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筑太阳能热水耦合抛物线槽集热器潜热蓄热装置的热性能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20-09-01
  • 本文探讨了太阳能抛物槽集热-潜热耦合蓄热系统用于大型建筑热水生产的可行性。一个详细的动态热模型被发展,以调查热性能的研究系统在现实气象条件下。通过与已有数值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对三种相变材料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法国南部一个典型夏日的天气条件,确定了存储系统的最佳设计方案。对潜热蓄热系统的充放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蓄热系统可以提供全天的热水。这些结果还表明,在质量流量为1800 l/h的情况下,采用RT-55作为相变材料在系统中比RT-42和RT-65更可取。最后得出以RT-55为存储介质的系统适用于大型建筑产生热水的结论,该系统在白天运行和夜间运行时产生的热水分别在85-36℃和63-38℃范围内。

相关报告
  • 《内置太阳能蒸馏器的抛物线槽集热器的能量和火用分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0-09-14
    • 作者先前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个新的独立的脱盐系统,它是由一个抛物槽集热器放在传统的太阳能蒸馏器。在本研究中,利用系统主要部件的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一个非定常理论模型,以研究不同参数对新型太阳能蒸馏器性能的影响。该模型用于计算生产率、吸收塔、盐水和玻璃盖温度。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此外,由于实验研究限于冬季,为了深入了解新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我们考虑了其在四个季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Kerman天气条件下,目前的太阳能蒸馏系统夏季平均每天产生0.961 L的淡水,比固定抛物线槽收集器的冬季产量高出55%。对于带跟踪系统的抛物线槽集热器,夏季该系统每天可产生1.266 L。
  • 《抛物线槽型光伏/热混合系统:热建模和参数分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0-11-19
    • 结合太阳能系统,使太阳能的利用最大化已成为近年来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抛物线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伏相互结合,形成了能够同时发电和生产热水的抛物线槽光伏/热电混合系统。本文对系统的布局和热电联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这项工作的新颖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对该系统进行热建模的新方法,即热阻模拟和迭代模拟。为了研究雷诺数、接收端长度、接收管长度和吸收器厚度对系统热电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层流和湍流的热效率分别降低了8.31%和2.12%。而当接收机边长从0.03 m增加到0.2 m时,增加了约35%,当接收机管长度从4 m增加到20 m时增加了0.78%。另一方面,电效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层流中电效率增加38.25%,湍流中电效率增加5.78%,而随着接收端长度和接收管长度的增加,电效率降低10.5%和2%。此外,吸收塔厚度对系统的热和电行为没有影响,当吸收塔厚度从0.02 m增加到0.2 m时,两种效率几乎保持不变(热效率为56.46%,电效率为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