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俄技术三代核电将布局辽宁徐大堡 总投资预计400亿元》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9-01-23
  • 辽宁的徐大堡核电二期项目将采用俄罗斯核电技术,并将优先落户。 据《辽宁日报》近日报道,“刚刚过去的2018年,辽宁全省上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台俄罗斯先进核电机组优先落户辽宁徐大堡核电二期项目。”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俄罗斯这两台核电机组属于俄罗斯第三代核电技术VVER-1200。有核电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按规划,徐大堡核电站原本没有安排来自俄罗斯的技术。该核电共分三期建设,共6台核电机组,每期2台,每台机组的装机容量皆为百万级千瓦。目前,徐大堡一期项目还在等待国家最终核准。 目前,每台第三代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大概需要2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徐大堡核电二期总投资将在4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来自俄罗斯方面的消息称,与俄罗斯此前的VVER-1000技术相比,VVER-1200提高了经济性和安全性。首先,机组电功率提高了20%。

相关报告
  • 《中国核电: 未来将加强海洋核动力布局》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8-03-06
    • 近日,中国核电召开业绩说明会,回顾2017年业绩,介绍2018年工作安排,并就公司未来发展布局和多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与投资者进行沟通。2017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91亿元,同比增11.94%;实现利润总额94.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92亿元。2017年,公司在机组发电量、营业收入、年度利润方面均再创新高,单电成本持续优化。2018年,公司将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三化战略,统筹推进“安全运行、工程建设、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党建文化”五条主线,完成安全发电1180亿千瓦时的目标,推进各项业务平稳发展。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三门1号核电站建设进度情况,公司表示,“三门1号”是全球首台AP1000三代技术的核电机组,国家对其建设十分关注。目前1号机组已经具备装料条件。但因其为全世界首台,国家非常谨慎。目前正在等待政府放行。后续还要通过多轮测试实验才能具备商运条件。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完成。 此外,据悉,公司在保持原有业务平稳发展基础上,还在海洋核动力和地热能源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布局,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 公司于2017年8月11日发布《关于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指出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及业务拓展的需要,公司与相关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的设立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有助于推动船舶核动力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多元产业合作,整合资源,促进公司未来经济增长。 公司表示,海洋开发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已经熟练掌握海上核动力的技术,并正在逐步用于民用。公司将从两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建造核动力破冰考察船,用于海洋深度开发和考察;二是加强沿海和岛屿的核动力应用,如制水、供暖、供气的应用和研究。 在地热能应用方面,由于公司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在勘探、打井、化学冶炼、废物处理等技术方面能力较强,因此公司在地热能开发方面占据优势。目前,公司已经在地热资源比较好的地区,如西藏、雄安、甘肃等地区开展工作。希望用三年,在规模、设计研发能力方面进入国内地热行业先进行列。 对于未来规划,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核电将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继续安全、高效和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拓展核电技术服务,适度开发新能源,稳妥实施资本运作,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体制、机制与管理创新,加强成本管控,不断提升公司发展动力、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中国核电打造成世界一流核能发电上市公司。
  • 《中俄签17亿美元核电项目 一大波核电建设要来了》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9-02-20
    • 中国再次引进俄罗斯技术在国内建设核电项目。 中国核电(601985.SH)1月3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会同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下称“ASE ”)签订《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总合同》,合同金额为17.02亿美元。 公告称,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的议定书》约定”作出的。 根据合同,中俄双方将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采用俄罗斯设计的VVER-1200型反应堆装置,拟配备国产汽轮发电机组,参考电站(核岛)为列宁格勒核电厂二期(二期1号机组已于2018年3月建成投运),电站设计运行寿命60年。 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开工时间计划分别为2021年5月和2022年3月,单台机组建设工期65个月,两台机组建设间隔10个月。 2018年12月22日3点17分,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4号机组具备商运条件,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二期工程按期全面投产,这是中国核电年内投产的第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根据合同,俄方对电站设计承担总体技术责任,负责核岛设计,参与仪控、电气、消防、通讯等 系统的联合设计,负责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循环管道、主泵、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等14项核岛主设备以及部分核岛辅助设备的供货;为俄方设计范围转中方供货的核岛设备以及首炉核燃料提供技术规格书;在中方实施的设备采购、建安、调试过程中提供伴随服务。 中方则负责电站总平面规划、常规岛和BOP设计,按双方合同分工,分阶段牵头或参与仪控、电气、消防、通讯等系统的联合设计,负责核岛其余设备及全部常规岛和BOP设备供货,负责电站建安、调试等工作。 在此次合同签订之前,2018年6月8日,上合青岛峰会前夕,中国核电母公司中核集团就与ASE 母公司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在北京签署《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框架合同》、《徐大堡核电站框架合同》和《中国示范快堆设备供应及服务采购框架合同》。 根据当时的合同约定,中俄将在田湾和徐大堡厂址合作建设4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双方将在中国示范快堆项目中开展设备供货和技术服务合作。《辽宁日报》最近报道,“刚刚过去的2018年,辽宁全省上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台俄罗斯先进核电机组优先落户辽宁徐大堡核电二期项目。” 也就是说,和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一样,辽宁徐大堡核电二期的两台机组都采用俄罗斯设计的VVER-1200型反应堆装置。不过,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中方与俄方尚未就该项目签订最终的合同。 2019年是中国重启核电的一年。第一财经记者从相关权威渠道获悉,日前国家已经正式核准4台百万级千瓦的“华龙一号”机组,其中两台位于广东,两台位于福建。这是2016年以来,国家首次核准新的核电项目。 “今年将是我国核电行业的春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核电企业内部高管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等得太久了。” 核电项目投资巨大。目前,不管是中国的“华龙一号”,还是俄罗斯的VVER-1200,这样的第三代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每台总投资至少需要200亿元人民币。因此,刚刚获批的4台“华龙一号”机组总投资将高达800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在运核电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但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全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在建机组1218万千瓦,离2020年的规划目标还差3000万千瓦。 如果要实现《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那么中国需要在2019至2020年开工建设30台单机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而30台这样的核电机组,总投资将高达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