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2050年1100亿欧元,意大利氢价值链潜力巨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17
  •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获悉,欧洲Ambrosetti咨询公司和意大利天然气集团Snam近日发表《意大利氢能2050》(下简称“报告”)报告,详细总结了发展氢能对意大利的重大意义,并系统阐述了意大利发展氢能产业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及发展目标。
    报告显示,意大利氢能在全部能源中的渗透率2050年有望达到23%。其中,运输业和民用领域受益最大,2050年氢使用量预计占整个氢气需求的39%和32%,相当于为意大利减排9750万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2018年可大幅减少28%。
    区位优势明显
    今年以来,欧盟及各成员国在推出氢能战略方面明显提速,截至目前,已有荷兰、葡萄牙、德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发布氢能战略。
    清洁氢的部署也在加速,欧盟委员会3月成立了各界广泛参与的欧洲清洁氢联盟, 4月欧洲氢能组织发布《为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的2x40 GW绿氢行动计划》(下简称“2x40 GW计划”),其中提出到2030年,将分别在欧洲和北非部署40GW和30GW电解槽,用于生产绿氢。
    意大利位于南欧,在可再生能源生产和使用领域居领先地位。报告显示,意大利2018年可再生能源在全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已达17.8%,可再生能源占意大利总用电量的比重也达到34%。除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意大利还是欧洲第二大沼气生产国。
    同时,报告也强调,意大利一年中可再生能源季节性波动不大,可使绿氢生产更为稳定,更有利于集中式大规模生产可再生氢气。
    意大利高度依赖天然气,已建成了发达的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报告认为,这对意大利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氢基物流具有战略意义,意大利在地中海中心的位置将使其成为欧洲和非洲大陆之间的“基础设施桥梁”。2x40 GW计划中就透露,未来将新建一条从埃及经希腊到意大利的大型输氢管道,全长2500公里,装机容量66GW,每年可输送300 TWh或760万吨氢气。
    据悉,报告的发布者之一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运营商Snam已经在其约33000公里的天然气网络中进行了10%的掺氢测试,并表示其70%的天然气管网已具备掺氢能力。
    工业基础雄厚
    报告指出,意大利制造业位列欧洲第二,将在未来几年的技术再转化和氢气供应链的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

    绿氢生产相关技术方面,意大利电解槽和辅助部件产业处于有利地位,占欧盟总产量的25.2%。蓝氢生产技术方面,意大利也在流程改造和碳捕获和封存工厂领域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欧盟第二大生产国,总产量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意大利拥有欧洲领先的热能技术制造商,产值约占欧洲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同时拥有欧洲第二大机械技术制造商和第二大系统和零部件制造商,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19.3%和25%,这些优势产业对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氢能运输、分配、存储和应用产业链至关重要。
    重点推进领域
    报告也同时指出了意大利发展氢能产业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给出六条针对性建议。
    一是要通过制定由政府起草的工业发展愿景和国家氢气战略,来支撑意大利成为欧洲氢能战略 “指挥者”的角色。已出台的一些支持氢能的方针政策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意大利“国家能源和气候综合计划”必须更新和扩大涉氢目标。报告认为,意大利必须着眼于在欧洲清洁氢联盟中获得一线地位。
    二是支持在意大利创建创新生态系统和加快发展工业氢气供应链。一系列的建议包括:加强龙头公司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实施创新试点项目;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供应链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欧洲和国家资金进行创新试点;加强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中的作用。
    三是支持在国家层面生产清洁氢。可采用税收优惠、激励政策、氢源认证、融资支持等多方面的工具。
    四是促进在最终消费部门广泛使用氢气,特别是在脱碳困难的重型运输和一些工业应用中。
    五是发展与氢气供应链相关的优势领域,确保意大利在国际经济和工业布局上的竞争地位。
    六是提升政府和公众对氢的重要性的认知,特别是意大利作为氢枢纽地位所带来的机会方面,为氢能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对未来意大利氢能产业发展做出的预测令人鼓舞。2050年氢能在能源构成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占最终能源需求的23%,超过200太瓦时,运输业收益最大。此外,氢还将在平衡电力系统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报告预计,在假设的常规发展情景和加速发展情景中,意大利氢供应链技术的产值到2030年可分别达到45亿和75亿欧元, 2050年达到210亿和350亿欧元。通过激活供应链和子供应链,并考虑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到2030年,氢价值链的总产值可能分别达到140亿欧元和240亿欧元, 2050年达到640亿欧元和1110亿欧元。
    考虑到直接、间接和拉动效应,报告指出,2020-2050年期间意大利氢气供应链的累计产值有望达到8900亿欧元到15000亿欧元之间。
    就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而言,报告明确,2030年增加值可达50亿欧元到75亿欧元之间,到2050年达到220亿欧元到370亿欧元之间。对经济的贡献还涉及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到2030年可最多创造11.5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数字在2050年有望增加到54万个。

     

相关报告
  • 《2050年将迎来“氢能时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15
    • 新华社1月9日刊发题为《“ 氢能时代” 中国加快探索氢能经济》的报道。文章称,汽车发动机不“喝油”了,建筑取暖不烧天然气了,重工业热力来源告别黑煤球了……未来,替代这些传统能源的有可能就是氢能和燃料电池。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大会”,与会专家为人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未来图景。 “氢能时代”来临 氢能通常是指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它更加清洁、高效并可再生,相比于潮汐能、风能等,氢能更便于储备、运输,同时它也是“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纽带。氢能来源多样,可以从化石能源中获取,也可以从工业副产品、合成甲醇、生物沼气中获取。如今,氢能正在走向规模化、商业化。 基于这些特点,燃料电池成为氢能的重要应用成果,具有燃料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从20世纪末以来便受到各国关注,其研发、示范和商业化应用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表示,能源消费正在发生变革,高效节能、智慧用能是现代能源消费模式的典型特征。 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2017年发布报告称,氢能源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式,预计在2050年之前,通过更大规模的普及,氢能源将占整个能源消耗量的大约20%。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燃料电池机组数量增长15%,达到7万多套。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在氢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地,氢燃料电池车部分已经投入使用。丰田FCV燃料电池商业车最大续航里程约700公里,美国“尼古拉”燃料电池拖车头最大输出1000马力,德国已批准燃料电池火车应用于商业化。 不仅是汽车,发电、工业能源、建筑等,同样是氢能和燃料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在日本,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已投入使用,使家庭有了自己的“发电站”和“供暖站”。航天领域,大推力火箭的动力来源也大多采用氢能。 中国企业、研究机构也在“紧盯”氢能源。2017年7月,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联合主办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签约仪式,推动打造代表国内氢能领域最高科研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首批签约的12家科研单位共有24个氢能研发团队。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介绍,我国有超强的氢气供应能力,目前氢气来源还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尚处于示范阶段。 成本高、氢站少 氢燃料电池的短板 “燃料电池汽车或者动力是我们未来车从化石燃料为主走向电动化路径当中非常重要的途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近期在由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燃料电池分会参与主办的“第一元素” 2018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年度发展论坛上,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路在何方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 近两年,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正式进入产业化元年,国家与地方陆续发布了《“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及规划。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在上海、郑州、张家口、佛山、云浮、十堰等多地实现商业化运营。国内各大知名汽车企业纷纷布局,传统能源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资本也相继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加码投入。 国家很早就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列为新能源汽车三大发展方向(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之一,然而与前两种新能源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至今仍处于示范运营阶段。究其原因,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高制造成本和加氢站的布局偏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建议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 低碳化转型发展是中国应对内外部新形势新挑战的共同要求。凌文认为,氢能开发与利用是能源清洁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优化能源系统方面,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可实现多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的优化配置,形成可持续高弹性的创新型多能互补系统;在提高能源安全方面,发展氢能源配合燃料电池技术,有助于大幅度降低交通运输业的石油与天然气等的消费总量,降低二者对外依存度;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促进能源革命方面,氢作为能源互联媒介,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制取,通过氢气的存储或气体管网的运输,实现大规模的储能及调峰,实现电网和气网的耦合,增加电力系统灵活性。 从国外看,已有多国政府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战略路线图,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更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 凌文引述国际氢能源委员会发布的报告称,至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氢能汽车将占全世界车辆的20%-25%,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 2018年10月12日,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组建的中国氢能联盟发布了《中国氢能产业研究报告(核心观点)》,认为未来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要达到10%,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 凌文分析,我国氢能开发与应用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但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与发达国家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不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还未将氢能纳入其中而将其作为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对待;缺少立足长远的国家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政策保障体系与实施路线图;在核心技术、装备、技术标准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应用基础设施差距巨大。 此外,氢在我国被列为危化品管理范畴,还未列入能源管理体系。凌文指出,这不利于氢能管理体系构建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及时出台,也不利于社会公众消除“谈氢色变”的心理误区,容易阻碍“氢能社会”共识的达成和氢经济发展。 就此,他在发言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组织相关部委研究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推动氢能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线图,建立科学长效的产业发展扶持与激励政策。 二是建议明确氢能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并加强行业管理,加强行业发展战略、规范、行业协调与监管,推进氢能产业的科学发展。 三是建议制定研究设立氢能源及燃料电池国家重大专项工作方案,以氢能国际大科学大工程项目为抓手,积极参与并主导相关国际大科学工程科技创新,加快氢能源等相关领域全球协同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掌握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氢能产业的自主核心技术与装备发展。 水氢绿色旋风 自2013年以来,在东莞的樟木头,刮起了水氢“绿色旋风”——来自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研发的水氢技术氢气即产即用,降低了氢能使用成本,通过移动分布式制氢解决了氢能应用瓶颈。 水氢机是以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作为原料,将其气化—催化整合—纯化从而产生高纯度氢气再利用氢气发电的一种新能源发电设备。水氢机具有便携可移动、原料来源广、氢气即产即用的特点。水氢机不但解决了氢气的储运难题,还将氢气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维护频率低,污染程度极低。 水氢机可以减少碳烟颗粒物排放。据计算,如果水氢机应用在汽车上,水氢汽车可以100%减少硫氧化合物(SOX)、氮氧化合物(NOX)、颗粒物(PM2.5)等传统柴油汽车的污染排放。另外,水氢汽车具有内燃机汽车一样的高续航能力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绿色环保性和纯电动汽车的便捷性,却没有加氢、充电难题。 行业对于水氢产业存在的最大担忧便在于一旦铺开推广应用,甲醇燃料是否足以供应。 当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甲醇生产国,来自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经历持续10余年的连续增长,截至2017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已达到近8400万吨。该协会预计,2019年,我国甲醇产能有望突破9000万吨。2020年更有望突破1亿吨。 当前甲醇生产技术成熟,且成本要低于汽、柴油。可以说,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仅以煤制甲醇便可保证我国百年能源安全,未来甲醇还可通过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等制取。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加收二氧化碳制备甲醇,人们将源源不断获取清洁可再生能源。 为了培育水氢品牌,合即得也在着手打造水氢产业平台,今后,这个平台将是一个集聚100家水氢科技企业的联盟。 建设水氢产业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水氢擘画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水氢产业将推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以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滋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生不息。
  • 《西班牙为7项可再生氢工业技术拨款7.94亿欧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3
    • 西班牙政府拨款7.94亿欧元用于IPCEI Hy2Use的七项可再生氢工业技术和集群项目。 它们将额外增加652MW的电解能力,由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提供动力,并在其使用寿命内动员超过60亿欧元的投资。 这囊括了五个氢谷和两个创新的工业应用,由欧盟委员会在安达卢西亚、阿拉贡、阿斯图里亚斯、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巴斯克地区和穆尔西亚地区选择。 政府增加了对可再生氢的承诺,以取代化石能源,消除工业、重型运输和其他难以脱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生态转型和人口挑战部(MITECO)的提议,部长理事会今天批准了一项皇家法令,为七个西班牙项目分配7.94亿欧元的直接援助,用于在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 Hy2Use框架内选择的大规模工业活动中生产和集约使用可再生氢。这是西班牙在促进欧盟绿色氢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承诺中批准的第二批项目,从研发到在最难脱碳的经济和生产活动行业生产和使用这种能源载体。 其中五项受益计划涉及在工业活动较高的环境中建造100MW或以上的高容量电解槽,如港口和其他工业综合体,形成综合集群或氢谷,这些电解槽将位于安达卢西亚、阿斯图里亚斯、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巴斯克地区和穆尔西亚。它们是IPCEI Hy2Use技术领域1线的一部分,旨在促进可再生氢。 IPCEI Hy2Use的另外两项西班牙提案将在阿拉贡部署,并设想启动两个可再生制氢项目,用于制造肥料和其他化合物。它们是技术领域2线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促进在工业部门以技术替代矿物燃料。 直接投资11.41亿元 IPCEI的7个Hy2Use项目合计新增电解功率652.2MW,在经济上,将立即调动资源11.41亿美元,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总投资超过60亿美元。 援助资金的分配是利用“恢复、转型和复原力计划”(PRTR的第9部分)的NextGenEU资金进行的,并将由MITECO下属的能源多样化和节约研究所(IDAE)提供。 “这七个项目的公共融资将使我们能够继续推进可再生氢经济的建设,无论在社区层面还是在西班牙,加速本10年在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部署中获得产业竞争力,在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部署中确立我国的国际领导地位。” 五个氢谷 该皇家法令支持的五个与氢谷或集群发展相关的项目将大规模可再生氢的生产与电解工厂附近工业中心的转化和消费结合起来,在前面提到的行业内积极运作。所有这些都包括通过产品直接供应给附近的工业消费者,最终也包括通过公路运输。 具体来说,Green H2 Los Barrios将为附近的钢厂和化工厂提供可再生氢气。阿斯图里亚斯氢谷将提供氢气,用于约3公里外的水泥厂和钢铁厂,以及工业中心阿维尔萨斯等地。 在Puertollano (Ciudad Real)用于生产氨和绿色肥料的可再生氢项目中,当地肥料公司将成为所获得氢气的主要消费者。在毕尔巴鄂大型电解槽中,电解槽与氢的主要消费者,Petronor自己在比斯卡亚穆斯基兹的炼油厂位于同一位置。至于卡塔赫纳大型电解槽方案,生产的大部分氢气将用于卡塔赫纳炼油厂的自用。 这种整合集群的最终目标是促进高影响工业过程的脱碳,通过完全或部分地用通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水力能源获得的绿色氢来替代目前使用的灰色氢,视情况而定。初步计算估计,在这五个项目中,超过17,000吨/年的化石氢将被可再生分子所取代。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将在阿拉贡建立的两个项目涉及氢在化学部门的直接工业应用。Teruel的Ver-Amonia计划将开发一个综合电解厂,功率为25MW,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每年将生产15,000吨绿色氨作为肥料化合物。 至于Magallón(萨拉戈萨)的绿色氢项目,计划安装和运行一个7.2MW的电解槽,有两种不同的配置进行测试。电解槽将与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共用一个位置,生产的氢气将用卡车运输。 氢的第二个IPCEI 继欧盟委员会批准的第一个IPCEI之后,Hy2Tech专注于开发与可再生氢相关的技术-它还向西班牙公司分配了资金-这个IPCEI Hy2Use用于工业过程的脱碳已由13个成员国开发: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斯洛伐克,西班牙,芬兰,法国,希腊,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和瑞典,挪威也被纳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框架。 其目标是通过支持氢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大型电解槽和运输基础设施,以及多个工业部门氢技术的发展,确保可再生氢和低碳氢市场的发展。根据各会员国提供的估计,在整个执行过程中,该倡议将有助于创造大约26000个直接就业机会。在共同体层面,该项目代表3.5GW的电解能力,其中0.65GW对应于皇家法令中考虑的西班牙项目。 今天批准的皇家法令强调,西班牙参与IPCEI,特别是通过欧盟委员会宣布的战略项目,代表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在可再生氢的竞争中定位民族工业,而其他国家已经在我们的环境中投入了大量资金。 IPCEI项目的融资是政府对可再生氢的承诺的一部分,这是消除工业、重型运输和其他难以脱碳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也是与可再生能源、氢和储能(ERHA)的PERTE发展相一致的。 除了向布鲁塞尔发起的两波IPCEI分配资金外,MITECO还通过IDAE解决了七项PRTR援助呼吁(H2先锋计划和H2价值链计划),以创建绿色氢的技术和工业生态系统。在西班牙各地开发的50多个项目中,已经投入了超过13.3亿欧元。为建立即将启动的新氢谷或氢集群而呼吁援助的监管基础草案也已提交给公开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