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显著回落 供应短缺问题已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7
  • 受地缘政治局势影响,国际油价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高位运行后,终于迎来回落。本周一加速下挫,布伦特油价自3月15日以来,首次跌破每桶100美元关口。

    随着冲突持续进行,欧洲国家正加速摆脱对大国能源的依赖,对全球能源供应市场造成极大冲击。为缓解供应端担忧,多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直接导致此次油价降温。

    美国宣布未来6个月将每天释放1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共释放1.8亿桶石油。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其成员国已同意释放1.2亿桶石油储备,其中美国贡献一半。

    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释放令原本持续走高的原油价格承压,这是否预示着能源供应短缺问题已解,油价将回归理性?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释储的确有助于油价在短期内回落,但仅仅靠该举措平抑油价恐难以持续。

    申万宏源研究所分析师宋涛指出,此次IEA和美国的联合释储承诺,预计将在今年5到10月贡献共计2.4亿桶石油储备,折合约133万桶/天。而根据数据,4月第一周大国原油产量为1052万桶/天,较3月平均产量下降4.5%。

    宋涛称,短期来看,未来半年美国和IEA顺利释放133万桶/天的石油储备,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油供应缺口;但是,若“欧佩克+”5月不调整生产基线,且伊核谈判进展低于预期,原油供需缺口将随经济复苏持续扩大。

    高盛的一份报告显示,释放储备将有助于市场在今年实现再平衡,但不会解决石油的“结构性赤字”。释放储备将减轻价格必然导致的需求破坏,但它不是未来几年持续供应的来源。

    此外,当大规模释放储备石油引发国际油价过快回落时,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增产意愿无疑遭受打击,这无助于真正解决原油市场供应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日油价显著降温,但过低的战略石油储备也引发多方担忧。

    IEA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原油储备仅持有5.683亿桶原油,为2002年5月来最低水平。若1.8亿桶原油如数释出,那么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降至198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石油市场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供应不足,库存已降至极低的水平。如今全球石油市场已没有能力应对重大供应中断,无论是因为制裁还是其他意外干扰。”高临咨询工业材料与能源全球负责人彼得·麦克纳利称。

    彼得·麦克纳利说,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合组织(OECD)的原油和燃料库存从历史最高点跌至惊人的低点。夏季季节性需求的高峰即将到来,鉴于目前整个欧洲供应链的原油库存水平较低,预计油价将继续波动。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5737.html
相关报告
  • 《国际油价将理性回归》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3
    • 本年度,国际油价将在100美元/桶-140美元/桶的区间波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下滑,需求不振,国际油价屡创新低,年均价为40美元/桶,4月中甚至跌为负值。2021年,疫情缓解,经济回暖,需求增加,国际油价回调,年均价保持在70美元/桶。2008年~2022年,国际油价变化趋势详见图1。 图1 2008年~2022年国际油价变化趋势图 2022年2月24日,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油价一路上扬。2022年3月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冲高接近140美元/桶,创2008年以来最高点。3月9日,国际油价从140美元/桶回落至111美元/桶左右;3月10日,布伦特原油盘中又跌至109.02美元/桶。2月24日~3月11日的国际油价变化趋势图详见图2。 图2 2022年2月24日-3月11日国际油价变化趋势图 国内油价进入九元时代。3月17日,国内油价迎来最新一轮的调整,国内大部分地区95号汽油突破了9元/升。2022年,国内油价已经是第5次上涨,加上2021年年末的调整已是“六连涨”。至此,汽油价格累计上调约1.8元/升。 供需平衡决定未来油价走向 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的制裁措施加剧了国际原油市场恐慌情绪蔓延。2021年,国际油价均价为70美元/桶。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手开始对俄罗斯进行金融、贸易、能源、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制裁。 俄罗斯的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六,天然气储量排名世界第一。从年产量看,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均排名世界第二。2021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达到470万桶/日,其出口量占全世界比例约10%。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石油制裁措施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油气的供需关系,恐慌情绪蔓延导致油价居高不下。 OPEC无意扩产,称没有国家可以替代俄罗斯的原油供应。美国在宣布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之后,敦促欧佩克增产,但遭到了沙特和阿联酋的拒绝,欧佩克明确表示,俄罗斯原油在全球原油供应中占比达10%,目前没有谁可以顺利充当替补角色。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巴尔金多发出警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替代俄罗斯目前的出口量。 全球原油闲置产能有限。能源资讯机构Energy Aspects指出,全球目前几乎没有闲置的原油产能,只有沙特有能力增产,即便欧佩克增产,对原油市场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有限。据了解,石油大国沙特目前仅可增加产能200万桶/日。 伊朗和委内瑞拉有一定增产潜力。美国开始重新寻求与委内瑞拉讨论原油出口问题,并希望通过恢复伊核协议将伊朗原油重新带回国际市场。IEA也承诺,如有必要会释放更多紧急储备。据报道,伊朗和委内瑞拉如恢复到原油年最高生产水平,亦可分别增产200万桶/日,合计约400万桶/日。 美欧对俄制裁加剧将直接影响中国油气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俄罗斯是中国第二大原油、天然气、煤炭进口国。原油方面。2020年,中国沙特进口石油8492万吨,从俄罗斯进口8357万吨,占比15%。天然气方面。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国,2021年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约100亿立方米,占比约11%。煤炭方面。2021年,俄罗斯是仅次于印尼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进口量约为5000万吨,占比约18%。 虽然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签订了长期油气供应协议,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启动制裁俄罗斯能源的相关措施,中国将有可能被迫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部分油气交易。界时,中国的能源供应也将会面临缺口并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国际油价将理性回归 目前对于国际油价的走势,有两种趋势分析观点。 观点一,国际油价将飙升至240美元。睿咨得能源做出预测,随着俄罗斯原油被挡在市场之外,布伦特原油价格最高将攀升至240美元/桶。 观点二,年底国际油价将重回70美元。花旗银行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今年年底回落至70美元/桶区间。主要原因为伊朗将解禁,重回国际原油市场、美国页岩油继续增产等。花旗银行预计,到2022年5月,伊朗原油产量将增加50万桶/日,年底前将再增加80万桶/日,到2023年初,将达到2018年的产量水平。与此同时,今年美国页岩油产量有望增长100万桶/日,同时到第四季度能源需求将出现季节性下降,这将给油价“降温”带来助力。 综上,笔者认为花旗银的分析更符合常理。美国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高油价带来的高通胀将会严重影响已受疫情重创后正在缓慢复苏的世界各国经济。 2022年,美国将不仅要通过加息缩表等金融手段来抑制国内的高通胀,还要运用各种措施确保国际原油供需平衡,否则,欧洲盟国的利益受损,输入性通胀加剧了经济危机,对俄制裁亦有可能面临夭折。 因此,解禁伊朗等国的原油出口应是个理性且合乎情理的选择。此外,如果得到国内能源政策和资本的大力支持,美国页岩油也有望得到恢复性增长。上述措施全部落实后,国际原油市场达到供需平衡后,油价将再次回到2021年的平均油价70美元/桶±20%左右。如果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产能得不到解禁或者恢复到正常水平,国际油价仍将在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震荡。
  • 《化工现货持续回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31
    • 上周原油期货跌幅明显,拖累国内化工市场,导致行情持续回落。化工在线发布的化工价格指数(CCPI)上周五收于5484点,跌幅为2%。   受监测的160个化工产品中,上涨产品23个,占14.4%,涨幅前三位分别为甲苯(8%)、氢氟酸(5.6%)和二甲苯(3.9%);下跌产品87个,占54.4%,跌幅前三位分别为丙烯(9.6%)、顺丁橡胶(7.4%)和苯乙烯(6.5%);持稳产品50个,占31.2%。   从上涨产品看,国庆节后,华南地区甲苯市场因下游补货活跃,行情持续走高。月中,中海油惠炼年产36万吨甲苯、48万吨二甲苯装置意外停车检修,供应中断引起市场恐跌情绪蔓延。目前华东港口库存低位,虽后市有船货进港,但都以补充前期合约为主,市场供应仍旧偏紧。   上周氢氟酸市场继续冲高,原料萤石目前仍处于缺货状态,价格高昂。厂家成本压力较大,报价持续上调。此外,氢氟酸企业开工率也较前期下滑,供应减少。下游制冷剂企业需求平稳,预计后市氢氟酸维持高位。   下跌产品方面,丙烯市场短短一周吨价下跌近千元。除了国际原油下跌带来的利空外,下游需求疲软也是主要因素。聚丙烯期货现货齐跌,丁辛醇和环氧氯丙烷装置集中检修,需求面大幅走弱。虽丙烯货源供应不宽裕,但港口船货有增加的预期。   国内合成胶市场已持续下跌2个月之久,目前企业已进入亏损状态。丁二烯价格持续下调是产业链集中走跌的主要原因。顺丁橡胶市场目前价格低位,终端企业开始补仓,但企业货源较为充足,市场低价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