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三峡办调研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

相关报告
  • 《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探讨》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26
    • 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实现了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长江水资源。三峡工程自1994年正式动工以来,进展顺利。2002年11月成功实现了三期截流,2003年6月水库开始蓄水。库区库底清理及水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三峡库区的水质保护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探讨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水污染的特点及根源,并提出有关法规、规划、管理、经济及技术等方面的防治对策,以促进三峡水库水质保护。
  • 《水力学研究所开展三峡库区漂浮物现场调研》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8-02
    •  2018年7月以来,长江上游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暴雨形成长江1号、2号洪水,三峡库区漂浮物爆发,沿途相关县市和三峡枢纽管理单位及时开展突击清漂。为了解库区清漂实际情况,针对库区需要提出改善清漂方式,7月20日至27日长江科学院水力学研究所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枢纽库面拦排漂及安防技术与装备研发”(2016YFC0401900)和长江科学院研转基金项目“水力一体化治漂技术研转与推广应用”(CKZS2014002/SL)需要对三峡库区漂浮物进行实地调研,参与现场调研人员有蔡莹、刘圣凡。根据实际情况调研从重庆石柱县至三峡和葛洲坝枢纽,现场察看长江干流和5条主要支流清漂,与12个主管单位访问交流。   三峡库区清漂路线长、历时时间长、自然条件恶劣、技术条件限制、任务及其艰巨,现场调研深切体会到清漂是当今社会少有的艰苦工作,作业人员普遍老化,对风浪、暴雨、爆晒、高温、恶臭习以为常,清漂存在安全、失控、低效、管理等诸多实际问题,难以形成长效稳定的效果,相关负责和作业人员普遍希望能改善清漂方式,作为清漂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在现场深感肩负责任。   三峡库区漂浮物长期受社会关注,漂浮物影响泄洪、发电、航运、水质、景观等。为确保三峡库区水面清洁,2003年水库初期蓄水经国务院同意环保总局制定《三峡库区水面漂浮物清理方案》(国函[2003]137号文),要求库区沿岸市县以及三峡枢纽管理单位等开展清漂工作,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对库区清漂也有相应安排,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漂浮物运动的复杂性及治理难度,三峡坝前在汛期仍然出现大面积漂浮物聚集。长江科学院通过多年来对漂浮物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因势利导的一体化漂浮物治理方案并在三峡坝前库区进行了初步试验,有利于改善三峡库区和现有电站泵站等工程漂浮物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