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与克罗地亚沿海城市携手应对海洋塑料污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1-12
  • 近日,波黑查普利纳市召开跨境合作工作会议,旨在由多个沿海城市通过加强跨境合作应对塑料污染,探讨减少内陆河流塑料垃圾流入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的合作方案。波黑查普利纳市政府发布公报介绍说,本次工作会议由查普利纳市和克罗地亚梅特科维奇市以及位于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市的克罗地亚海洋学与渔业研究所共同参与。本次会议是旨在减少塑料垃圾流入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的跨境合作项目的一环。该项目总预算约171万欧元,由斯洛文尼亚国家化学研究所牵头,来自意大利、希腊、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本次会议旨在探索跨境合作、建立专家社群,并协调监测和采样方法,确保项目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相关合作将特别关注河流废弃物的来源、分布和微塑料的研究,包括在水面、河岸、河床等位置的检测。
  • 原文来源:https://aoc.ouc.edu.cn/2025/0107/c9829a492845/page.htm
相关报告
  • 《沿海城市高达75%的海底受光污染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8-11
    • 沿海城市的全球扩张可能会使其邻近四分之三以上的海底暴露在有害的光污染之下。英国普利茅斯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不管多云还是晴朗的天气,日常街道照明中使用的大量光能够渗透到水柱的所有区域。这可能会对沿海物种构成重大威胁,该大学最近的研究也表明,人工照明的存在会扰乱物种在长距离漂移时以月亮为参照的判断。 然而,目前的研究发现,照射在海面上波长的颜色对海底受到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光污染的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白色LEDs灯通常使用绿色、蓝色和红色的混合波长来产生亮度。绿色和蓝色波长可使76%和70%的三维海底区域暴露在光污染中,而红光达不到1%。 普利茅斯大学讲师、论文第一作者Thomas Davies博士认为,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城市中心的光广泛分布于邻近海洋的海面、地下和海底。但普利茅斯只是一个拥有24万人口的沿海城市。世界上75%的特大城市位于沿海地区,预计到2060年沿海人口将增加一倍以上。因此,除非我们现在采取行动,否则很明显,对海底具有重要生物意义的光污染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而且强度和程度都在增加,并使海洋生境面临危险。 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Tim Smyth博士认为,沿海城市的光污染可能对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海底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他们在2018年9月连续四个晚上调查了塔马尔、普利茅斯和普利茅斯湾。在实地调查期间,测量了水面上的光场和水下光学,并进行了水下光模拟,以便绘制整个淡马河口网络的光场图。这是首次量化不同人工灯光对海底生物影响程度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张灿影 编译)
  • 《东亚首次海洋微塑料主题国际研讨会贵阳举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7-12
    • 7月8日,自然资源部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海洋微塑料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主持开幕式。   王宏表示,此次会议是根据2017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2届东亚峰会上的倡议召开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威胁着海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许多沿海国家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中国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防治工作。研讨会是东亚各国首次专门围绕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开展交流和探讨,为有关各方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共同防治海洋污染、维护海洋健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重要的平台。   王宏指出,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倡议各国在尊重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共同构建防治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合作交流机制,采取联合行动,强化微塑料源头管控,促进防治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科技创新。   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0多名政府代表、专家学者、环保人士及国际组织代表与会。研讨会凝聚共识,发出倡议,倡导有关国家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共同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记者 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