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股份2018年实现净利润13.63亿元增长163.92%》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10
  • 开滦股份日前发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04.60亿元,同比增长10.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3亿元,同比增长163.92%。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公司拟10派2.6元。

    2018年,公司生产原煤718.49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1.30%;生产精煤291.42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5.37%,对外部市场销售精煤178.80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87%。煤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0,467.90万元,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的12.24%。

    2019年,公司计划生产原煤810万吨,自产精煤271万吨,生产焦炭640万吨,对外销售自产精煤167万吨,预计单位销售成本为620.84元/吨,营业收入181亿元。 报告表示,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煤炭开采、原煤洗选加工、炼焦及煤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洗精煤、焦炭以及甲醇、纯苯、己二酸、聚甲醛等化工产品。

相关报告
  • 《国投电力:2018年净利润43.6亿元 同比增长35.02%》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05
    • 近日,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11亿元,同比增长29.61%;营业成本244.40亿元,同比增长29.98%。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207.08亿元,较期初增加124.20亿元;2018年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35.02%。 2018年,该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1516.6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471.9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7.62%和17.26%;平均上网电价0.314元/千瓦时,同比增长8.28%。 其中,火电发电量为64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57%;售电量为6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36%;实现收入195.23亿元,较2017年增加68.57亿元,增长54.14%,主要原因是2018年上半年国投北疆二期2100万千瓦级机组投产、2017年下半年湄洲湾二期2100万千瓦级机组投产,客观上提高了公司的发电量。 从宏观环境上来看,2018年用电消费增长创新高,且国家控制新机组投产速度,使得公司大部分项目的发电量同比提高。区域环境上来看,公司火电所在部分区域降水量整体偏枯,水电负荷下降,火电发电量同比上升。 水电发电量为843.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售电量为83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实现收入196.61亿元,较2017年增加19.20亿元,增长10.82%,主要原因是雅砻江流域、黄河流域来水较好,雅砻江、小三峡电量同比提高;同时,国投大朝山政策性让利减少,电价提高。 风电发电量为20.44亿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12%;售电量为19.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35%;实现收入8.35亿元,较2017年增加2.81亿元,增长50.86%,主要原因是2017年烟墩、景峡、青海贝壳梁、东川二期等项目陆续投产,2018全年发挥效力;同时,区域市场有所改善,西北区域限电情况好转,因此发电量同比增加较多。 光伏发电量为4.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77%;售电量为4.64亿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6.66%;实现收入3.46亿元,较2017年增加1.48亿元,增长74.74%,主要原因2018年6月公司收购云南冶金新能源30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增加;区域电力市场消纳条件改善,光伏电站弃光率有所下降。 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电为主、水火并济、风光为补的综合电力上市公司,水电控股装机为1672万千瓦,为国内第三大水电装机规模的上市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业务主要分部在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天津、福建、广西、安徽、甘肃等十多个省区。在市场竞争加剧和面临较大节能环保压力的背景下,该公司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抗风险能力强。
  • 《道恩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5%》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27
    • 近日,道恩股份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据该报告称,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08%至28.81亿元,净利润0.84亿元,同比增长25.80%。道恩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充分验证了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战略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在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公司通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强化技术研发与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战略转型,实现了高质量增长,为投资者展现了一个新材料龙头企业的清晰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