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电入湘”特高压大动脉投产送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02
  • 6月29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所属多家单位以及中国能建洛斯达公司参与设计的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低端投产送电具备400万千瓦送电能力打通西北清洁能源输送至华中地区的骨干通道,为湖南电网迎峰度夏提供坚实保障为高效开发“沙戈荒”清洁能源资源提供关键支撑。 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是国家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工程起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换流站,线路全长1616千米,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容量800万千瓦。 该工程是2025年投运的第3个特高压直流工程,预计9月双极高端直流系统投产送电,届时工程整体将竣工投产,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 东北院:负责包2段线路设计,并承担宁夏和甘肃段设计汇总工作。线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路径长度为120.072千米,途经中卫市海原县、固原市西吉县和隆德县,新建铁塔231基。沿线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海拔高度1700-2300米。同时参与工程重庆、湖北段线路的环保验收,湖南段线路和换流站的水保监测工作。 华东院:负责包6段线路设计。线路位于陕西省,起于汉中市留坝县和城固县县界,止于汉中市洋县县和西乡县县界,途经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小河镇、双溪镇等多镇。 中南院:负责衡阳换流站A包和C包线路设计,含换流变、阀厅、直流场、二次控保等设计工作。工程全面采用中南院自主开发的变电数字化设计平台,包含资料输入、设备建模、接口整合、系统组装、成品生成的全过程,显著提升全过程设计效率和标准化水平,打造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设计新范式。 西北院:负责陕西、重庆段572千米直流线路环评及水土保持报告编制。西北院精准排查沿线生态敏感区,创新推进环水保与主体设计全过程双向融合反馈。经多维度方案比选论证,成功避开众多村落及生态敏感区,显著降低电磁和声环境影响,配套实施高效生态保护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扰动。 西南院:负责包5段线路设计。线路位于陕西省,路径长度为89.156千米,起于宝鸡市凤县唐藏镇甘陕省界,止于汉中市留坝县武关驿镇留坝县与城固县县界,单回双极架设,铁塔共160基。 华北院:负责包13段线路设计。线路位于湖南省,路径长度为124千米,途经常德市桃源县、鼎城区和益阳市安化县,穿越桃花源国家级风景区,新建铁塔288基,沿线海拔高度为50~800米。 江苏院:负责包8段线路设计。线路位于大巴山北麓,路径长度111千米,新建铁塔255基,全线涉及3010、3015、3020、3030、3040五个气象区,重冰区段长达54千米,设计覆冰最高达40毫米。 浙江院:负责送端站中宁±800千伏换流站阀厅设计。 安徽院:负责包1段线路设计,对应宁1施工标段。线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路径长度为138.753千米,线路近似自北向南走线,起于中卫市中宁换流站,止于中卫市海原县树台乡上庄南(N0401塔),途经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 湖南院:负责变电包4段宁夏-湖南受端换流站B包和包14段线路设计。其中变电包4段受端湖南衡阳换流站站址位于衡阳市衡南县泉湖镇,换流容量8000兆瓦,B包包括交流场、交流滤波器场及站前区、站外配套工程设计,以及接地极线路设计。包14段起于益阳安化县和娄底涟源市交界,止于湖南衡阳换流站,线路长度为158千米,途经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双峰县、衡阳市衡阳县、衡南县等市县。 陕西院:负责包7段线路设计。线路位于陕西省,路径长度为124.381千米,起于汉中市西乡县与洋县界,止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与岚皋县界,全标段新建铁塔231基,其中直线塔143基,耐张塔88基,全线按单回路双极架设,沿线地形比例为一般山地占67.5%,高山占26%,峻岭占6.5%,海拔在400~1350米之间。 甘肃院:负责包4段(天平铁路-甘陕省界段)线路勘察设计。路径长度为90.3千米,全线以低中山和中高山为主,途经甘肃天水市清水县、麦积区以及陇南市两当县,线路沿线高山大岭和峻岭比例占据50%以上,地形陡峻,地质条件复杂,塔位高差多数在500米以上,沿线海拔在1000~2300米之间。 洛斯达公司:负责在工程建设中以数字化技术支撑开展可研设计一体化,包括输电线路航拍路径优化、施工进度管控、辅助机械化施工策划及电子化移交等工作。通过精细化设计,累计减少房屋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降低林木砍伐长度82公里,优化路径长度21公里,实现节约工程投资约1.72亿元。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0735-1.html
相关报告
  • 《宁夏3条“大动脉”上半年外送电量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8
    • 日前,记者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获悉,宁夏今年上半年外送电量创新高,达466.32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8%,其中新能源外送占比28%,有力服务了全国电力保供大局。 自6月15日迎峰度夏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电网负荷屡创新高。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要送端,宁夏所辖的3条电力外送“大动脉”——银东直流、灵绍直流和中衡直流,即“宁电入湘”工程,持续保持高负荷运行状态,全力保障华东、华北、华中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其中,±660千伏银东直流满负荷运行时长累计超86小时,向山东送电17.37亿千瓦时;±800千伏灵绍直流95%额定功率及以上运行时长累计17.5小时,向浙江送电33亿千瓦时;±800千伏中衡直流向湖南送电2.31亿千瓦时。 宁夏通过3条电力外送“大动脉”,将区内的“风光火”打捆外送至全国10多个省份,通道利用水平全国领先,充分发挥了其能源安全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据了解,自2011年2月28日第1条电力外送“大动脉”银东直流投运开始,截至今年6月底,宁夏累计外送电量超8338亿千瓦时。这相当于就地转化3.3亿吨标准煤,减排83130万吨二氧化碳、22679万吨碳粉尘、1250.7万吨氮氧化物,显著减少受端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以提升直流通道能量可利用率为核心目标,始终认真做好电网运行维护和跨区域电力保障、供应工作。”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构建了“四位一体”运维保障体系,建立“日常巡检+专项特巡+专业精检”三重防护机制,并综合运用“人工巡视+视频远程监控+无人机巡检”的空天地协同监测手段,全力保障三大直流工程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 《“5G+特高压”守护西电东送大动脉安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7
    • 在11月中旬举行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布了今年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5G+特高压密集通道及配电智能运检”是其中之一。 特高压密集通道是重要的能源通道。5G如何技术赋能,守护高大的铁塔和悬于半空的高压线安全?近日,记者到现场一探究竟。 爬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许桥村附近的一座小山,密集的输电铁塔、高压线从远处的群山中“穿行”而来,蔚为壮观。 “这是池州九华特高压密集通道,是西电东送的大动脉之一。”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九华运检站主任陈亚奎说,通道断面额定输送负荷最大达3060万千瓦,与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用电负荷相当,每年向长三角地区输送清洁能源近714亿千瓦时,接近整个上海市全年用电量的一半。 记者在现场发现,距离高大的特高压铁塔不远,有一座相对“袖珍”的5G无线基站。“这是专为密集通道建设的一座5G基站,今年9月底建成。”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网管中心项目支撑室经理徐璠说,5G技术具有低延时、大带宽的特点,能为密集通道实施智慧管控提供保障。 据介绍,九华特高压密集通道在山区,植被茂密、地理环境复杂,山火、异物、冰灾、地质灾害等风险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及华东电网安全。原有通道巡检业务存在塔装摄像头数据传输慢、分辨率不高,山区环境单兵巡检不便,无人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徐璠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建立了承载密集通道智能运检业务的电力5G虚拟专网,实现特高压密集通道5G智慧巡检,借助5G网络能力建立5G无人机巡检、高精度定位、智能AI处理等运检应用系统。 “这个项目构建了全新的5G网和电力通信网‘双网融合’模式,提供按需建网和边缘计算能力,支撑密集通道全状态感知和全景监控功能,通信可靠率达到99.99%,网络带宽和延时等性能指标大幅提升,提升设备实时感知及诊断能力,保障能源通道安全。”国网安徽信通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林航说。 为减少特高压输电线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综合考虑节约土地资源等多种因素,在路径选择时尽量避开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由此形成多条线路汇集的密集通道现象,像这样的特高压密集通道在安徽省有6处、46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