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建成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3-16
  • 3月13日,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数字重庆公司)消息,目前全市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项目已完成招标,今年6月将建成。该项目将加速政务数据资源融合互通,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 数字重庆公司负责人介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由“一中心两平台”组成: ●“一中心”即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以政务数据为主,旨在激活政务数据资源潜力; ●“两平台”是数字重庆云平台和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由“一中心两平台”构成的“2+4+N+N”数据体系预计也将于年底建成,届时我市“智慧城市”将具雏形。该数据体系中: ●“2”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系统; ●“4”是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电子证照等四大基础数据库; ●“N+N”是政务服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共安全、城市应急等N个主题数据库和N个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池。 “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项目建成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数据治理,推动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共享交换和合理开放利用。”该负责人表示,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将集中部署共享系统、开放系统以及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池等,集中存储政务数据资源并统一提供管理服务。 目前,数字重庆公司通过与阿里、腾讯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在推动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同步建设各类“智慧名城”场景应用,以推动大数据在民用、政用、商用领域的共享互通和创新应用。 防控小贴士 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正式挂牌运行 . 《重庆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印发执行 .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 . 增强重庆城市辐射带动力 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投稿大数据出炉了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相关报告
  • 《大数据智能化让重庆更“智慧”》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8-23
    •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重庆,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8月23日至25日,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大数据风云席卷,智能化浪潮涌动。重庆高度重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要求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挖掘大数据商用价值、民用价值、政用价值,推动大数据、智能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保障改善民生。 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依托产业、平台、设施的三大支撑,发展大数据智能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在转型变革的历史关口,重庆需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智能产业,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此次在重庆举办智博会,是加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6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智博会在重庆举办,将有力地促进人工智能创新要素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聚集,以智能产业带动西部大开发,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重庆通过加速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智能产业,大力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重庆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了18.3%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改造步伐加快 传统产业促活力 新时代,让重庆的传统产业焕发活力,钥匙在哪里?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给出了答案: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一直以来,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说,重庆制造业门类齐全,摩托、汽车以及手机的生产数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但也面临生产效率不高、单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推动传统工业的智能化改造,产业有基础,市场有需求,企业有意愿。 走进重庆大足高新区施密特电梯生产车间,电梯门板制作生产线上的6台ABB机器人在进行切割作业,只有2名工人负责设备监控等工作。车间负责人介绍,生产车间经过智能化改造后,以前10个人的活,如今只需2人就能完成,生产效率较以往提高10至15倍,产品精确度大幅提高。在永川区,重庆海通投资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进,共投入资金8600余万元,其下属的一家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年产值由5000万元提高到9600万元。 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为重点,重庆在全市全面启动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工作。为助推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重庆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围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推动信息科技与汽车工业实现跨界融合,发起了规模近50亿元的3只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相关项目19个,为企业输入超过15亿元。光大银行重庆分行则通过多维数据和动态分析技术,研发出“供应链业务自动报表及数据监测系统”,帮助长安汽车等企业在理顺管理流程、扩大生产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重庆富士康、广达等六大电子终端代工企业,在投入1.5亿元实施自动化改造后,良品率较上年提高6%。智能化改造项目完工后,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2.7%,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1.8%,产品周期平均缩短12.5%,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今年4月,重庆市经信委出台《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全市推动建设长安、中光电、京东方等76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按计划,到2020年,重庆将建成20个智能工厂、200个数字化车间和2000个数字化生产线。 智能产业集聚 经济发展添动力 当前,重庆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要转型,光靠改造传统产业还不够,还须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今年3月,重庆印发《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内容等十二大产业,打造智能产业集群。 重庆的智能化发展之路是“硬件”与“软件”协同发力。在空间布局上,则注重多点支撑、错位发展以及相互协调。如两江新区积极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西永微电子园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的智能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园区。渝北、江北、沙坪坝、北碚等主城区依托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软件服务、智能集成等产业。 去年底以来,腾讯、阿里巴巴、紫光、小米、京东、华为陆续与重庆签订合作协议,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在重庆加速集聚。目前,阿里巴巴重庆公司已完成注册,位于两江新区服务贸易产业园的阿里巴巴重庆总部正在加快建设。这里将成为阿里巴巴的“智能重庆中心”,助力重庆打造“亚洲最智能特大型城市”。 在智博会上,华为将揭牌发布“华为软件开发云重庆创新中心”。中心将面向中小软件企业、软件外包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和广大的软件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云端DevOps(软件开发与应用)平台,构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目前,重庆全市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陈金山透露,去年全市智能产业企业超过3000家,智能优势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21.7%,预计全年有望超过4500亿元。 应用遍地开花 服务民生显魅力 发展智能产业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最终目的是给百姓创造高品质生活。重庆推动用大数据、智能化服务广大社会民生,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在推动智能发展中,智能化应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陈金山说,充分发挥好大数据和智能化在商用、政用和民用的价值尤为关键。目前,重庆各个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已遍地开花,山城市民开始拥抱智能时代,共享智慧生活。 在机场,无纸乘机、刷脸通关、行李可视已成为现实;在医院,远程会诊的医疗手段被广泛使用;在商店,刷脸支付成为现实。不用带现金,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吃饭、看病、购物……如今,这样的生活方式,重庆市民早已习以为常。在蚂蚁金服的助力下,支付宝“生活缴费”功能已覆盖重庆640万个家庭。出行方面,招商银行重庆分行与市内公交系统合作,研发出扫码乘公交、智慧停车、出租车移动支付等服务功能。 今年4月,重庆市民政局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结合。未来,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技术还将被应用于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重庆市税务局依托人脸识别技术,让市民在移动端轻松“刷脸”办税。依据纳税信用大数据与14家金融机构互动,已有9200余户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项目申请无抵押贷款近70亿元。 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将应用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市民通过声纹、人脸等技术就能完成远程身份认证,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而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则推出“税e贷”,实现小微信贷流程线上授权、申请、审批、放款。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深入推进,目前,重庆信息化发展指数为72.18,位居全国第十二位、西部第二位。交通、信息、公共安全、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初步实现智能化,城市智慧生活指数在全国324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七位。大数据、智能化正引领着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腾讯将在重庆两江新区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11
    • 4月3日,重庆市2020年首轮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视频联线活动举行,4个新基建项目在两江新区分现场正式开工。其中,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将在两江新区打造西南地区腾讯公司的第一个Tbase园区,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建成后,能有效带动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20万余台服务器计算能力,并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 据了解,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占地107亩、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规划建设服务器规模10万余台。 记者了解到,2018年,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已经正式建成并启动试运营,是腾讯继天津、上海、深汕合作区三地之后的第四个自建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已经成为腾讯在西南地区重要的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 “腾讯将扎扎实实深耕两江,为重庆的智能化生活增光添彩。”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西南区总经理蔡光忠表示。 腾讯西南总部总经理胡旭骏表示,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自投用以来,已为长安汽车等在内的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云服务。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曾获国家A级数据中心认证,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是承载重庆电子政务云平台的重要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防控期间,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后台支持一线,在三天时间内,实现1700多台服务器扩容,顺利保障各类线上服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期项目使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胡旭骏称,数据中心是所有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基石,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致力于将高性能计算能力与云端科技能力带到西南地区,为西南地区传统工业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源动力。以“智能+工业”的新生态,为西部乃至全国提供“一体化”的云服务。以云服务的方式,向西南地区工业制造业提供科研级的高性能计算力和互联网科技能力,促进西南企业智能化转型,助力我国两化融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