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智慧能源产业 将成重要经济增长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4
  •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能源发展将进入新阶段,能源系统的安全清洁低碳高效转型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工作中的权重将显著增大,流入能源转型相关领域的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将显著增多,智慧能源产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支撑能源系统的清洁高效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规模和比重将大幅提升。

    这是1月10日举行的2021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十四五”能源需求预测与展望》做出的判断。

    该报告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大约降至0.35水平,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左右,年均增量约1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可控制在55亿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有望再降16%。2025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超过20%,化石能源消费则有望接近峰值。

    报告建议继续完善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依靠竞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市场牵引能源技术路线选择。加快建立和完善电力现货、期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可再生能源在不同时空的定价。

    同步发布的《202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44美元至54美元/桶和41美元至51美元/桶范围。

    报告执笔人赵鲁涛教授认为,2021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恢复、供给受控,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油价有望提振回升,但需警惕各类突发事件对油价形成短期冲击。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十四五”能源增量主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5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新能源总工程师兼中国电力(02380.HK)执行董事、总裁贺徙3月23日表示,我国目前风能、太阳能已开发量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0%,加上水电、地热、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十四五”能源增量的主体。目前中国清洁电力装机占比为43.5%,预计2025年该比例将达到50%左右,2030年将达到60%左右。 在今日举行的“2021光伏领袖大会”上,他表示,新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是从未有过的能源结构变革,也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预计2025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分别达4亿、6亿千瓦。“未来五年有望迎来两个关键平价转折点,即可再生能源+储能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平价,以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平价。” 贺徙表示,“十四五”将成为我国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起步期,综合智慧能源将成为主要抓手。除了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外,综合智慧能源另一重点是多能协同、梯级利用,减少电力输送损耗,提高区域供能的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和服务水平。在此趋势下,分布式能源将迎来快速发展。近年来,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25%-30%为分布式电源,2020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超过30%,分布式将替代原有集中式、大网传输的能源供给方式,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增量来源。  
  • 《广东拟建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激发县域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2-12-07
    • 日前,广东省工信厅官网发布《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为促进广东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 “十四五”期间,广东全省范围内拟认定1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市级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列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下简称集群)建设工作目标之一,并将集群定位设置在了县级区划范围内。 中小企业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 《办法》所称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指定位在县级区划范围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集群化、规模化是现代产业发展重要趋势。早在2020年5月,广东便出台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先进产业集群。 如今,产业集群已成为广东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2021年,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约4.9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40%,发展速度快于全省GDP增速。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在推动广东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不少县域中小企业由于位置较分散、发展水平不均,难以得到地方政策的有效扶持,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化成为促进资源集聚、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红利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便提出以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支持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培育一批产业定位聚焦、配套设施齐全、运营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挥政策集中、智慧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成的功能,探索管理服务新模式,培育中小企业专业化竞争新优势。 对此,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集群政策不应仅限于大中型城市区,随着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镇中小企业同样需要与城市资源对接,因此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建设,增强县级集群对中小企业集聚的吸引力。 今年9月,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 根据《办法》内容,广东在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上, 将重点围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未来产业发展,以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坚持动态管理和精准服务相结合。 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 《办法》提出,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重点围绕七方面开展集群培育工作。 其中包括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激发集群创新活力、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加快集群绿色低碳转型、深化集群开放合作、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上,将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固链强链补链延链,畅通集群协作网络,增强专业化配套能力,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支持集群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 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方面的成本负担能力较弱,围绕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方案》提出,加强集群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先进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搭建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提升集群数字化管理水平。引导集群企业运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及评测指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和系统解决方案,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集成应用,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 《办法》提出,将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频共振、协同匹配、融通发展,细化和精耕产业领域,提升产业基础,构建系统和完备的集群,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集群价值链整体提升,加快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如何申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根据《办法》要求需满足多个条件要求。 具体来说,集群主导产业需为所在县域的支柱或特色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发展水平位居细分领域全省前列,有较高的集群品牌知名度;占地面积不超过100平方公里,近三年产值均在40亿元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占集群总产值高于70%,主导产业占集群总产值比例高于70%,产值年均增速高于10%。 同时,集群需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拥有不少于1家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者不少于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集群还需要具有较强协同创新能力,重视研发持续投入,近三年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高于10%;统筹建立了多元创新平台,与大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合作紧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等。 根据《办法》内容,对于认定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东将提供多方面支持举措。比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将加强对集群的财政、金融、产业、创新、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落实好各类惠企政策,加强对集群参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集群的投资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返回21经济网首页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