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利用旋转3D打印制造高强度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21
  •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利用旋转3D打印喷头和精确控制的位置移动,使打印出的材料具有木材等自然材料才有的微观纤维结构,从而显著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这项研究成果获得美国海军实验室和增材制造投资公司GettyLab的资助,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天然存在的复合材料,如牙齿、贝壳等,利用纤维结构的排列来提高强度。为了模仿自然界这一特性,此前增材制造业曾利用电磁场等途径在聚合物中布置纤维结构,但这些手段会显著增加制造的复杂程度,并难以做到局部控制。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流变学在3D打印中成功生成了微观结构。该项目的3D打印机利用一个高速旋转的喷嘴沉积基于环氧树脂的液体原料,通过精确控制喷嘴的旋转速度和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纤维的排列形态,从而在生成的材料中提供不同的刚度,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实现不同的微观结构。

    该方法可以在多种增材制造技术中使用,如熔融沉积成型(FDM)、直接喷墨成型(DIW)、大面积增材制造(BAAM)等,并可应用于多种材料,包括碳纤维与陶瓷。未来旋转3D打印技术有望为增材制造开辟新的空间。 .

相关报告
  • 《新3D制造方法建造复杂的生物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3-31
    •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Rahul Panat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独特的3D制造方法,首次实现了从纳米到厘米尺度快速生成材料结构,并能对其进行精确控制,且可模仿骨头、木材等天然材料的材料结构,快速大规模制造出类似的生物材料结构。 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生成了包含银纳米颗粒的雾状微滴,并将其沉积在指定位置,雾状微滴中的液体蒸发后,留下的纳米颗粒会形成精细的结构。这种细小结构类似于“万能工匠”(Tinkertoy)结构,多孔、表面积极大且强度很高。该方法可以扩展到任何其他可以粉碎成纳米粒子的材料。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些复杂而美丽的结构(如左上图所示的微型支架结构)。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纳米多孔金属结构有多种工业应用,例如比目前电池更精密的多孔阳极和阴极,将能显著提高电池的速度和容量。该技术突破未来可应用于轻量化超强材料、催化转化器、超级电容器和生物支架等方面。
  • 《3D打印又上《Nature》:超细晶粒高强度钛合金3D打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09
    • 金属增材制造(MAM)正在彻底改变多个行业的生产方式,尤其是航空航天,汽车和生物医学领域。然而,MAM被进一步广泛采用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障碍是对晶粒结构的控制。晶粒结构控制不好会影响其热裂性等性能,并且导致各向异性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在高性能合金中。当前在工业中使用的合金最初都是针对常规生产工艺设计的,并没有针对MAM工艺进行优化。需要具有高强度和最佳凝固性能的新型合金,以最大程度地吸收MAM,以此作为高性能部件的竞争性制造途径。 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细小和等轴的晶粒可以减少热裂的趋势并改善其性能,例如:通过Hall-Petch关系加强。但是,在MAM中,由于极高的冷却速度和热梯度的不平衡凝固,晶粒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柱状和织构化的微观结构。因此,在MAM中形成等轴晶粒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在铝合金的MAM中通过添加晶粒细化剂来获得细等轴晶粒已取得了进展,但仍然没有能够有效细化钛晶粒微观结构的商用细化剂。 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增材制造中心Mark Easton教授和俄亥俄州立大学Hamish L. Fraser教授团队(共同通讯作者)带领下,Dong Qiu博士和Duyao Zhang博士与英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昆士兰大学和内华达大学合作,为MAM组件(尤其是轻合金)设计可调谐的微结构。 △RMIT大学先进制造区 实验中使用的Trumpf 3D打印机。来源: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该项目背后的理论是基于David StJohn教授等人提出的相互依赖理论(Acta Mater.2011,59,4907)。这种钛铜合金具有较高的组织过冷能力,这是由于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的分配所致,它可以克服激光中高热梯度的负面影响。打印过程无需任何特殊的工艺控制或其他处理,打印的钛铜合金试样具有完全等轴的细晶粒组织。与在类似加工条件下的常规合金相比,它们还显示出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如高屈服强度和均匀的伸长率,这归因于利用了高冷却速率和多次热循环而形成超细共析微结构。 2019年12月5日,南极熊获悉,相关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Natrue》杂志上,题目为“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ultrafine-grained high-strength titanium alloys”(超细晶粒高强度钛合金的增材制造)。 △Ti-6Al-4V和Ti-8.5Cu合金的3D打印 如文中所述,MAM工艺制造的Ti-Cu合金具有完全细的等轴初生晶粒和共析薄片,并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实验已经表明,可通过MAM在多个微结构长度尺度上实现可调谐的微结构。提出的新合金设计策略集中于协同控制合金元素的热力学和MAM的凝固条件。作者也期望他们的合金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其他合金系统,并在未来为MAM开发更多高性能的工程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