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全球三分之一男性已感染HPV》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9-07
  • 近日,《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上发表了题为: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prevalence among 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论文【1】。

    该论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了在1995年-2022年之间发表的评估男性生殖器HPV感染率的研究论文。结果显示,全世界的15岁以上男性中,有31%感染了至少一种生殖器HPV亚型,有21%感染了至少一种高危或致癌HPV亚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HPV-16(感染率5%)和HPV-6(感染率4%)。

    这些数据表明,男性感染HPV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强调了将男性纳入HPV综合防控策略的重要性,从而降低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最终实现女性宫颈癌和其他HPV相关疾病的消除。

    年轻成年人的HPV感染率较高,25-29岁人群的感染率最高,此后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

    大多数男性和女性在感染HPV后说无症状的,但感染会导致长期后遗症甚至死亡。其中,全世界每年有34万多名女性死于宫颈癌,而宫颈癌与HPV感染高度相关。

    在男性中,HPV感染在临床上可能表现出肛门生殖器疣,这导致了显著的发病率并增加了HPV的传播率。此外HPV感染(尤其是HPV16)也与阴茎癌、肛门癌、口咽癌有关,通常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估计,在2018年,全世界约有6.94万例男性因HPV感染而导致癌症。

    该论文检索到了5685篇文献,其中65项研究被纳入了最终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这些研究涵盖了来自35个国家的44769名15岁以上男性。分析结果显示,HPV的感染率为31%,而高危HPV亚型的感染率为21%。其中,HPV-16是最常感染的亚型,感染率为5%,其次是HPV-6,感染率为4%。在不同地区,HPV流行的类型有所差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以及全球范围内,HPV16都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而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HPV16只排第二,HPV6则位居第一。

    该研究还显示,年轻成年人的HPV感染率较高,25-29岁群体的感染率最高,此后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

    对于这项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毒、肝炎和性传播感染项目主任 Meg Doherty 博士表示,这项全球男性生殖器HPV感染率的研究证实了HPV感染的广泛性,高危HPV亚型的感染可以导致男性的生殖器疣、口咽癌,以及阴茎癌和肛门癌。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寻找机会来预防HPV感染,并降低男性和女性HP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虽然HPV的感染率较高,但好在HPV疫苗的存在,让消除HPV感染成为可能。

    2021年11月3日,《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HPV vaccination programme in England, UK, on cervical cancer and grade 3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cidence: a register-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 的研究论文【2】。

    该研究比较了2008年英国开始HPV疫苗免费接种计划之前和之后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发现HPV疫苗接种导致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率急剧下降,HPV疫苗免费接种计划几乎消除了1995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女性的宫颈癌。这也是第一个证明二价HPV疫苗Cervarix在真实世界中成功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直接证据。

    具体来说,与未接种HPV疫苗的参考队列相比,在12-13岁时接种疫苗的宫颈癌发病率降低了87%,在14-16岁时接种的降低了62%,在16-18岁时接种的降低了34%。与未接种HPV疫苗的参考队列相比,在12-13岁时接种疫苗的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率降低了97%,在14-16岁时接种的降低了75%,在16-18岁时接种的降低了39%。

    2021年5月24日,《柳叶刀》子刊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发表了题为: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der-neutral HPV vaccination: a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study 的研究论文【3】。

    这项研究调查了接种了四价HPV疫苗(HPV6、11、16、18)的16-20岁的年轻男性同性恋/双性恋者的HPV病毒感染情况,发现接种四价HPV疫苗后,这四种HPV病毒感染率显著下降,进而减少肛门癌等癌症的发病率。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e86e90508f7.html
相关报告
  • 《柳叶刀子刊:接种疫苗后,感染过Omicron,长期预防重复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1-10
    •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了题为:Stability of hybrid versus vaccine immunity against BA.5 infection over 8 months 的论文。 该研究显示,接种新冠疫苗并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建立的混合免疫力,能够避免重复感染Omicron BA.5,这种保护效果至少持续8个月。 在2022年9月,该团队曾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论文,2022年1月和2月,葡萄牙迎来了第一波Omicron感染,而在6月份,葡萄牙迎来了新一波的Omicron BA.5毒株的感染。研究结果显示,此前接种新冠疫苗并在第一波感染Omicron的人,很大程度上在第二波Omicron BA.5感染潮中幸免。 也就是说,疫苗接种和感染Omicron带来的混合免疫力,能够有效预防重复感染,但这种保护效果的长期稳定性如何,尚不清楚。 在发表于《柳叶刀·传染病》的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指出,在2022年9月,他们观察到第一批(2022年1月)突破性感染Omicron的人对Omicron BA.5毒株的保护作用比只接种过疫苗但从未感染过的人高出约4倍。这显示了混合免疫对预防重复感染的重要性。而且,这种由疫苗接种和首次感染所带来的保护性是稳定的,可以持续至少8个月时间。 与之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研究一样,研究团队使用了2022年9月之前的葡萄牙国家COVID-19病例登记数据,葡萄牙要求登记当时所有的新冠感染病例,因此该数据特别全面。研究团队选择了12岁以上人群中所有新冠感染病例信息。这些数据能够得出关于混合免疫的结论,因为到2021年底,葡萄牙的疫苗接种率高达98%。 通过这些数据,研究团队计算了以前接种过新冠疫苗且在第一波Omicron流行期间感染的人随时间推移的重复感染风险,从而得出混合免疫力防止重复感染的效果,结果显示,在首次感染Omicron8个月后,对防止重复感染仍有很高的保护效果。 与接种疫苗但未感染这相比,接种疫苗并感染了Omicron的人,最初对Omicron重复感染的保护约为90%,5个月后下降至70%,在8个月后稳定在65%左右。这表明接种疫苗人群在首次感染后建立的混合免疫力是相当稳定的,能够长期保护免受Omicron重复感染。 这项研究提示了我们,与单纯接种疫苗相比,接种疫苗并感染Omicron,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防止Omicron重复感染,而且这种保护效果具有长期稳定性。
  • 《柳叶刀子刊:不止长期新冠,还有长期感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10-17
    •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eClinical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Long-term symptom profiles after COVID-19 vs other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COVIDENCE UK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在非新冠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后,人们也可能会出现长期症状——“长期感冒”,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胃痛和腹泻,这些症状在感染后持续超过4周时间。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后遗症的研究应从新冠病毒扩展到其他病原体。 “长期新冠”(Long Covid)是一个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实体,尽管它是异质性的。而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也可能会引起长期症状,但很少有研究将新冠病毒(SARS-CoV-2)与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急性后遗症进行比较。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比较类既往新冠感染患者、既往非新冠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和同期对照者之间的症状概况,从而确定长期症状。 这项启动于2020年的研究,共纳入了10171名参与者,其中1311名人(12.9%)为新冠感染者,472人(4.6%)为非新冠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该研究发现,在非新冠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后,人们也可能会出现长期症状——“长期感冒”,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胃痛和腹泻,这些症状在感染后持续超过4周时间。 与未感染者相比,新冠感染者和非新冠急性呼吸道感染者都与大多数症状的患病率/严重程度增加,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下降有关。与非新冠急性呼吸道感染者相比,新冠感染者出现味觉/嗅觉问题以及头晕的概率显著。 研究团队通过潜在类别分析(LCA)将每种感染类型分成了三个症状严重程度组。 在最严重的组别中(占22%的新冠感染者或非新冠急性呼吸道感染者),新冠感染者和非新冠冠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出现味觉/嗅觉问题的概率分别为41%和4%、出现脱发的概率分别为25%和16%、出现异常出汗的概率分别为38%和25%、出现异常心跳加速的概率分别为43%和33%、出现记忆问题的概率分别为70%和55%。 这些结果表明,新冠感染者和非新冠急性呼吸道感染,均与急性感染后持续4周以上的多种症状相关。研究团队指出,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后遗症的研究应从新冠病毒扩展到其他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