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关键矿产”产业链韧性分析》

相关报告
  • 《美国对关键矿产进口品启动贸易调查,“对等关税”下相关产业影响几何》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5-06
    •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对美国依赖进口的关键矿产及其衍生产品的贸易调查,以评估这些进口对国家安全和韧性的影响。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若美国商务部长认定关键矿产进口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且特朗普决定征收关税,则这些关税税率将取代现行的“对等关税”税率。此次调查涵盖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及其加工产品,这些产品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喷气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高级计算和雷达系统等领域。 2023年,美国能源部将50种矿产纳入关键矿产清单,包括锂、镍、钴等电池金属及锗、镓、铟等高科技相关金属。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去年美国有12种关键矿产完全依赖进口,28种进口依赖度过半,中国是部分关键矿产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中国在全球主要有色金属和关键矿产领域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镓、稀土氧化物及金属、稀土磁材、钨、碲、铋、锗和天然石墨等产品上。 去年12月,中国全面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锑及其他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高科技材料;今年4月,中国宣布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措施导致海外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例如,去年8月中国宣布对金属锑实施出口管制后,欧洲锑价格上涨了2.5%。为应对供应链风险,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资源企业正在开发新项目,但面临环保和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 美国储能产业也将受到显著影响。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储能和消费类电池的进口税率已提高至155%,预计2026年后将升至173%。美国储能行业高度依赖中国的锂离子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LFP),这使得美国在建立本土产业链前不得不面对高成本购买中国产品或停滞储能产业发展的选择。综合来看,中国在全球有色金属和关键矿产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 《全球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分析》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30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分布不均匀和强劲的需求推动其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持续升级,并发生结构性变化,各国资源获取向全产业链蔓延,双边合作向集团化和区域化国际组织联盟等多边合作演变,使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全球化和复杂化,资源民族主义、供应链本土化、出口管制等因素将加大资源供应脱钩断链的风险,因此各国陆续评估战略性矿产清单和发布安全保障政策,以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作为全球战略性矿产品生产、消费大国,我国在矿产资源生产、冶炼加工制造、材料及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方面均有优势,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矿产资源及其材料产业。但由于存在短缺矿产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地集中,且供需缺口仍在不断扩大等问题,加之需要应对气候变化、俄乌冲突等因素引发的各类衍生风险,致使我国战略性矿产产业链总体中间强,紧缺型矿产两头弱,优势矿产下游利用相对较弱。因此,应加强我国战略性矿产供应链顶层设计,增强上游采选、中游冶炼、下游加工及循环利用环节的技术创新,深入参与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全球治理,保障我国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