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LNG接收站年接卸616万吨》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1-15
  • 1月1日,满载近7万吨液化天然气(LNG)的“中能北海”LNG轮在青岛LNG接收站码头顺利完成卸货作业。至此,青岛LNG接收站2019年接卸量达616万吨,超额完成年度LNG接卸任务。青岛LNG接收站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港,是中国石化第一座、也是全省目前唯一一个进口LNG接收终端,是保障全省及周边地区天然气供应的主力军。2019年,青岛LNG接收站以27%的涨幅提高生产负荷,全年共接卸LNG船舶87艘次,LNG年接卸量达616万吨(约合86亿立方米)。其中,供应我省约80亿立方米,约占全省2019年用气量的43%。青岛LNG接收站已成为助力全省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的能源动脉,为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2019年,青岛LNG接收站面对连续高负荷生产运行工况,全体职工加强操作管理、库存监控、设备管理及船舶接卸管理,强化上下游联动机制,加强关键设备特护、确保备品备件充足;压实各级安全责任,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提前梳理发布“4方案、3清单”,生产条件全面排查、深度落实,消缺项目责任到人、挂牌督战,确保冬季生产期间设施设备性能可靠、备机可备、风险可控;经营管理方面,聚焦财务管理、物资保供、挖潜增效,精益求精,持续提升公司标准化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在天然气保供工作中,中国石化联合中国石油强化保供措施,完成“互联互通”接卸任务。2019年12月23日,青岛LNG接收站顺利完成“南十字星”号LNG船7.4万吨液化天然气接卸作业。这是该站首次承接华北地区天然气“互联互通”任务。本次“互联互通”资源是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的号召,在“迎峰度冬”天然气保供特殊时期与中石油置换资源的临时性调整计划。为妥善应对本船次接卸任务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青岛LNG接收站勠力同心、内外兼修,扎实做好船舶接卸、生产管理工作。密切关注天然气供应上下游动态和调整各项生产计划,加大与船方的沟通力度,力争按时抵港作业;克服周末作业影响,统筹协调,提前办妥船货靠泊接卸许可;生产配合方面,针对不同货源密度、特殊船舶状况等,提前制订专项卸货方案,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卸货效率,为后续船货计划按期执行创造最佳条件;安全保障方面,提前做好卸船前各项设备检查调试,密切关注气象海况动态,做好应急预案、应急抢修准备,确保储运设施运行安全。为做好长远保供,青岛LNG接收站加快项目二期扩建工程,截至2020年1月1日,项目累计安全开工434天,累计实现49万安全人工时。项目部通过开展技术考察交流、保温防冻技术研究、组织专家论证等措施,在中石化首次开展LNG储罐外罐混凝土冬季施工工作;严控穹顶施工工序,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全部符合要求,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4%以上;进度方面,通过科学控制,整体形象进度已经达到61.7%,计划2020年完成储罐内罐焊接,工程进度推进至85%。目前,青岛LNG接收站三期扩建工程已经启动,建成后,青岛LNG接收站年周转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对于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促进全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助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
  • 《青岛LNG接收站累计接卸逾1400万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26
    • 截至2月14日,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顺利完成了202船LNG(液化天然气)接卸。自2014年11月首船接气以来,该站累计接卸LNG1440万吨,以青岛市2018年用气量计算,可供该市使用15年,接船数量和效率位居华北地区接收站前列。 中国石化着眼天然气业务有效快速发展,不断拓宽资源渠道,还建设天津、北海等LNG接收站。2019年,中国石化将加快实施青岛、天津、北海这3个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建设,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 《我国首个LNG接收站接卸LNG突破1000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2
    • 7月19日,随着来自澳大利亚的LNG船“DapengStar”号的顺利卸载,中国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安全卸载1000船LNG,成为我国首个进口LNG突破千船的接收站。作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首个LNG试点项目,广东大鹏LNG在保障广东清洁能源供应,缓解空气质量压力,为广东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推动能源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广东大鹏LNG自2006年运营至今,累计接卸来自亚、非、澳、美等20个国家的LNG6700万吨,进口量占同期全国LNG进口总量的27%,占中国海油LNG进口总量的40%。 广东大鹏LNG供气覆盖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惠州和香港。供气量占广东省天然气累计消费量近60%,占香港同期天然气累计消费量的37%。与等热值的燃煤相比,广东大鹏LNG供应的天然气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24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烟尘104.9万吨,其减排量相当于5.4亿棵大树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中国海油于1995年底牵头我国引进LNG的规划研究,并通过对外合作在广东开展引进LNG试点项目。2006年6月28日,广东LNG项目一期项目建成投产。13年来,一条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扎根南粤,不断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LNG上岸后,汇入粤港澳大湾区6个城市的天然气管网,向14家燃气电厂注入绿色动力,广泛用于炼油、化工、玻璃、陶瓷等工业领域,推动广东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升至35%,使得缺煤少气的粤港澳大湾区彻底告别了“气荒”,为大湾区能源结构优化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LNG项目的成功运营,为国内后续LNG项目带来了示范作用,推动了我国LNG产业的蓬勃发展。进口LNG现已成为我国引进油气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也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国内已投产的LNG接收站达到21座,年接收能力总计近9000万吨,2018年我国进口LNG约占进口天然气总量的60%。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重要战略发展基地,也是中国海油产业布局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海油已在广东建成4座LNG接收站,总规模达1630万吨/年;建成并投运天然气长输管线1283公里,城市燃气管线323公里,天然气发电总装机容量622.5万千瓦,已累计向广东省供应天然气1189亿方,是广东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 中国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杨华表示:“广东省是中国海油投资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海油重要的战略发展基地。未来,中国海油将立足‘五个定位’,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力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