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内阁通过《能源效率法》 旨在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23
  • 德国经济部与气候保护部19日发布消息称,德国联邦内阁已经通过《能源效率法》。下一步将提交议会程序。  

    “我们必须一起显著和永久降低德国能源消耗。去年证明,这是可能的。通过新法律,我们现在正在创建一个明确框架。”德国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在声明中表示,公共部门必须对此树立榜样。  

    据介绍,《能源效率法》为降低能源消耗设定了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目标。即到2030年,最终能源消耗将比2008年减少550兆瓦时以上;届时,联邦政府每年将节能45兆瓦时,联邦州每年节能5兆瓦时,公共部门将被期望每年减少2%的能源消耗。  

    该法案要求所有年耗能超过15吉瓦时的公司引入能源和环境管理系统,并制定具体、经济的能效措施。

    在未来,数据中心运营商被要求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公司有义务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废热,如果无法避免,则利用废热。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赫尔曼表示,能源效率是德国目前最令人兴奋和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新的《能源效率法》为德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的变化增加了动力。对于国际能效公司来说,很难想象有比到德国这一欧洲最大经济体发展的更好时机。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是德国联邦政府对外贸易和对内引资的机构。该机构为进入德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并协助在德成立的企业进入外国市场。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3604.html
相关报告
  • 《德国能源转型或将加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8
    • 今年以来,德国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储备不足的隐忧不断显现。随着近期俄乌局势演进,德国政府内部就保障能源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德国能源转型或将加速。 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3日表示,德国不能全面禁止俄罗斯能源进口,但必须寻求替代方案。据德媒最新报道,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提出,计划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较此前目标提前15年。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无法在短期内找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但德国正就能源转型问题采取积极行动。 数据显示,德国55%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其中东德地区几乎全部依赖俄天然气。哈贝克3日承认,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对于“建立价格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必要的。德国天然气库存正处于“稀缺水平”。数据显示,今年1月30日,德国天然气储量在连续数周下降后,已降至约37%,而在两年前,同期存储水平约为90%。截至2月28日,德国天然气储备水平已不足30%,储备罐中仅有约70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照德国政府2月1日的说法,需要40%的存储水平来应对为期7天的极端寒冷;如果在不限制用气的前提下,为了渡过30天的寒流,理想存储水平应为50%。德国政府宣布“北溪-2”项目相关进程,令当前的供应紧张趋势雪上加霜。不过,德国《明镜》周刊援引德国政府人士的话报道称,在当前采暖期的剩余时间里,即使俄罗斯停供,德国天然气供应依旧可以保证安全。 德国能源紧缺问题由来已久,早已展开对能源转型的讨论,但大多只停留在口头。德国问题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懿表示,从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近期的表态可以看出,德国已认真思考能源政策转变并积极采取行动。朔尔茨日前在联邦议院发言时指出,将上调天然气储备量,加快发展既定的可再生能源策略,同时还将在布龙斯比特尔和威廉港建造两个液化天然气终端,今后或将用于接收来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此外,德国正计划提速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据德媒报道,德国准备加快在议会通过《可再生能源法》,计划到2035年,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所有发电需求。按最新计划,到2030年,德国计划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占总量的比例达到80%,2035年则实现完全由可再生能源发电。到2035年,德国陆上风力发电能力将翻番至110吉瓦,离岸风力发电能力将达30吉瓦,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200吉瓦。 德国之前已经为能源转型设定了明确时间表: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站、2038年淘汰煤电、2045年实现碳中和。俄乌局势引发德国政坛就能源转型是否需要提早实现和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展开讨论。 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长哈泽洛夫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目前情况下,迅速关闭德国的煤电厂是“不负责任的”。据德媒披露,北威州经济事务和能源部部长安德烈亚斯·平克瓦特已邀请其他联邦州能源部长与会,并提出一份关于能源供应安全的文件,其中指出,现在应全力避免提早淘汰煤电。不过,哈贝克认为,燃煤电厂运行更长时间只能意味着更长时间依赖来自国外的硬煤。 德国政府已达成到2022年全面退出核能的决定,目前仅存的3座核电站将于今年底退役。 国懿认为,为了加快摆脱能源依赖性,德国必将竭尽所能,协调欧盟能源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这也将导致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困扰德国经济复苏。 欧洲天然气价格自去年升至纪录高点之后一直维持在高位,近期俄乌紧张局势再度推升其价格。受能源价格飙升影响,德国2月通胀率已升至5.1%。德国央行预计今年德国通胀率或将升至5%。(来源:光明网)
  • 《德国能源保供难言乐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09
    • 近段时间,为了加快能源进口多元化,尽快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德国总理朔尔茨亲自率领庞大代表团访问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海湾三国,试图在能源供应方面达成相关合作,从而尽力避免德国在这个冬天可能面临的“断气”风险。不过,实际效果难言乐观。 海湾之行收效甚微 近期,朔尔茨率领代表团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海湾三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有分析认为,朔尔茨此次“寻求能源合作之旅”收效甚微,除与阿联酋签署能源保障协议外,朔尔茨并未得到沙特和卡塔尔在能源供应方面的任何明确承诺。 据德媒报道,在访问阿联酋期间,朔尔茨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会面并签署了关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加快工业增长的战略协议,根据该协议,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今年将向德国提供一批液化天然气,同时为德国备有“专供”液化天然气,并于明年交货。 然而据德新社报道,阿联酋今年将向德方供应的首批液化天然气数量仅为13.7万立方米,能量相当于137万千瓦时,还不及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2月1日一天的输送量。 此外,朔尔茨在沙特和卡塔尔的访问“频频碰壁”。由于2018年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的发生,德国与沙特的外交关系进入了“冷冻期”,而此次为了寻求能源合作,朔尔茨不顾政府内部和人权组织的反对与抗议,坚决要求访问沙特,并称沙特是化石燃料出口国和区域大国,德国需要与王储建立“牢固的工作关系”。然而朔尔茨的“热情”并未换来任何回报,据德媒报道,朔尔茨此访并未与沙特达成具体能源合作协议。 同样,此次朔尔茨在卡塔尔也几乎是“空手而归”。卡塔尔能源部在与德国相关企业会谈后仅表示,与德国莱茵集团(RWE)等企业的长期液化天然气合同谈判仍在进行之中。在与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会谈期间,朔尔茨表示希望能在谈判上“取得进一步进展”。事实上,近几个月,德国一直在与卡塔尔就能源供应协议进行接触,但至今仍未见到成效。究其原因,首先,德国方面不愿签订20年的长期合同,且希望液化天然气价格与荷兰基准天然气价格挂钩,而不是与石油挂钩。其次,卡塔尔要求德国不得在欧盟内部转手液化天然气,这一点恐遭到欧盟反对。 多措并举保障供应 除了在能源进口方面不断寻找“新卖家”之外,德国政府在保障本国能源生产与供应方面同样想尽了办法。 近日,德国政府宣布将本国最大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商尤尼珀公司收归国有,以使后者摆脱因俄方“断供”而陷入的财务困境,并应对不断加剧的能源危机。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表示,联邦政府将在尤尼珀公司持股约99%,在其母公司芬兰富腾公司持股8%,并竭尽全力让这些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稳定。 据了解,德国市场上四成天然气由尤尼珀公司供应,其经营状况对德国大型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有重要影响。由于俄罗斯大幅削减对德供气,尤尼珀公司被迫额外投入大量资金从其他渠道购买天然气,最终难以为继,促使德国政府7月宣布将注资15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但事实证明,这些钱不足以让这家能源巨头摆脱财务危机。自俄罗斯本月初以设备故障为由无限期暂停经由“北溪-1”管道对欧洲供气后,该企业情况急剧恶化,导致德国政府不得不再次“施以援手”,此次加上前期投入,德国政府对尤尼珀公司的救援花费将增至290亿欧元。 尤尼珀公司被宣布收归国有后不到两天,据德媒报道,德国政府已计划将另一家天然气进口商保障欧洲能源安全公司收归国有,以避免其破产。据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关保障欧洲能源安全公司未来安排的磋商仍在进行中。据了解,保障欧洲能源安全公司先前名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德国分公司。今年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放弃对其的所有权后,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从4月起将其临时接管。 此外,自9月初宣布改变原定的2022年底“彻底淘汰核电”计划并将2座核电站作为“应急储备”机组开启至2023年4月中旬后,近日哈贝克再次表态,这2座核电站很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之后继续运行,并在明年第一季度与德国电网并网连接。哈贝克表示,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电力市场的持续紧张局势,以及法国因许多核电站停滞造成的电力产量不足”。 根据媒体报道,德国目前还有3座核电站仍在运行,而此次德国政府决定推迟“退役”的是位于德国南部的Isar2号核电站和Neckarwestheim2号核电站。 此次宣布核电站延期使用的决定,对绿党出身的哈贝克而言颇为罕见。反对核电发展、要求核电在2022年年底前全部退役,历来是德国绿党的核心政治诉求之一,德国也因此成为主要核电国家中最明确弃核的国家,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就提出了2022年弃核的目标。然而愈演愈烈的欧洲能源危机,暴露了欧洲电力系统的脆弱,并且最终动摇了德国政府的弃核战略。 “缺气之冬”恐难避免 一则突发事件让饱受能源危机困扰的欧洲国家再度紧张起来。当地时间9月26日,丹麦能源署称发现了“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在麦博恩霍尔姆岛东北部附近有3处泄漏点,并在同一水域探测到2次强烈的水下爆炸。事件发生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走高,欧洲基准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当天涨幅一度达到22%。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立即宣称,“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欧盟严重关切波罗的海“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件,认为目前掌握的信息证明管道是被人为蓄意破坏。 俄罗斯“北溪-1”项目运营方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表声明说,“北溪-1”和“北溪-2”海底输气管道的3条管线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对于这一事件,德国联邦网络局声称该泄漏事故对于德国天然气供应没有任何影响。联邦网络局相关发言人表示,“自从俄罗斯9月初停止输送天然气后,本来就没有很多天然气流入‘北溪-1’。尽管如此,德国天然气设备储存速度还是在稳步上升,现在储存率已经达到了91%”。 分析人士认为,德国政府的表态看似“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按照联邦网络局局长克劳斯·米勒的说法,如果俄罗斯天然气完全“断供”,即使德国储气量达到100%,也会在两个半月之内用尽。其次,德国目前与其他能源出口国新签署能源保障协议中的进口数量全加起来也不足以弥补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带来的庞大缺口,此外,德国用于接收液化天然气的接收站正式投运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以及对欧洲各国实际影响的显现尚需时日,然而德国民众已经坐不住了。近日,德国北部城市卢布明爆发游行示威活动,数千名民众走上街头,要求德国政府结束对俄能源制裁并降低能源价格。可见,对于德国民众来说,这个冬天注定十分艰难,等待他们的也许将是高昂的供暖费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