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代核电发展优势基本形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4-27
  • 23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首次发布《我国三代核电发展战略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三代核电发展的优势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核电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以“华龙一号”开工建设和 CAP1400成功研发为标志,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后又一个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国家,就在建规模和发展前景而言,我国已成为全球三代核电发展的产业中心。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廷克说,就是在我们现在的三代核电装备的制造能力,我们在成本上,规模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自主三代“华龙一号”核电示范工程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基于我国核工业和核电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四台首批“华龙一号”机组示范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是目前全球少数能够按照计划进度实施建设的三代核电机组。

      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说,防城港三四号机组已经开工,这个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因为下半年将完成穹顶吊装,它是我们在英国核电项目的参考电站,也就是这个项目建成以后将搬到英国,英国将按照这个技术全面开工,建成我们在海外的大型商用核电站。

相关报告
  • 《以自主三代核电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1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对于核电发展而言,意义非同寻常。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国家应加快自主三代核电建设进度安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为什么应该加快核电建设? “首先是需求,国家发展经济一定要发展能源,能源是最核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委常委王黎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环境角度来讲,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核电作为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应充分发挥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确立基荷电源地位。” 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具备了向“核电强国”迈进的基础条件。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为标志,我国实现了核电技术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王黎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投运后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当地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 他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充足的核电制造储备,为我国三代核电规模化、批量化建设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发电外,核电站还可以供热。每年供暖季,我国北方城市取暖的需求量很大,“现在建设一座核电站,除了发电外还可以供热。”王黎明告诉记者。 2021年进入供暖季以来,北方有山东海阳,南方有浙江海盐,两大核电基地所在地相继进入核能供热时代。与传统热源相比,核能供暖可以显著减少污染排放,且保障供热的安全性。 王黎明指出,“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传递,没有水的交换,固有安全性高,对用户没有任何放射性危害。”他强调说,此外,在工业领域,石化、钢铁行业等需要广泛用到蒸汽,核能还可以制蒸汽。 为此,王黎明建议,国家加快自主三代核电建设进度安排,协调地方政府推动核电厂址落实。确保核科技工业体系的技术、资金、人才储备,进一步提升核电在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贡献。 为什么要发展自主三代核电? 安全是核行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从法律层面来看,《核安全法》已发布实施,《原子能法》正在加快推进,有望近期出台。 除了在法律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外,相较于一代、二代核电站,三代核电站的固有安全性高。王黎明举例,“华龙一号”的安全设计中,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非能动是指不需要电力供应就能够发挥安全功能的系统。这一安全设计特征汲取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可以避免类似核事故的发生。 王黎明介绍,他所在的中核集团满足WANO综合指数计算条件的22台机组中,有19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100,综合指数平均值达到99.51,创历史新高,运行业绩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除了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外,放射性污染是公众比较关心的话题。对此,王黎明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核电站,如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会发现,核电站所在地非常美丽。而在核电站建设之前,厂址周边大多是小村庄。随着核电站建设,这些村庄变成了城镇,当地居民生活得很好,没有发生放射性污染问题。 核废料的处置问题也是目前影响核电发展的因素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相关代表委员建议尽快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法”,以规范管理,确保长久安全。 王黎明认为,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于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各国遵照执行。因此核废料处理处置是安全的,不会对公众产生影响。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来看,我国核电站运行安全有保障,核废物处理严格参照规定执行,且我国核电站建造技术、运行能力、核燃料的供应等条件成熟。 因此,他建议,2030年前每年新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级自主三代核电机组8台左右,保持我国核电平稳、持续发展势头。 “应该在各种场合做核科普” “我认为,目前阻碍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公众的恐核心理。” 王黎明指出, 公众的恐核心理大多源自历史上国际发生的几次核电站事故,但要明确,如今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是得到保障的,不会发生类似事故。我们的科普工作就是要让公众了解到核并不可怕,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从我自身来讲,参加会议或者出席活动,经常被问到关于核电站、辐射的相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核知识了解得少,因为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弄明白它的原理,所以感到害怕。”王黎明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让公众正确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 王黎明认为,核的应用非常广,未来将在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医疗防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核科普我们要常做常新,应该在各种场合给大家做核科普,让大家了解核,支持核电发展。”王黎明说。
  • 《发展优质小麦形成产业优势》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5-04-10
    • 优质小麦的产业化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个的农户是无能为力的,这是由我国广大地区现行的农村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因此,各级政府以及龙头企业理应成为优质小麦生产及产业化开发的组织者。只有这样,才能创出优质小麦的一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