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金800万元)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黄旭华院士、曾庆存院士获得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男,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核潜艇研究工作,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旭华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曾庆存,男,1935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在前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庆存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2、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700万)
未来科学大奖是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北京怀柔未来论坛科技发展中心协办举行的评奖活动,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设有: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由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捐赠)、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由邓锋、吴鹰、吴亚军、徐小平捐赠)、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由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捐赠)三个年度奖项,获奖人于每年年底前公布。
“生命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物质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
张亭栋、王振义获得“生命科学奖”;卢柯获得“物质科学奖”;彭实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每个奖项的单项奖金约700万元人民币。
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对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全国每年奖励人数为50名左右。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4、光华工程科技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朱光亚和台湾实业家尹衍樑、杜俊元、陈由豪4位捐赠人捐资设立,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工程院主管、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管理。1996年,该奖项首届颁发,迄今已有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学科的304位科学家及1个团体获奖。
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获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新增设的光华工程科技特别贡献奖颁给了为抗疫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全体院士,另有39位专家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5、陈嘉庚科学家
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是1988年设立的陈嘉庚奖。2003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分别设立6个奖项,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的6个专业学部组织评审,包括:数理科学奖(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每2年评选一次。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推荐、有效候选项目评审、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项目评审和理事会终审等几个阶段,最终产生5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6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6、科学探索奖(每人300万)
“科学探索奖”是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等科学家,于2018年11月9日共同发起设立。腾讯基金会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资助该奖项。
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据“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透露,本次获奖人名单较去年更为多元化,其中女性获奖人增至5位、35岁及以下获奖人6位(最年轻获奖者仅30岁),港澳地区首次放开申请后,亦有3位科学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