组之间有所不同,但都涉及用经过修改以优化抗体产生的疫苗来启动免疫系统,并在一年内进行了多次加强接种。加强疫苗包含来自两个HIV进化枝的Gag mRNA和Env mRNA,而不是初免疫苗中使用的那个。研究人员使用多种病毒变体来优先激活针对Env中更保守的“共享”区域(广泛中和抗体的靶标)的抗体,而不是针对每个病毒株中差异更大的可变区域。尽管递送的mRNA剂量很高,但疫苗耐受性良好,在猕猴中仅产生轻微的暂时性副作用。   从第60周开始,免疫和未免疫猕猴对照组每周通过直肠黏膜暴露于SHIV。由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不易感染HIV-1,因此科学家在实验环境中使用嵌合SHIV,因为该病毒会在猕猴中复制。经过13次每周接种,7只免疫猕猴中有2只未感染。其他免疫猕猴的感染总体延迟,平均发生在8周后。相比之下,未免疫猕猴平均在3周后被感染。   总编辑圈点   尽管全球科学家进行了近4年的努力,但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有效疫苗,仍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现在,新的实验性mRNA疫苗将几种其他HIV疫苗的优点特征结合起来,展示了该领域难能可贵的一缕光明。科学家们后续也会完善疫苗方案,提高生产VLP的质量和数量。最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疫苗效力,从而降低产生强大免疫反应所需的初免和加强接种的数量。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将很快见到该疫苗在健康成人志愿者中进行Ⅰ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