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ATR 阻止端粒酶将 DNA 断裂转化为端粒》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20
  • 2024年2月15日,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ATR blocks telomerase from converting DNA breaks into telomeres的文章。

    端粒酶是维持天然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酶,应在双链断裂 (DSB) 处受到抑制,其中新端粒的形成会导致末端截断。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人类细胞中Cas9或I-SceI诱导的DSB的新端粒形成。端粒酶将端粒重复添加到 DSB 中,导致间质端粒重复插入或功能性新端粒的形成,并伴有末端缺失。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和 Rad3 相关 (ATR) 激酶信号转导抑制了切除的 DSB 端粒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端粒酶对基因组完整性的威胁。除了作用于切除的 DSB 外,端粒酶还使用 Cas9 酶产物复合物中的挤出链作为新端粒形成的引物。

    该研究认为尽管新端粒的形成在正常人类细胞中是有害的,但它可能允许癌细胞从断裂-融合-桥接循环中逃脱。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3224
相关报告
  • 《英国科研团队发现一种不依赖端粒酶的新抗衰老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8
    • 据生物通公众号11月7日消息,英国伦敦大学领导的跨国团队发现一种新机制,可减缓或阻止免疫细胞的正常衰老。免疫T细胞的端粒存在磨损、衰老、消亡,是衰老的九个“标志”之一。该团队发现抗原递呈细胞可为T淋巴细胞提供 “端粒供体”,使受体T细胞具有记忆和干细胞属性,能够长期保护宿主免受致命感染,且该端粒转移反应对某些端粒的延伸比端粒酶的延伸多30倍左右。将血液中发生该端粒转移反应的端粒细胞外囊泡纯化置于T细胞,人类和小鼠的免疫系统中都具有抗衰老活性。该研究阐明了除端粒酶外的细胞中端粒延伸和维持机制,提供了预防免疫衰老和衰老的新形式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
  • 《英国科研团队发现一种不依赖端粒酶的新抗衰老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4
    • 据生物通公众号11月7日消息,英国伦敦大学领导的跨国团队发现一种新机制,可减缓或阻止免疫细胞的正常衰老。免疫T细胞的端粒存在磨损、衰老、消亡,是衰老的九个“标志”之一。该团队发现抗原递呈细胞可为T淋巴细胞提供 “端粒供体”,使受体T细胞具有记忆和干细胞属性,能够长期保护宿主免受致命感染,且该端粒转移反应对某些端粒的延伸比端粒酶的延伸多30倍左右。将血液中发生该端粒转移反应的端粒细胞外囊泡纯化置于T细胞,人类和小鼠的免疫系统中都具有抗衰老活性。该研究阐明了除端粒酶外的细胞中端粒延伸和维持机制,提供了预防免疫衰老和衰老的新形式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