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SIV疫苗进展对HIV的启示》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2-07-09
  • 研究人员发现,含有恒河猴细胞巨化病毒(RhCMV)的SIV疫苗,能在恒河短尾猴潜在的SIV复制位点上,建立起长期持续性的、高效的、SIV特异性的效应记忆性T细胞(EMT)免疫反应,并能在病毒突破黏膜屏障之后的初期,严格地控制高致病性的SIVMAC239感染。对24只恒河短尾猴只接受RhCMV载体疫苗或者先进行腺病毒5(Ad5)载体疫苗接着再进行RhCMV病毒载体疫苗的实验当中,13只猴子显示出在感染初期对SIV的完全控制(SIV降到不能检测的水平),且其中12只猴子能得到长期(不少于一年)的免疫保护,而在只接受DNA/Ad5疫苗的9只猴子当中,没有一只猴子能控制SIV感染。这一结果的特征性在于:血浆病毒血症基本上消失的临时性和暂时性(occasional blip):血液和淋巴结单核细胞中与细胞相关联的病毒含量显著性地下降到不能被检测的水平;效应位点CD4+记忆性T细胞没有耗尽;SIV中Env蛋白特异性的抗体没有受到诱导或者刺激;接受RhCMV载体疫苗之后,没有发生T细胞免疫反应受到SIV中Vif蛋白诱导后又丢失的现象。在疫苗阶段,获得的免疫保护与该阶段SIV特异性的CD8+ T细胞最高强度的免疫反应相关联,而且在没有发生记忆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显然, RhCMV载体疫苗对SIV的控制不受CD8+ 或 CD4+淋巴细胞耗尽的影响,而且对恒河猴的验尸结果表明采用超灵敏的检测技术在其检测极限下也只能偶尔检测与细胞相关联的病毒,这些观察表明存在最终将病毒完全清除的可能性。因此,采用能在宿主长时间持续存在的病毒载体,比如CMV,以及与它们相关的EMT免疫反应可能对开发出一种有效HIV/AIDS疫苗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 原文来源:http://www.bioon.com/biology/sars/483921.shtml
相关报告
  • 《解读HIV疫苗的研究近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3-01
    • 2020年2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2016年在南非开展的一项HIV疫苗试验最近于2020年2月宣布停止,中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名为HVTN702的疫苗并不能有效预防HIV感染,虽然这一研究结果令人失望,但目前开发有效HIV疫苗的研究还在继续。 我们真的需要HIV疫苗吗? 目前,艾滋病依然是一种危险的流行病,新感染的病例数量仍然很高,每年大约有170万新发病例,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占到了新感染病例很大一部分,近年来,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毒预防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比如少女和年轻女性,以及与发生男男性行为的个体并不总是能够轻易获得这些工具。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疫苗将提供持久的保护,并减轻对预防方法的需要。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使当前预防工具的使用复杂化的地区,制止艾滋病毒的传播至关重要。简单地说,如果没有疫苗,我们将无法结束艾滋病的流行。 这是一种进步,例如,非营利科研组织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International AIDS Vaccine Initiative)领导了一个项目,该项目一直在推动全球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同时在非洲建设科学能力,该项目资助了非洲国家的11个临床研究中心和50多名在该领域工作的科学家。 目前全球有多少HIV疫苗试验正在进行? 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HIV疫苗试验要比过去几年多得多,大约有40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研发或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但在开发艾滋病毒疫苗方面科学家们面临着许多科学挑战,这种病毒很复杂,而生产其它疾病疫苗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艾滋病毒。国际艾滋病疫苗计划及其合作伙伴在过去20年中对33种候选艾滋病毒疫苗进行了检测,这些药物已在肯尼亚、卢旺达、乌干达、赞比亚、印度和德国等11个国家进行了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中测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测试? 由于HIV会快速突变会躲避宿主免疫系统,因此HIV疫苗临床试验会重点关注比较有前途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在人类身上进行的新疫苗的首次试验被称为第一阶段研究,在该阶段研究人员会测试疗法的安全性,这些研究也可能寻找早期疗效的迹象,如在接种疫苗一到两周后病毒载量的降低。一旦第一阶段研究完成,疫苗就进入第二阶段测试,这些研究会收集安全和剂量信息,同时会在进行数个月后揭示该疗法的有效性。 暂停的HVTN 702试验中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建立在2009年美国军方领导的在泰国进行的艾滋病毒疫苗试验所承诺的温和结果的基础上的。2009年的试验是迄今为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证明艾滋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感染的试验,但是这种候选疫苗只能降低31%的感染率,而且对病毒载量并没有影响。另一项名为HVTN 705/HPX2008的大规模有效性试验于2017年启动,目前该临床试验在南非拥有2600名女性志愿者,其正在评估一种用来诱导机体免疫反应的疫苗策略是否能有效抵御多种HIV毒株。 开发HIV疫苗的主要理论方法就是通过促进机体产生抵御大多数HIV毒株的抗体,从而来有效预防HIV的感染;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设计了两种疫苗来产生对HIV病毒外壳的抗体;其中一项是在内罗毕、波士顿和西雅图进行的第一阶段试验。其它方法则会使用病毒载体,通常用于从目标病原体中将基因运输到受体中引发免疫反应,当然了,这些都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并正在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 此外,两项跨国临床试验也正在测试是否能通过一年多次向人类机体直接注射抗体的方式来有效预防HIV的感染,这些被称为AMP研究,即抗体介导的预防性手段,目前研究者已经在包括非洲在内的四大洲招募的4600名男性和女性中完成了相关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预防HIV疫苗并不含HIV。在过去25年中,全世界大约有3万人参加了HIV疫苗研究,并没有人因为进行任何HIV疫苗的测试而感染HIV。 在南非停止HVTN 702试验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停止该项试验显然让人非常失望,但目前还有许多候选疫苗,我们并不会忘记试验志愿者、科学家和所有合作伙伴的努力,他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有效阻断全球的HIV/AIDS危机;目前多项有希望的HIV疫苗正处于临床研发的不同阶段,研究者非常乐观地认为,其中有一种或多种候选疫苗或有望最终帮助开发出出新型疫苗,来帮助人类有效抵御多种HIV毒株的感染。(生物谷Bioon.com)
  • 《疫苗的知识产权:近期传染病暴发的启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2
    • 2020年3月4日SSRN预印版出版了上圣路易斯大学法学院文章“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Vaccines: Takeaways from Recent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探讨了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影响传染病新疫苗开发的激励机制。文章描述了市场力量与公共卫生迫切需要之间的紧张关系,并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长期存在的疫苗研发激励不足问题的新方法:卫生领域公私伙伴关系的兴起。文中提供了关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简短案例研究,CEPI是专门致力于为传染病疫苗研究提供资金的大规模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探讨知识产权法规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疫苗创新时,这篇文章提供了近期传染病暴发的例证,包括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寨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