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5-10-17
  • 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成立大会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并讲话。

    韩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组建农田中心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自觉把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全方位强化监管力量、健全监管体系,全力服务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等重点任务。

    韩俊强调,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工作系统性强、专业性高、工作量大,要对照职责任务,创新工作方法,抓好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各项工作。要从项目储备、设计实施、验收管护等全流程加强农田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常态化开展农田工程质量抽检,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问题系统性集中整治。要不断健全耕地质量调查和监测手段,优化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布局,梳理好运用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完善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制度,分区域、有重点推进黑土地保护、酸化耕地治理、盐碱耕地改造。要建立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补充耕地后续培肥管护、再评价机制,加强补充耕地质量抽检监督,确保“占优补优”,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韩俊要求,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要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建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要加大对地方工作指导,推动各地统筹资源力量强化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着力构建上下贯通、衔接有序、支撑有力的农田建设工作体系。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主持成立大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陶怀颖、总农艺师潘文博出席。

  • 原文来源:http://www.moa.gov.cn/xw/zwdt/202510/t20251010_6478030.htm
相关报告
  •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10-17
    • 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成立大会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并讲话。 韩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组建农田中心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自觉把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全方位强化监管力量、健全监管体系,全力服务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等重点任务。 韩俊强调,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工作系统性强、专业性高、工作量大,要对照职责任务,创新工作方法,抓好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各项工作。要从项目储备、设计实施、验收管护等全流程加强农田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常态化开展农田工程质量抽检,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问题系统性集中整治。要不断健全耕地质量调查和监测手段,优化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布局,梳理好运用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完善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制度,分区域、有重点推进黑土地保护、酸化耕地治理、盐碱耕地改造。要建立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补充耕地后续培肥管护、再评价机制,加强补充耕地质量抽检监督,确保“占优补优”,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韩俊要求,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要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建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要加大对地方工作指导,推动各地统筹资源力量强化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着力构建上下贯通、衔接有序、支撑有力的农田建设工作体系。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主持成立大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陶怀颖、总农艺师潘文博出席。 文章链接:农机网 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100905.html
  • 《农业农村部: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9-26
    • 国新办1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努力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一是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十四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上图,对耕地数量严格考核问责。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2800万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力抓手,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近些年中央持续加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是不断加大的。“十四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超过了7000亿元,2020年中央财政亩均投入标准提高到了2000元以上,以“一平”、就是田块平整,“两通”、就是通水通路,“三提升”、就是提升地力、产量和效益,为基本标准,分区分类推进建设。全国已累计建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水渠1000多万公里,田间道路1200多万公里。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在节本增效上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不少原来没有水源基础的“望天收”的田块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更多地区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同时,还从严从实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的“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这个整治行动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而且还在进一步深入,就是对已经建成的项目逐个“过筛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绝不护短,绝不把问题留到以后,要真正的建一块成一块。同时,健全工程质量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把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起来。 三是积极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包括大家非常熟悉也非常关心的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黑土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性耕作、土壤侵蚀防治、肥沃耕层培育等措施,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治理侵蚀沟3.3万条,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同时,支持重点县,主要是在南方,实施酸化耕地治理720多万亩次,治理后土壤的pH值提高了0.5、产能提升了10%左右。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这两条路径相结合,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全面开展土壤普查。2022年,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在80年代开展的,时隔40年以后,又开展了这个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约110亿亩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开展“全面体检”。目前进入到调查成果形成阶段,这次调查将为摸清全国耕地质量底数、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