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模式江西河长制升级版走起-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7-25
  • 江西自2015年底全面启动河长制,率先在全国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总河长、副总河长的最高规格省级河长组织架构,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在制度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宣传引导等基础性工作上扎实有效,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多个省份先后到江西学习考察。2017年,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相关精神,在修订完善省级工作方案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掀起全面推行河长制、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热潮。

    坚持一条主线

    江西河湖密布,雨水丰沛,水资源量多质优。不论是水资源总量,还是水质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是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势资源。长期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水生态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上世纪“山江湖并治”的发展观念,到本世纪初“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重”的发展要求,再到近几年“绿色崛起”的发展方针,传承着一脉相承的绿色发展理念。2015年以来,江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启动河长制,今年又提出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坚持的就是“绿色发展”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要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健全两大体系

    江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实行党政同责,建立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河长组织体系,并在基层村组(社区)设立专管员或巡查员、保洁员。目前,按区域,江西省、市、县、乡均明确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行政区域内的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按流域,共明确市级河长90人,县级河长834人,乡级河长3824人、村级河长15029人。全省基层共设巡查员或专管员20105人、保洁员51249人。

    同时,构建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将涉及到的24家相关部门列为河长制省级责任单位,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各部门日常工作中通过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及信息简报等平台、加强横向、纵向的沟通联系,形成较好的协作联动机制。在2016年全省开展的“清河行动”10个专项整治活动中,水利、环保、农业、交通、住建、农工部等6个责任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展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整治效果。

    突出三大抓手

    突出以问题整治为目的的清河行动。今年持续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进一步拓展行动涉及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加大行动持续开展的力度和精度,确保对影响河湖健康突出问题的整治取得重大成效。今年在2016年“清河行动“ 开展10个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增加5个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倾倒废弃物、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以及破坏湿地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清理各类污染源。另外,全省消灭劣V类水工作已纳入河长制范围,力争用一年时间消灭劣V类水,带着IV类及以上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突出以思路升级为主导的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转型升级河长制工作思路,以实施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2017年已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力争在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的同时促进地方产业转型,打造一批河长制示范河流,推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突出以纵横结合为手段的考核机制。2016年河长制工作考核纳入了省政府对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再把河长制工作内容纳入省直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并明确上级河长对下级河长进行考核,将各级河长履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

    夯实四重保障

    完善“4+3”的制度体系,在2016年已建立河长制省级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和工作考核办法等4项制度的基础上,再制定出台督查制度、验收制度、表彰奖励办法等3项制度。同时明确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纳入《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执行,对违规越线的责任人员及时追责。

    强化“1个平台+1个规划”的能力建设,一方面推进河湖保护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以河湖保护管理为核心,突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维护、河湖健康保障等核心业务,实现河湖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和系统化,建立河湖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开展“五河一湖一江”流域保护治理规划编制,围绕河长制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梳理河湖现状的基础上,调查摸清“五河一湖一江”流域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各流域保护治理的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以流域和区域为单元,形成一套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为各级河长指导河湖保护和治理提供基本依据。

    增强资金投入保障,2016年省、市、县三级财政结合实际,安排河长制专项工作经费2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门安排5000万元资金。今年以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要求部署,积极整合流域内水利、环保、农业、林业、交通、旅游、文化等项目,打捆形成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同时通过整合资金、调整支出结构,统筹使用财政性资金,加大对河湖管理与保护特别是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投入。

    营造“培训+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各级加强培训,积极推进河长制进党校,倡导河长带头宣讲河长制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宣传活动及河长制公益宣传;开展中小学生河湖保护管理教育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河湖保护及涉水安全意识。.

相关报告
  • 《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获亚行1.5亿美元贷款-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9-28
    •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点击: 字号: 小 大 亚行董事会18日批准了一项1.5亿美元的贷款,旨在促进中国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除亚行贷款外,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项目区域的区县级政府还将为项目出资2.2867亿美元。 长江经济带覆盖中国40%以上人口,为4亿人提供饮用水,占中国经济年产值的45%左右。自1980年以来,洪灾造成该地区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占中国洪灾总损失的75%,主要是由龙溪河等支流域的洪水泛滥引起。该笔贷款用于支持改善重庆龙溪河流域洪水治理、清洁水供应和生态保护的一些配套举措,是亚行新推出的长江经济带援助框架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框架计划在2018年-2020年期间提供约20亿美元的贷款,以解决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双重问题。 重庆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项目将为多项防灾减灾措施提供资金援助,包括建设生态堤岸、应急避难广场和应急道路,还将落实废水管理和水污染控制措施、恢复湿地以及滨河生态景观带。该项目还采取了一系列非结构性创新举措,助力地方当局同时推进三大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协助市政府制定龙溪河洪水和环境风险管理计划,建立洪水和环境风险影响及问责机制。项目将通过河流健康监测系统为河长提供河流健康状况的实时反馈。项目还将协助当地社区实施固体废弃物管理和早期洪水预警系统。
  • 《人民日报: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4
    • 时间:2018年01月22日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程远州 记者从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日前长江流域(片)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共核查出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6092个。与2015年相比,2016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增加6.5亿吨,但全年期水质劣于Ⅲ类水的河长比例下降了3.7%,水质有所好转。 据介绍,2017年长江委联合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历时30天,对8800余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现场核查,并随机对460个排污口开展了监督性监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王方清介绍,本次核查确定了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名录,进一步理清入河排污口存在的现状情况不明、监管权责不清、设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353.2亿吨(不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不含西藏废污水排放量),其中工业废水占55.1%。排污主要集中在太湖水系、洞庭湖水系、湖口以下干流、鄱阳湖水系、宜昌至湖口、岷沱江和汉江,占流域废污水排放量的81.2%。与2015年度相比,废污水排放量增加了6.5亿吨,增幅1.9%,增加量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分别为4.1亿吨、3.3亿吨,增加的主要是工业废污水。 长江委总工程师金兴平称,废污水排放量之所以增加,主要是因为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即使将废污水处理成Ⅲ类水排放,也在统计之内。因此,排放量增加并不意味着水质变差。 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流域2016年全年期评价河长70456.2公里中,水质为Ⅰ、Ⅱ类水的占56.7%;Ⅲ类水的占25.9%;全年期水质劣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17.4%,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7%,水质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