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为气候变化迅速加剧,预计这种变化将持续到未来的几个世纪。已有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现代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显生宙时间尺度上类群灭绝,目前知之甚少。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利用Paleobiology Database(古生物数据库)针对81个地质阶段(4.85亿年前)9264个属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化石数据,使用三种新方法量化了其热耐受性和经历的气候变化幅度。通过估计每个物种的温度偏好和温度生态位宽度,评估了物种热耐受性。旨在理解气候变化如何通过内源性特征(如生理特征)和外源性因素(如气候变化的幅度)共同调节并影响过去4.85亿年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灭绝。
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绝对幅度是灭绝风险预测的重要因子,生理特征和气候变化幅度共同决定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灭绝模式。根据提出的模型预测,生活在两极/热带地区的热宽度小于15°C的物种可能面临最大的灭绝风险。这些结果强化了气候在宏观进化时间尺度上影响生物灭绝的重要性。(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