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侵蚀岩礁,挖掘坑洞作为栖息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3-16
  • 2018年2月21日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海胆可以挖掘岩礁并形成栖息地,这一活动可能会对珊瑚礁造成严重的生物侵蚀。海胆生活在温带礁石上,它们的密度很高,常常被挤进“洞里”。研究人员推测,它们是不是自己挖出了这些坑。然而,没有实验数据支持这一假设或评估其环境后果。该研究在实验室发现海胆确实能明显地雕刻出具有凹陷形状的岩石。研究结果显示,每个海胆每年挖掘大约32 g的中等颗粒砂岩,这意味着一般的坑可以在五年内雕刻形成;对花岗岩的挖掘比中等颗粒砂岩慢37倍,如此艰苦,需要一个多世纪来形成一个坑。野外测量反映了这一差异,花岗岩坑比砂岩更浅。该研究作者将实验室速率与海胆密度测量结合在一起,估计在中粒砂岩礁上,海胆每年每公顷可产生近200吨的沉积物。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在全球变暖珊瑚礁海岸侵蚀过程中,海胆介导的生物侵蚀是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2/180221140939.htm
相关报告
  • 《Science | 农业和高温相互作用,侵蚀了美国各地栖息地通用鸟类的成功筑巢》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22
    • 2023年10月19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Agriculture and hot temperatures interactively erode the nest success of habitat generalist bird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的文章。 生境转换和气候变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驱动因素,但往往被孤立地分析。该使用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大陆尺度数据库,其中包含超过150,000个鸟类筑巢尝试,以探索极端高温如何影响美国各地森林,草原,农业和发达地区的鸟类繁殖。 研究人员发现,在森林中,极端的高温增加了筑巢的成功率,但在农业环境中筑巢的鸟类在温度达到异常高的水平时,成功孵出幼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在农业环境中,建造暴露的杯状巢穴的物种和高度保护的物种特别容易受到最高温度异常的影响。最后,未来的预测表明,持续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栖息地转换对鸟类筑巢成功的负面影响,从而危及人类主导景观的保护工作。 本文内容转载自“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fucZcmzgz3IjfuCCwSODA
  • 《研究发现珊瑚礁栖息地可能会在2100年接近消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3-13
    • 根据2020年海洋科学会议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面温度升高和海水酸化可能会导致几乎所有现有的珊瑚礁栖息地消失,这表明珊瑚礁修复项目可能会面临严峻挑战。 科学家预测,由于气候变化和污染,未来20年70%至90%的珊瑚礁将消失。一些团体正试图通过将实验室生长的活珊瑚移植到垂死的珊瑚礁上来遏制这种下降。他们提出,新的年轻珊瑚将促进珊瑚礁恢复健康状态。初步发现表明,海面温度和酸度是确定某个地点是否适合恢复的最重要因素。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生物地理学家Renee Setter认为,2100年的形势会相当严峻。 研究结果突显了地球变暖气候将对海洋生物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尽管污染对海洋生物构成了无数威胁,但最新研究表明,珊瑚受到环境排放驱动变化的威胁最大。Setter提到,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清理海滩从而设法消除污染。但归根结底,为保护珊瑚并避免复杂的压力源,我们真正需要倡导应对气候变化。 在这项新研究中,Setter和她的同事们绘制了未来几十年海洋中哪些区域适合进行珊瑚修复工作。研究人员模拟了海洋环境条件,例如海面温度、波能、水的酸度、污染和珊瑚礁现存地区的过度捕捞。为了考虑到污染和过度捕捞,研究人员考虑了人口密度和土地覆盖面积,以预测将有多少废物释放到周围水域中。 研究人员发现,到2045年,如今存在珊瑚礁的大部分地区将不再是适合珊瑚的栖息地,随着研究模拟扩展到2100年,情况进一步恶化。 温度上升和海洋酸化是导致珊瑚栖息地减少的主要原因。Setter表示,预计人类污染的增加只会对未来消除珊瑚礁栖息地产生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人类已经对珊瑚礁造成了如此广泛的破坏,所以没有多少地方可以受到影响。 (傅圆圆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