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AI工具,只需“一滴血”可一次性诊断艾滋等多种复杂疾病》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 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2-28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生物世界公众号2月26日消息,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一种名为Mal-ID的AI诊断工具,能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的B细胞和T细胞基因序列,一次性诊断多种复杂疾病,如新冠病毒、Ⅰ型糖尿病、艾滋病等。该工具基于大数据训练,通过多个模型分析免疫细胞受体序列,准确率高,未来有望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进程预测。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En7zrS5kPYQupvAfedUDg
相关报告
  • 《DeepMind开发了一款眼底AI,可诊断三种常见眼底疾病》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07
    • Google旗下的DeepMind公司开发出了一种通过分析医学影像诊断疾病的人工智能产品,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一次重要试水。 雷锋网消息 总部位于伦敦的DeepMind公司通过处理数以千计的视网膜扫描图像,训练出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该算法可以比人类医生更加高效准确地检查出眼底疾病。 DeepMind公司与NHS和全球最好的眼科医院之一——伦敦Moorfields眼科医院,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合作,验证这项算法的有效性。在得到积极的信号后,DeepMind公司向医学杂志提交了这项研究成果。如果这项结果通过了学者们的同行评议,就能在几年内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DeepMind Health的临床主管Dominic King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你将在未来数年间,看到我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这样的专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未来我们在诊断疾病方面将变得更加敏感、精准,而机器学习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DeepMind的算法使用了Moorfields眼科医院提供的、经过眼科医生严格标记的匿名数据进行训练。目前,它正在和包括Moorfields在内的医院商谈,合作进行临床实验。 医学影像的数百万像素里隐藏着非常丰富的信息,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信息,诊断三种最严重的眼科疾病: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老年黄斑变性。 Moorfields研发总监Peng Tee Khaw表示:“我们对这项研究成果非常看好,相信它能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避免不必要的视力损伤。我们希望明年能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 Dominic King介绍,人工智能是一项通用技术,这意味着它可以应用到其他各种类型的图像中。DeepMind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分别与伦敦大学医院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合作,训练分析放射影像和乳腺X光的算法。 Google办公室的一位数据标记顾问表示,“标记头颈部癌症的图像每天需要耗费五六个小时,医生们通常会在下班后做这件事情。NHS现在承受着非常巨大的医疗压力,于是人工智能应运而生。” 随着世界人口日益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卫生系统已经不堪重负。世界各地的医院开始讨论,是否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在此背景下,DeepMind的健康卫生团队迅速扩充到了100人,而三年前这个团队只有区区10人。 大型科技公司和医院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去年,英国数据保护监督机构做出了一项裁决,指责NHS的一家信托公司向DeepMind提供160万患者的医疗记录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据雷锋网了解,这项裁决涉及到DeepMind的医疗诊断APP Streams的一次实验。Streams虽然没有用到人工智能技术,但它可以分析大数据,并在患者的仪器读数异常时,向护士和医生发送警报。 那项裁决之后,Deepmind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专门分析AI所带来的道德和社会影响。 Dominic King表示:“严格来说,AI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手段,必须经过实验和评估,有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有效后,才能够推广到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
  • 《一次性注射治疗艾滋病成为可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6-20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独特方法,有望开发成相关疫苗或促成一次性治疗艾滋病。这项技术利用了B型白细胞,这些白细胞能在患者体内进行基因改造,并分泌针对艾滋病病毒(HIV)的中和抗体。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   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家尝试将艾滋病从致命转变为慢性治疗,许多患者的生活由此而得到了改善。然而,找到可为患者提供永久治愈的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细胞是一种白细胞,负责产生针对病毒、细菌等的抗体。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当它们成熟时,会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并从那里进入身体的不同部位。   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科学家能够在体外设计B细胞。在本研究中,特拉维夫大学阿迪·巴泽尔实验室首次开发出一次性注射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他们通过基因工程在体内对B细胞进行改造,让这些细胞产生所需的抗体。基因工程是用源自病毒的病毒载体完成的,病毒载体经过工程改造,不会造成损害,而只是将编码抗体的基因带入体内的B细胞。   研究人员已能准确地将编码抗体基因引入B细胞基因组中的所需位点。所有接受过治疗的模型动物都有反应,血液中含有大量所需的抗体,并确保实际上能有效中和实验室培养皿中的HIV病毒。   研究人员称,他们结合了CRISPR将基因引入所需位点的能力,以及病毒载体将所需基因带到所需细胞的能力,从而改造了患者体内的B细胞。研究人员使用了腺相关病毒(AAV)家族的两种病毒载体,一种载体去编码所需的抗体,另一种载体去编码CRISPR系统。当CRISPR切入B细胞基因组中的所需位点时,它会指导基因的引入:编码仅针对HIV病毒的抗体基因。   研究人员预期,在未来几年内,将能以这种方式生产治疗艾滋病、其他传染病和某些由病毒引起的癌症(如宫颈癌、头颈癌)的药物。   【总编辑圈点】   当工程B细胞遇到病毒时,病毒会刺激并“鼓励”它们分裂,所以科学家正在利用疾病的真正原因来对抗它。现在开发的这种创新治疗方法,可通过一次性注射击败病毒,极大可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更重要的是,如果病毒发生变化,B细胞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去对抗它,可以说,这是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种可在体内进化并在长久“军备竞赛”中击败病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